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均 《人文杂志》2002,(2):139-143
在蒙昧初开的近代中国,启迪中国人心灵,使之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引路人,李鸿章自然位当其首.在中国晚清史上,李鸿章主政四十年,可谓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四十年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本文拟就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引路作用,略作赘述.  相似文献   

2.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做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共”“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与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在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述。本文着重从他在海军装备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积极组织领导了晚清的制器,但始终不主张清廷自己制造轮船。1862年6月,李鸿章奉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命令,率军6500人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洋人联合围剿太…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史上,传教士李提摩太与晚清重臣李鸿章之间曾相从甚密,双方在赈灾、改革及处理教案等问题上均有交涉往来。在李提摩太看来,唯有与官方的合作才能取得传教的最佳效果;李鸿章亦相信,与外国人的亲善或许给改革带来契机。但耐人寻味的是,李提摩太在俗世事务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寻求官教合作的上层传教路线却未能如愿;李鸿章亦因签署太多丧权条约,其苦心经营的洋务改革终亦失败。李提摩太与李鸿章之交往折射了近代中国变革之路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官督商办”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督商办是清代华资民用企业的一种经营形式 ,系于晚清洋务运动期间由李鸿章倡导和推广 ,及至清末“新政”期间 ,又有张之洞极力推行。尽管同是“官督商办” ,李、张二人对之理解和操作却有明显差异。以往论者多有不分李、张而一并评价的倾向 ;也有一些学者虽意识到二人在“官督商办”方面的差别 ,但不曾有人展开过深入讨论。“官督商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为不致误用清末张之洞的“官督商办”来评价晚清洋务运动时李鸿章的“官督商办” ,很有必要就两者在“官督商办”上的异同进行比较。一、股本构成之异同李鸿章…  相似文献   

6.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做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①梁启超还说:"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并称李"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  相似文献   

7.
加强海军的军备建设是晚清"自强"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是建设晚清海军的实际组织者,他直接参与了晚清海军军备建设的全过程。本文试求从战舰购置与自造、海上火器的制造及引入、海军练兵三个方面探讨李鸿章为晚清海军的军备建设所作出的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鸿章及其洋务活动的评价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化矿业的兴办,对李鸿章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近代化矿业出现的原因有清一代,关于矿务的兴办经历了一个或禁或弛的曲折变化过程。核诸史实,清朝入关之初,“鉴于明代竟言矿利,中使四出,暴敛病民,于是听民  相似文献   

9.
评李鸿章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象李鸿章那样长期办理外交、签订大量的不平等条约,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象他那样因办外交而深受时论的攻击和后人的贬斥.梁启超说:“李鸿章之负重望于外国也以外交,李鸿章之负重于中国也亦以外交.要之,李鸿章之谤生涯半属外交之生涯也.欲断定其功罪,不可不以外交为最大之公案.”李鸿章的外交活动,不但关系到对李鸿章个人的评价,也关系到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本文拟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进行概略的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0.
从1895年至1901年间,李鸿章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晚清许多历史人物晚年思想日趋向传统回归不同,李鸿章晚年的美国及欧洲之行,使其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判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旨在分析这一变化到底表现在那些方面,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对晚清政治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中,李鸿章地位之重要,作用之巨大,这是众所公认的。近年来,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文章发表,提出了许多创见,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李鸿章全盘否定的一边倒局面。但是,李鸿章在中国近代政坛上活跃的时间特别长,又是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的历史人物,要想对他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殊非易事。本文拟就李鸿章的近代化纲领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2.
1896年2月10日,光绪帝授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并前往英、法、德、美等国联络邦交。李鸿章的出使,是清政府位望如此之隆的重臣的第一次出访。当时在中国攘夺甚烈的列强,对李鸿章此行十分重视,都想把他首先抢到手。因此,李鸿章的出使路线,不仅是一个所经地点和访问次序问题,而且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含义和政治后果,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台湾学者李宗侗在所著《光绪中俄密约之交涉与签订》一文中写道,李鸿章在出使途中,于“三月初十日公历4月22日抵马赛,俄派王爵吴克德托密斯乌…  相似文献   

13.
庚子孙李关系与中国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子孙李关系与中国政局苑书义庚子孙李关系与中国政局苑书义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李鸿章是晚清元辅重臣。孙中山与李鸿章的关系,涉及到他们的思想风貌和晚清政局的演变,但因史料残缺,难窥真相。现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庚子年间孙李关系和中国政局作些探讨,不...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从1862年率淮军进入上海并担任江苏巡抚起到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后去世,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盖棺尚未定论,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至今仍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誉之者冠以“地主阶级改革派”,“东方之俾斯麦”的美称;毁之者斥之为“汉奸”,“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曾在“海防议”后的数年间执意拒绝向外国购买铁甲舰,致使清朝外海水师的形成被推迟了数年,这几年中,李鸿章与沈葆桢之间进行了要不要购买铁甲舰的海防政策大争论,这是继众所周知的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要不要筹办“塞防”的争论之后,洋务派内部的又一国防政策大争论。本文将根据笔者所看到的一些材料,特别是未付诸刊刻的沈葆桢的文书材料,对晚清外海水师的形成和北洋购买铁甲舰的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官僚。他服官40余年,几与光绪朝相始终,迭膺疆寄,海陟纶扉,“宣勤最久,勋望卓著”,在清末枢臣疆吏中鲜有与之相埒者。张之洞一生政绩斐然,但主要是致力于洋务运动。他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代表,其活动涉及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模之大、包罗之广、作为之多,堪与李鸿章相颉颃。由于张氏长期身居要职,他的洋务思想对清王朝的统治决策,对晚清政局,对洋务运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是晚清后四十年地位最显赫的汉族重臣,19世纪后半叶名满中外的政治人物。日本是中国近邻,1871年中日立约,揭开了两国近代关系的序幕。李鸿章在领导洋务运动时,其思想深受日本影响,在其后的外交生涯中,日本也是他的主要外交对象。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辫子明君的歌功颂德充斥银屏,所谓历史剧让人倒了胃口,因此没看<走向共和>.听人说此剧其实很好已是后期,打算重播时再看.殊不知此剧只播一轮,于是失诸交臂.近日从友人处借得光碟,有机会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印象确好.特别是对某些人物如李鸿章的重新评价,言之有理,翻之有据,使人一新耳目.给晚清那个腐败朝廷的折烂污擦屁股,李鸿章已经尽了全力.是慈禧们使他戴上"汉奸"的帽子.卖国的首犯是慈禧和她宠爱的王公贵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为窦宗仪先生《李鸿章年(日)谱》在国内再版的序言。李鸿章作为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很长时间内,为慈禧所宠信,独当清朝内政外交之要冲。李氏所办政务,有许多是同外国人直接打交道。因此,外国人对李鸿章的活动的记载,对于了解李鸿章一生的功过是非,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选择该书作者搜集的外国档案、外国人日记、报告以及在华的《字林西报》记者所记载的李鸿章史料为中心,探讨了李氏一生的重大事件:戈登与李鸿章苏州杀降、处理金玉均严重失策、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要责任不能归于李鸿章,以及李鸿章在甲午、戊戌、庚子的表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列强一再侵华,迫使清廷签订屈辱的条约,引起朝野公愤。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清流派认为向西方学习是离经叛道,必亡国灭种,主张以恶教仇洋之民众消灭洋人,洋人寡不敌众,我国以逸待劳,必可战而胜之,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