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史德信 《管理评论》2003,15(8):50-54
从1993年起.日本已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在日本市场上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劳动密集型商品是十多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但近年来.中国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呈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的要素禀赋结构变动,是中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商品仍将在日本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相对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技术禀赋的相对增长,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将成为中国对日出口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仍有一定差距,今后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出口竞争力的优势 浙江省企业中有很多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离市场近等经营优势,且没有国有企业的沉重包袱.企业的这些特点是浙江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重要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中国民营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壮大,资本运营可谓是必然选择。然而资本运营有其内在规律,中国民营企业只有真正认识它、并遵循其规律运作,才能通过资本运营拓宽融资渠道和合理利用,促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以产带融、以融促产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纷纷试水资本市场,同时各种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其中德隆集团可谓是典型,从德隆案例剖析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和产业整合之间如何进行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后,民营企业伴随资本市场的复苏,获得了进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治理结构调整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以一个家族式民营企业为例,探讨基于上市冲动下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与国际体制接轨的新阶段,随着海尔、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在海外不断拓展业务,一些中国民营企业纷纷效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对外贸易、进行跨国投资、实行国际合作。这些民营企业受国际投资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因素的影响,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本论文就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民营企业立足于国际市场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我以为它们的一些优势大约只能保持3—5年。种种迹象显示,民营企业在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会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本文系统介绍了研究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等市场份额 (CMS)模型 ,用该模型对中国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出口值绝对量的增长掩盖了这一趋势。出口农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结构单一是制约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采用显性比较优势 (RCA)法 ,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具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基本丧失 ,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鲜活原料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 ,而深加工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显著上升。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卢贵珍 《经营管理者》2009,(22):161-161
上规模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中重要的中坚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上规模民营企业面临的是挑战大于机遇,成本上升挤压低附加值产业利润;战略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规模民营企业在打造本企业竞争优势时应根据自身实力、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竞争优势上,提升科学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总运营成本;增强战略管理和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江苏省的外资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江苏省的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劳动力供给和低成本等比较优势,这是引致外资持续向江苏制造业聚集的主要原因.外商直接投资(FDI)极大地促进了江苏制造业的发展,无论是对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还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过分依靠低成本赢得市场的竞争策略导向制约了民营企业的素质提升,为新一轮国际分工地位的确立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技术人才资源、创新促进政策、机构融资环境是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它们应该成为培育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市场经济形成了国有、外来资本、民营企业相互依存的格局。其中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与其他两个方面相比,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还处在弱势,所以提升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发展民营企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军工行业组织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民营企业、民营资本的进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进入的条件:一是社会资本的流动性;二是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不是要求国有企业完全退出。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改革必须坚持制度创新、机制转型、管理规范、治理科学四个方面的体制转型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羌静 《经营与管理》2024,(3):136-142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拓展模型,概括镇域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要素。利用282份样本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要素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等五要素均制约了镇域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土地要素制约作用最大,资本要素制约作用最小。因此,建议建立镇域共享园区,形成产业集群;用机器代替人工,缓解用人压力;大力引进人才,创造企业价值;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升级;利用数字技术给企业赋能,实现企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解浙江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优化慈善行为的对策,本课题组对宁波、绍兴、台州、温州4个地区主要民营企业的高管层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91份。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总体情况浙江省民营企业规模和水平与江苏、广东两省相差不大,据对三省近四年民营企业慈善捐赠总额全国排名前20位中的企业数统计看(见表1),浙江省呈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15.
吴小节  谭晓霞  曾华 《管理科学》2018,31(4):120-134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是跨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战略决策。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意识到制度因素对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但大多集中在对东道国制度环境影响的研究,很少考虑母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复杂性,且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         在此背景下,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探讨母国区域制度质量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机理。以规制差异和文化差异为调节变量,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构建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2015年进行海外市场投资的210家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①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呈正相关关系,即所处的母国区域制度质量越好,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②母国与东道国间的规制差异和文化差异负向调节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正向关系;③社会资本对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民营企业获得的社会资本越多,对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把控能力越强,越倾向于采用独资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研究结果展现了中国市场分割情景下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独特性,拓展了国际商务领域对新兴国家制度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管理实践中,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所在的区域制度环境,同时也要善于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经济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民营经济尤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纷纷迈向国际市场,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民营企业真正要做大做强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和内在动力。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存储的载体,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发挥和有效激励成为重要问题。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特质、需求特征以及民营企业现行激励机制的分析,提出构建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相应措施:产权激励机制、全面薪酬激励机制、组织激励机制、文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荆门市民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规模逐渐扩大,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已经不同于民营经济发展初期,前所未有的挑战已把民营企业逼入了一个不进则退、非优则汰的激烈竞争之中。民营企业如果不抢抓机遇,实行“二次创业”,将难以生存和发展。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认为,推进民营企业“二次企业”,应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惑。当前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提高竞争力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如何从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其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产制造和资本投资是国民经济两大关键部门,近几年国内企业资本表现出强烈的资本投资偏好,其国际创业资本流向如何,是坚守生产制造的本位还是选择资本投资领域?资本流向的受制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研究指出,中国生产型企业"走出去"主要是为了销售国内生产的货物,本文则尝试突破销售领域的边界,探索在其掩盖下所隐藏的国际创业资本流向偏好。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制度距离顺差的增加,工业企业的国际创业资本倾向于流入资本投资领域,而制度逆差的国家不具备良好的制度保护和健全的资本市场,以至于进行资本投资的动机并不强烈;(2)在企业所有制性质的调节下,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随着制度顺差增加会有着更加强烈的资本投资倾向;(3)在冗余资源的鼓励下,相比国有企业,制度顺差是一种动力,促使民营企业对于资本投资领域有着更弱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