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纪念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战役镇南关①大捷一百周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通志馆、广西文化厅于8月7—13日,在钦州、凭祥召开学术讨论会,区内外学者七十多人参加。当年抗法名将刘永福、冯子材、陈嘉的后人也出席。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五十六篇。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荣同志致开幕词,原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离休老干部李英敏同志  相似文献   

2.
王建生平轨迹及其诗歌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生平轨迹及其诗歌艺术王宗堂在群星荟萃的中唐诗人中,王建无疑是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之一。但两《唐书》没有为他立传,生平资料很少,事迹仅见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和《全唐诗》采录《唐诗英华》编写的王建小传.传皆简略,且多讹误,后人未加详审据以征引,因而...  相似文献   

3.
(一) 薛昂夫是元代颇负盛名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曲家;是元代倾洒心血浇灌散曲这株奇葩的200多个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据孙楷第先生在《元曲家考略续编说》的考证及罗忼烈《两小山斋论文集》的记载,薜  相似文献   

4.
《尹文子》非伪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这番议论,无疑正确。正因为鉴别伪书工作之重要,所以,近代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并从事于这项工作。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轻率地将一些重要的古籍断定为伪书,使得学者们放弃对它的研究分析,害亦大矣。对于这一方面的利害性,考据家们似有忽视。本文对《尹文子》一书的“伪托”之说作些分析,冀求阐明:认《尹文子》为后人伪托,并无根据;应该重视《尹文子》中“名理”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业是妇孺皆知的北宋抗辽名将,千百年来,他的事迹蜚声史简、脍炙人口,一直被人们传诵而历久弥衰。这不仅是文艺作品宣传浸润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杨业以身殉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的无限敬重和同情。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作出切中肯綮的评价是必要的。本文无意对杨业作出全面的评价,只想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杨业是否向辽乞降过、他归宋之前同宋作战是否应该受到责难、杨业之死究竟是谁造成的等三个问题作点管窥蠡测,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并非永恒的空间──百越及其后裔地理分布动态研究王文光对百越民族群体及其后裔的地理分布,古今学者皆有所论。《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一观点给中外百越民族史研究者以极大的影响,故后人多沿此说。林惠祥...  相似文献   

7.
《离骚》的主人公一般认为是作者自己,但照此理解,牴牾甚多。从作品的整体意境、政治功能来看,《离骚》的主人公不可能是作者自己,而是高阳氏的裔孙、后被帝喾诛于庚寅之日的祝融,《离骚》所述——特别是开篇部分皆依仿祝融事迹。祝融作为《离骚》的主人公是由于他与作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儒家思想的片面影响是造成后人将主人公坐实为作者本人的主因。  相似文献   

8.
<正> 山东大学的辞赋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殷孟伦教授于30年代即将日本学者铃木虎雄的《赋史大要》译成中文,该书至今仍是外国人编写的唯一赋史。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教授于20年代即出版屈原、宋玉评传,40年代所作的《中古文学系年》,内容也多系赋家事迹。赵省之副教授是50年代国内少有的汉赋研究专家。当今刘乃昌、董治安、张可礼教授、王延梯副教授在各自教学科研领  相似文献   

9.
晋初名将羊祜身居要职而从不居功自傲,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为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奢靡成风的晋朝,他能做到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深受人民爱戴,更为后人景仰。  相似文献   

10.
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学科分类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后 ,民初学者多据西学分类以言中学 ,“国学”或“国故学”存在的正当性也须与西式学术分科衔接。当时一个流行的观点是 ,由于西方各国皆无所谓“国学” ,故中国的“国学”也不成立。较早提出这一观念的竟然是一般认为偏旧的“国学家” ,很能凸显民初新旧的纠缠互渗 ;而更趋新的学者对“国学”在清季的含义已不甚了解 ,这一历史记忆的遗忘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清季民初传统的中断。  相似文献   

