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黄岭峻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74-76
作为一个只有600万人口的小国,以色列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有近20人。其研究中心集中在希伯莱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较有成绩的学者有以斯拉尼教授和夏伊教授。尽管如此,以色列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过分注重实用和深受西方影响,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迟云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7-44
近十年来,老的政治史受到冷落,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开始起步,现代化问题备受关注,经济史的研究仍然薄弱.形成争论的热点有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近代史,是继续用阶级斗争的模式,以"三大高潮八大事件"来概括中国近代史,还是以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来描述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在承认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如何估计西方列强的冲击对中国现代化起的客观作用;辛亥革命,包括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多次革命,是不是没有必要,改良是不是比革命好. 相似文献
3.
曹明臣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5):112-114
报刊史料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种类也极其众多,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报刊史料能很好地弥补相关史料的不足,因而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项史料。利用近代报刊史料研究中国近代史,需要加强对近代报刊史料的研究工作,要将报刊史料和其他史料结合起来利用,此外利用报刊史料也要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高等院校的中国近代史教师立足教材,对传统的学术观点进行科学的创新研究,并将创新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讲授问题,作了简略的论述。文章指出:对教材中的传统之说进行科学的创新研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而对于提高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教师对创新成果的讲授,使学生们从中学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们创新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孟丹青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112-115
罗家伦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力图改变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新的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他十分重视近代史研究的意义,指出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发达的原因。他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认为历史研究法只是史料研究法,和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的新史学思想相呼应。 相似文献
6.
杨建党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46-49
毛泽东科学地学习与研究中国近代史,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论,体现出勤奋、求实、创新、虚心的治史精神,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从现实革命与政治实践的需要出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矛盾、动力、过程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科学论断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之一。同时,显著的政治烙印是毛泽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我们对待毛泽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也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态度。 相似文献
7.
8.
谭春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43-46,50
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核心命题新意迭出,理论阐述的前沿特征明显,而中国本土的研究范式相对滞后。从内部看,原因在于实证研究过度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政治环境的约束、当前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和学术交流贫乏的限制。面对这种落差,我们应超越“规范”认识的束缚,培养“问题意识”;以长程的历史观解读历史,扩展宏观视野,加强对历史整体的把握;提高理论素养,提倡多学科协作研究,努力做到融通中西求索真我。 相似文献
9.
张敏之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论述了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揭示,对中国民族革命史以及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史的研讨.指出李大钊作为我国优秀的革命先驱,在中国近代史研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更是我国早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人,在我国的近代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洪涛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111-112
中国近代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培养新型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探讨其教学改革很有必要。笔者在《中国近代史》这门课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采用了学生自主讲课法、专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俊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1):93-98
中国当代作家的审美追求经历了功利化、单一化的歧途,新时期转轨,走向真实与悲剧,进而出现多元与无序的审美新态势。这一审美发展的主要历史教训在于作家重功利轻审美;审美追求与读者的隔膜;作家审美理想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沈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6):45-46
近年来,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一些缺憾:国别上重中国而轻外 国;未能及时吸收、借鉴历史学界的成果;分期不够合理,过多地照搬了革命史的分期。近代新闻史应该有自己的科 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善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22-27
中国现代小说史"历史客体"的"虚构性"、"差异性"与"流变性"并非分析述史对象的终极法则,而是一种"重建"历史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当前策略".作为当前一切"重写"与"重评"的主导原则及其操作方法,结构观念的"开放性"、情节手法的"本体路线"与话语方式的"兼容"原则正是迈向中国现代小说史"巨构"之作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针对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讨,提出开设专题课,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几项建议,以求增强本课教学效果,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与平衡--现代营销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农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2):25-29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营销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企业对其经营客观环境梳理以致适应的主客关系在意义上的反映.它作为一种理念在我国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95
对称形式作为诗歌形式建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国新诗形式变革中也完成了自身的现代转变,保证了新诗从传统诗歌中的顺利突围。目前,学界从现代诗体研究、现代诗人个体研究以及比较诗学研究等角度,对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探讨日趋深入,但对对称形式概念的廓清和界定、发生的历史语境及演变机制、独特的美学功能等问题的探索仍然有待进一步拓宽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张雪蓉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38-44
教育史是一门具有双重性质的学科。从方法论的角度首先探讨教育史学科方法论的首要问题———教育史学科的性质和研究的方法论特征;其次,用教育史方法论的特征反照教育史传统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突破教育史传统研究方法的一些认识,认为教育史研究发展的方向在于:(1)树立教育史跨学科的综合多维研究意识;(2)重视当代教育问题的历史研究;(3)借鉴西方世界教育史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新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5-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是新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目标,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此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凝聚中国各族共同奋斗的伟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和卫国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2):108-112
中国政治史地位的衰落,值得认真反思。面对新的学术要求,政治史研究不应局限于权力斗争、利益争夺及纯粹的制度研究,而应以政府政策与政府行为作为研究主线,突出政府角色和地位问题,以此体现政治史在历史学中的统帅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安宪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3):60-64
强调个体对于社会、对于团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根本。但儒家对于人的独立性、自主性重视不够。道家强调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强调人首先应当是人,但道家对人的社会责任则重视不够。中国当前文化建设应当从传统文化吸取有益的营养,但却并非要复兴传统文化。一个现代人,应当以自由、平等、公正、责任、真诚作为自己的基本信念,作为自己生命、生活的基本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