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是一家"独树一帜"的公司:他们员工千人、管理者只有十几个;他们保证产品质量宁可推掉订单;他们的员工手册畅销全国并走出海外;他们建立了平民学校潜心培育现代产业工人;他们以出众的企业文化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管理人士参观访问……这就是德胜(苏州)洋楼公司,国内卓越的现代美式木结构建筑建造企业。在众多光环背后,真实的德胜洋楼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以出众的企业文化与高超的产品工艺而享誉全国?为什么它要在国内外大量公开发行《德胜员工守则》?为什么它立志将中国农民工打造成精英的产业工人?且听德胜洋楼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赵雷先生为我们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2.
陈辉玲 《经营管理者》2013,(31):269-27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是管理层提倡的、用于凝聚企业员工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软实力的总和。湛江分公司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现状、员工队伍现状、所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现状以及对总部企业文化传承等因素,识别了"安全文化、执行文化、危机文化、创新文化、爱心文化"等五个当前需要培育的企业文化元素,同时提出了对企业文化进行动态管理的理念,并借助企业文化培育体系这一现代企业管理的平台,持续塑造组织氛围先进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软实力,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继岭 《经营管理者》2013,(20):177-177
<正>所谓首席员工制,就是在企业主要技术岗位上区分不同专业设立和评选首席操作工、首席班(组)长、首席作业能手、首席专业技术能手。"首席员工"是为了表彰业务素质较好、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而设立的荣誉称号。根河市根河板业公司、金河板业公司从2003年8月开始实施"首席员工"制,现在已经成为激励职工学理论、学技术、学业务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推动机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新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与企业制度相辅相成的"补充工具",有人说它是培养企业正能量的"教化工具",还有人说它是用来教育员工的"宣传工具"……让我们跟随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埃德加·沙因,探寻这座冰山下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管理危机,美国DEC公司(即数字设备公司)新领导人帕尔默先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少员工由于不适应新文化而离职,其中一些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趣的是,对于原有文化的强烈归属和认同感,驱动他们创建了一个"工友会",并在新公司试图找回"失落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家企业调研,与一位管理者谈到新老员工在文化上的差异,他认为"老员工是从企业艰难时期拼搏出来的,对企业有感情,他们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是理所当然的;而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理解不透,所以必须对他们加强企业文化的传统教育,同时必须严抓制度建设"。对他的观点,我基本认同。而在我们进一步的讨论过程中,我是这  相似文献   

6.
<正>●当初为苹果电脑研发出麦金塔电脑的员工,公司请他们签名,并在该型电脑的内部,把他们的签名全刻了上去。 ●大都会汽车公司每个月选出表现优异的员工,然后利用经销商的电子看板,在上面打出"本月份优良员工"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这句话是提醒我们必须尊重人才,这当然对,但如果我们因此认为,只要重视人才,对普通人可以不理不睬,那就大错特错了。亚洲首富李嘉诚对人才有独特的理解。他曾说“: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他们着想。”正是这种对每一个员工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尊重,使他的企业获得了长久的竞争力。然而,我们一些企业又是如何对待普…  相似文献   

8.
胡国荣 《经营管理者》2013,(13):112-112
<正>近年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双爱促双赢"为主题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并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型企业建设等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员工参与企业转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队伍和谐稳定,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建设,对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第二公路工程公司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口号,她须要把企业家所倡导的经营理念真正贯彻到每个员工的日常行动中去。有人把企业文化口号化,他们在公司的办公室里贴上“团结”、“进取”、“拼搏”等口号,并通过公司内部的个人工作牌、工作服、海报等予以广泛宣传。这种文化只能在表面上获得成功,她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真正潜力。企业文化应将企业家所倡导的企业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许岳 《经营管理者》2014,(26):162-163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需求及职业特征。本文首先介绍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特点;然后探析了我国现代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并整合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原则、行为动力,从自我与超我两方面入手,设计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联想员工的一篇文章"联想不是家",曾经引发了关于企业与员工关系的诸多讨论。现实中,关于这一话题还是常常会引发许许多多的争议。一方面,许多人羡慕Google一类的公司,允许员工带宠物上班、周五可以向老板提出"无理要求";另一方面,许多人又希望保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领导与员工之间的"非平等状态"。诸多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先进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谈到近期公司采取的精细化管理问题。令他困惑的是,精细化管理没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反而大大降低了积极性,并由此产生了员工对公司的不满和对工作的懈怠情绪。这是一家物流企业,员工原来完成一项工作,公司给予一定的费用,员工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由支配,也不用以发票的方式回来报账。"精细化管理"之后,公司出台政策,员工的上述费用,必须全部以正式发票的形式在公司报销,遭到了全体员工的抵触。  相似文献   

13.
《领导科学》2015,(9):60
<正>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管经营者个人多么努力,他能做的事情总有限度,想让公司发展,就需要志同道合的员工一起努力工作。只有员工具备主人翁意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拼命工作,企业才能发展壮大。这就是企业  相似文献   

14.
李真喜 《经营管理者》2012,(4X):238-238
在企业,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在满足广大员工中激励他们,在服务广大员工中引导他们,在帮助广大员工中教育他们,丰富广大员工的精神世界,促进每一位员工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三贴近"中,要始终坚持把企业发展目标作为员工的共同意愿,实现对员工的思想引领,从而实现员工在思想上与企业目标的同步跟进。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今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最终来源于企业的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出,当前企业(包括其他现代社会机构)工作的重心已转向知识型员工,他们在工作中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要充分发挥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就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企业员工支持体系是指企业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潜力而为员工提供一系列服务项目的总称。员工的行为和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运转效益。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推动他们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支持体系。在泰罗强调员工是"经济人"的科学管理时期,企业便已经意识到员工支持体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正>真面目经理在报上读到一则报道:日本的很多公司内部都设有一间"发泄室",里面放着企业老总们的画像或雕像,企业员工对哪个老总有意见,就可以进屋对着画像或雕像连骂带打,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通!据说这有利于员工的心理状态调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行为激励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通过对知识型员工行为特征的分析,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行为激励模型,对他们的可观察行为和绩效可控的不可观察行为实施有效激励,使他们的行为与企业目标更协调一致,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几乎每个企业管理者都想把员工培训成为精英,并服务于企业当务之急,然而究竟怎么对员工进行培训,则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够为之行动的,其实培训远远不是把员工集中在培训教室里,像上学一样给他们讲课,然后考试,这种看法太浅薄了。在现代企业里,培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有句话叫做"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国有企业"硬件"日趋完善的今天,如何制订员工激励机制、发挥员工潜能这一"软件"因素,是很多企业一直关注和探究的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是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改善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企业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