11.
方以智(1611—1671)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晚年事迹,因易代之际,载记多所讳言,学人钩稽索引犹未睹其全豹。1962年予与李仪真君撰《方以智死难事迹考》(载《江淮学刊》196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2.
蜀汉统治者刘备、诸葛亮等皆出自寒门 ,在思想文化上儒、法诸家并蓄 ,表现出“驳杂”的特点。立国后 ,他们治国重法术 ,学术上尚能重儒 ,借儒者以完善典制、推广教育。蜀汉侨寓学者多习古文经学 ,给蜀地带来了新风尚 ;本土人士虽仍多因循今文经学 ,但在外来学风的影响下 ,正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兴”起源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溯本求源是人类天性。“兴”的起源是中国诗论中一个古老而独特的课题,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历代文论家和学者对诗兴的诸多论述或多或少均涉及兴起源问题。汉代郑玄认为“兴者,托事于物”1,这实际是诗兴探源的第一声号角,后人的看法多受其影响,如宋代程颢的“因物兴起”2、明代季本的“兴则因物发端”3、清代黄宗羲的“景物相感,以彼言此,皆谓之兴”4等基本上是郑玄观点的翻版,并无实际质性进展。南北朝齐梁年间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言“兴者,起也”,进而提出“起情故兴体以立”的观点,认为“兴体”得以形成的关键在…  相似文献   

14.
林慎思,字虔中,福州长乐(今福建闽侯县)人,是晚唐著名的学者,后人称其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其所著《伸蒙子》一书,亦被后人称为:“愤时湛思,比物驰辨,文聚先秦,意师孟轲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是学术界一直没有给以林慎思及其《伸蒙子》一书应有的重视和评价,至今尚未看到这方面的专论.因此,本文拟对林慎思其人其书作些探讨. 林慎思生活的时代及其生平林慎思,“少倜傥有大志,力学好修,”与昆仲五人在稠岩山中筑室攻读,  相似文献   

15.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以此脍炙人口的诗章,歌颂了汉代名将李广在抗击匈奴,保卫边疆方面所建树的卓著功勋。千百年来,李广的事迹一直被传颂到今,他,堪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著述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俞益谟是清代宁夏广武营人,官至湖广提督,有多部著述传世,人誉之“一代名将,千古文人”。除《康熙朔方广武志》外,后世学者对其著述情况不甚了解。本文考证了俞益谟著述的内容、文献著录和版本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学者。这不仅表现于他在哲学、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许多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见解,而且还在于他将学术观点融合于实践之中所产生的十分巨大的效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本文拟就毛泽东的治学目的、治学特点和方法问题作些探讨,欢迎方家批评指正。一、毛泽东的治学目的治学目的对一个人的学术生涯或思想言行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就封建社会的士人而言,人们强调学问与事功的统一性;就今人的观点而言,则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的治学目的很明确…  相似文献   

18.
王震同志是我军的一员名将。他胆识卓著,能征善战,战功赫赫,名闻遐迩,已为世人所赞颂。然而,在十年动乱中,王震同志被迫下放到江西红星垦殖场劳动三年。他在这里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扶正压邪,延纳人才,改造荒山,发展生产,继续为革命事业作贡献的动人事迹,却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盐的晒制法究竟始于何时,这是制盐技术史上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以往论者多认为晒盐始于明代;近年少数学者主张元代.然而,迄今尚无人涉及宋金时代的海盐晒法.明人编纂的福建地区方志,断言"入国朝来始有晒法"《莆田县志》也载录说:"天下盐皆煎成,独莆盐用晒法.传,明初有陈姓者,居涵江,试取海水晒,日中遂成盐.乃教其乡人.后人因效之."(卷2)或说,这位居"涵江"镇的陈氏,曾"居陈侯庙南".乡人讹传,竟将他同"陈侯"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周易》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先秦古籍中,大概没有比《周易》更古奥奇特、更复杂丰富,同时也没有比《周易》更难理解、更易被曲解的了。 《周易》是我国哲学思维发展的起点,其中的菁华可说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因为它曾作为卜筮之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而历代易学家又多从唯心主义方面肆意歪曲或借题发挥,由于这层层迷雾的笼罩,使后人很难认识其“庐山真面目”。 解放后,我国一些学者以马列主义作指导,对《周易》进行了新的研究,使易学获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