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6月25日是第17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土地是有限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土地资源总量多,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2007年6月25日是第17个全国“土地日”,为广泛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土资源部确定此次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同时拟定出了20条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结合实际,围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主题宣传周活动,把全国"土地日"作为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二十四个全国土地日。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专门设立纪念日的国家,每年土地日都要围绕基本国策根据最新用地形势设置年度宣传主题,今年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鲜明地阐释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时代要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     
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地灾防治“十一五”规划》实施,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2007年中国能源资源十大新闻,国务院部署稳定物价工作 油电气价格近期不变,国务院:6月1日起全国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国防科工委:今年将开建福建和广东3个核心电项目……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民生之本,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基石。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对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土地和资本,同为人类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地根”和“银根”,则被列为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利器。当“地根”和“银根”联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特殊威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以严格限制粗放低效用地、积极支持节约集约用地为原则,加强信贷合法合规审查,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和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8.
宜宾市是川南重镇,地处三江纵横交汇处,可用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全市耕地面积731万亩,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面对耕地保护难和用地保障难的"两难"局面,宜宾市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致力挖潜、良性循环"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目前,全市已有9个区县通过了土地主导型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创建工作验收,化"两难"为"双赢"的格局在宜宾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怎样利用好稀缺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经济发展必须的重点项目建设,又减少非法占地,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呢?今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创新用地审批模式,建立建设项目用地会审制,严把招商引资拟签约项目、拟申报纳入重点项目用地关,有力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有效保障了全区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用地会审制是由重庆市南川区国土房管局牵头,成员单位包括重庆市南川区政府法制办、发改委、规划局、环保局等,主要负责对招商引资拟签约项目建设用地、拟申报纳入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其中,既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把节约优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特殊资源国情、特殊发展阶段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落实中央部署,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八个方面的内容构建了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要求全国各地务必按照八项内容迅速建立制度体系并贯彻执行。笔者就此仅对实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迫切性必要性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途径提出以下几点浅陋意见。  相似文献   

11.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是我国目前的客观国情。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用地量大,保护与保障矛盾突出。客观需求强劲的同时,土地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很大,从土地资源和利用的现状分析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之间统筹不够,而且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节约用地的潜力很大;二是不少建设规划用地规模、用地标准过宽,节约用地的空间很大;三是大中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不协调,现有建设用地没有充分利用,综合承载力尚需大大提高;四是工业用地比重大,单位面积GDP水平低,提高利用效率的空间很大;五是未利用地和废弃地资源潜力大,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六是农村空闲住宅、闲置宅基地多,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因此,国家非常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并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让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2.
<正>“土生万物,地载万代。”土地,生命的起点,万物的归宿,承载着我们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今天,在第33个全国“土地日”到来时,我们再次发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倡议,邀您与我们携手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安天下,地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毫不动摇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于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不容有半点松懈。从“粟者,王之本事也”到“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相似文献   

13.
正《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于2014年9月1日起实施。随后,国土资源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对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保障全省经济社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5日,是全国第十一个"土地日",其宣传主题为"规划用地,利国利民".我们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广为宣传,以增强全民按规划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人均耕地全国最少省份之一的福建着手构建保障发展用地、耕地保护、和谐征拆、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执法监管五大共同责任机制,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确保"十二五"实现单位GDP耗地降低30%和耕地占补平衡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用地保障是开发区发展的基石,是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要素。宜宾市临港开发区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保障和服务"为核心,提前介入、超前服务,通过科学合理布局用地规划,强力推进用地报批和征地拆迁,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力度,为临港开发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用地保障为临港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把用地保障始终作为加快临港经  相似文献   

17.
“节约集约用地要在机制上取得突破”是“双保工程”2010年行动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社会共识,各地也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做法与经验,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土地利用粗放和浪费现象,需要我们从机制设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面对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如何化解有限土地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困难?广元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赵俊普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集中推进集约,以集约聚促进节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创新机制,通过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增加发展空间,建设工业园区、提高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效率等有效举措,实现了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利用的全新转变。"盘活闲置土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在经济发展提速,用地需求持续增长,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尽量满足经济建设日益增长的用地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国土资源部2004年出台《工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并于2008年进行修订。控制指标是对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指标下发实施几年来,在合理供应建设用地,切实提高工业项目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而土地资源匮乏又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如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当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隆昌县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从挖潜、整合、节约集约利用上找出路,在没有取得一宗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不仅为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还盘活了各类存量土地1004.16亩.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