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吏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要政,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的25年中,注意整饬吏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所管辖的地区和部门的吏治腐败仍然十分严重,此种状况在传统社会具有典型性。究其原因,既是传统专制政治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也是李鸿章作为一个封建官僚的个人素质所致。  相似文献   

2.
19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晚清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派别——清流派,其成员多为中青年新进御史、翰林,属于统治集团中虽有学识但不当权的官僚群体.他们不畏权贵,关心政事,以“敢于弹劾大臣为贵”,“上自朝政之阙,下及官方之邪,微及闾阎之困,无不朝闻事目,夕达封章”,逐渐成为晚清政局中风云一时的政治力量.因宗主和地域不同,清流派有北、南之分,又由于时间上略有先后,北、南清流也分别被称为前、后清流.“北清流”(“前清流”)以李鸿藻为宗主,主要成员有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黄体芳、宝廷、邓承修、呈大澂、何金寿等;“南清流”(后清流”)以翁同和、潘祖荫为奥援,主要成员有文廷式、盛昱、王仁堪、张謇、黄绍基等.1884年中法战争之前,以“北清流”势力为盛,异常活跃,“南清流”也初露端倪,时有建言.  相似文献   

3.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04,17(5):88-9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创办的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及对中国传统教育改革等活动和思想,是符合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加强海军的军备建设是晚清"自强"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是建设晚清海军的实际组织者,他直接参与了晚清海军军备建设的全过程。本文试求从战舰购置与自造、海上火器的制造及引入、海军练兵三个方面探讨李鸿章为晚清海军的军备建设所作出的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5.
徐桐、载漪等人深受儒家经典影响,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堪称良吏。但是,对已经发生巨变的国际局势并不了解,认为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先进思想,就是离经叛道,将导致亡国灭种。他们的思想,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终于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6.
汤振宇 《理论界》2010,(6):93-94
仪式研究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这类研究的理论成果也常常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所借鉴。仪式与神话的关系、仪式的功能结构、象征分析分别是不同时期仪式研究的关注重点,并在当下的仪式研究中不断地精致化。本文通过对人类学仪式理论的梳理,试图在整体把握仪式研究脉络的情况下,对今后的仪式研究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处中西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时代,清流派的文化思想很有其特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将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观察近代中国文化。一、“道”不变“器”各有选择就文化观来说,清流派内部部分成员赞同向西方学习,其他成员则固守传统观念、鄙弃洋务。从清流派解体后情况分析,其成员的归宿大致有四:一是转化为洋务派,如张之洞、吴大澄;二是仍倾向于洋务观,但却未能转化为洋务派,如张佩纶、陈宝琛;三是从思想保守逐渐转向接受洋务观,如李鸿藻;四是终于归类到守旧派,如邓承修  相似文献   

8.
晚清清流派整顿吏治清议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咸、同三朝吏治腐败,即便是出现过所谓的“同治中兴”,可换了个新的光绪朝,却也是旧况如故.面对现实,连上谕中也不得不承认:官吏中“因循怠玩怙过饰非者亦正不少”,“文武各员,相习成风,吏治兵事,安望日有起色”①.正是因为“天下吏治之坏,至近年而极”②,向以上疏言事、评议时政、弹劾贪鄙而煊赫一时的清流派③才在他们的清议活动中提出了一系列呼吁整顿吏治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晚清的小说理论,按其主张大约可以分为四派:一派是以梁启超、夏曾佑、狄葆贸等人为首,以《新小说》杂志为核心(某些人与《新小说》无关,但观点与《新小说》一致),可名之为“新小说派”;一派是以徐念慈、黄摩西为首,以《小说林》为其核心,可名之为“小说林派”;一派是以林纾、周桂笙为代表,专事翻译西方小说,而在  相似文献   

10.
晚清清流派的清议观探论陈勇勤清流派,又称“清流党”,指19世纪70、8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其成员①主要在翰詹科道等中央政府机构供职,他们曾以掀起光绪初年的清议浪潮而名著一时。清议思想支配着清议活动。另一方面,清议思想又由其核心─...  相似文献   

11.
12.
近代,西学东渐,中国人开始逐步学习西方,于是便有了梁漱仅先生在1921年就概括出的器物──制度──文化这条所谓“西方化”的运行轨迹[1]。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很明显就可以发现,在“器物”这个区段里,学习西方所形成的洋务浪潮重点是朝着两个方向辐射,即经济上的西化和教育上的西化。清流派其主体由具有进士科举功名的一些言官构成,他们学习西方的思想意识,正代表了封建知识分子在社会大变革中更新观念的一种类型。一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洋务运动。进入70年代以后,洋务派在原有创办的军事工业的基础上,着手经营以…  相似文献   

13.
一从一八九四年(甲午)中国对日作战失败后, 直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清廷垮台,这十几年间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奇观。这种新风气之所以能够形成,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 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由于甲午战败,召致了台湾的割让与大量的赔款,这不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沉重的灾难,更重要的是豆剖瓜分,亡国灭种之祸随之而迫临眉睫。  相似文献   

14.
社会连带关系说的法学一社会连带关系说的法学又称社会职能说的法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年,是法国资产阶级法学家狄基(Leon Duguit,1859——1928)创始的。这派法学在欧洲大陆、英国和美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也曾有传播。  相似文献   

15.
这六篇短文是我以前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写的。当时的要求是要简短的评介。“简短”大概是做到了,“评介”做得就很不够;特别是“介”,文章中用于介绍原“学说”的文字太少,一定会使没有接触过这方面东西的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的洋务外交活动中,对朝鲜外交是一项重要内容,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李鸿章十分重视与朝鲜的外交。在坚持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前提下,李鸿章积极帮助朝鲜抵御列强的侵略;敦促朝鲜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内政,开放对外贸易。中国被迫卷入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清廷顾及维护朝鲜的权益。这反应了李鸿章洋务外交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7.
崇厚与李鸿章同处"数千年一大变局"的时代,其出生、成长虽不同,但都担任过通商大臣,都有办理外交、通商、制造、练兵和海防的经历.崇厚大起大落,李鸿章却不断"成功",是各自的学识、才干、能力差异所致,还是另有原因?本文通过考究两人的所作所为,及其对历史和社会所起的作用,从历史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 ,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以侵略朝鲜、中国为国策 ,整军经武 ,蓄意发动战争 ,李鸿章对此估计不足 ,被日本拖入战争陷阱 ,这是他的第一大错误。日本大举进攻之后 ,李鸿章一直认为中国的财力、兵力都难以持久抗敌 ,寄希望于英、俄等国的调停 ,这是他的第二大错误。李鸿章认为 ,中国战败是由于军备不如日本 ;其实从根本上说 ,是由于中国、朝鲜近代化的步伐太慢 ,远远落后于日本所致。  相似文献   

19.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正式向中国宣战了.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始终犹豫不定地徘徊在求和与备战之间,而当时在朝庭中执掌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却出于种种原因,一味谋求和谈,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一误再误,贻失战机,最终割地赔银,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失败了,但北方的捻军却正处在全盛时期。它接替了太平天国的未完事业,成为中国大陆上抗清运动的主力军,使清廷的反动统治,仍然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中。一八六五年(同治四年)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的内蒙古骑兵,被全部歼灭于山东荷泽。捻军的这次巨大胜利,使清廷拒绝使用汉族军阀军队“攻捻”的打算宣告破产,下决心再次依靠汉族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