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疆域的界定应建立在文献学、考古学的证据的基础上 ,箕子朝鲜、高句丽、渤海的疆域的确定 ,首先是在对它们的民族渊源、民族归属以及政权性质与归属的综合判断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论定。而文献学、考古学的综合分析归纳又是中国历史疆域理论原则产生的基础。中华民族观、中华疆域观与中华文化观是中国历史疆域界定的三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渤海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领有肃慎故地、高丽故地、扶余故地、(?)貊故地、沃沮故地、挹娄故地、拂涅故地、铁利故地、越喜故地等广大地区。渤海疆域的形成、发展,是渤海国两个多世纪经营和不断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古代东北边疆自远古时代起就成为了中原政权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东北疆域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东北疆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中原政权与东北边疆诸族的共同开发和建设下形成并最终确立下来的。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渤海政权与日本隔海相望,往来频繁。在渤日往来过程中,日本不断开展对渤海致送礼物活动。这种致送礼仪活动是日本与渤海邦交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好交往关系,而且推动了两国官方贸易的开展,实现了贸易互补,促进了渤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史学界发表了不少研究渤海史的论著,笔者在拜读这些文章时高兴地感到,今天研究渤海史的广度和深度,皆超过前人;但又觉得,因为作为探讨渤海史主要依据的新旧唐书《渤海传》一些记事有差错,或表述不确,所以大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仍存在分歧。拙文想就四个问题略陈管见,就正于读者,特别祈请与我持不同认识的同志指正。一、关于渤海的族属关于渤海的族属,《旧唐书·渤海传》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新唐书·渤海传》说:“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历来史家据此认为,渤海源于靺鞨,是以靺鞨人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从近年国内发表的文章看,大家皆主靺鞨说,  相似文献   

6.
渤海境内有很多河流湖泊,东部、南部濒临海,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渤海水上交通和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渤海造船业,史无专门记载,考古也未发现造船遗址,但从文献中,却能看到渤海的航海事业很发达。据统计,渤海200多年赴中原皇朝朝觐者,有  相似文献   

7.
靺鞨族祖源于肃慎,南北朝时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粟末靺鞨即为七部之一.中唐时期,出身于粟末靺鞨的大祚荣创建了渤海王国.由于渤海王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变迁中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特殊关系,使其在国际史学界中长期受到重视.因此,研究、考证粟末靺鞨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渤海王国的渊源,分清靺鞨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界线等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静 《南海学刊》2023,(2):52-60
民国地理学人白眉初的《民国地志总论·地文之部》《中华民国建设新图》等著述对南海疆域、地图的书写与绘制,将爱国主义和疆域建设思想有意识地结合起来,对国民政府南海疆域的治理产生一定影响。1936年,白眉初所绘制的《中华建设新图》第2图《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将南京国民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和管辖的地理范围线绘制出来,明确标绘曾母暗沙在中国疆域之内。另外,他还将许多前沿的海疆知识编写进地理教科书,在促进国人海洋意识的提高、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静 《南海学刊》2023,(2):52-60
民国地理学人白眉初的《民国地志总论·地文之部》《中华民国建设新图》等著述对南海疆域、地图的书写与绘制,将爱国主义和疆域建设思想有意识地结合起来,对国民政府南海疆域的治理产生一定影响。1936年,白眉初所绘制的《中华建设新图》第2图《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将南京国民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和管辖的地理范围线绘制出来,明确标绘曾母暗沙在中国疆域之内。另外,他还将许多前沿的海疆知识编写进地理教科书,在促进国人海洋意识的提高、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南海学刊》2023,(2):52-60
民国地理学人白眉初的《民国地志总论·地文之部》《中华民国建设新图》等著述对南海疆域、地图的书写与绘制,将爱国主义和疆域建设思想有意识地结合起来,对国民政府南海疆域的治理产生一定影响。1936年,白眉初所绘制的《中华建设新图》第2图《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将南京国民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和管辖的地理范围线绘制出来,明确标绘曾母暗沙在中国疆域之内。另外,他还将许多前沿的海疆知识编写进地理教科书,在促进国人海洋意识的提高、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渤海与日本的民间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世代居住在东北滨海地区的渤海先民,利用日本海环流,很早就发展了与日本的民间贸易往来关系。公元7世纪末渤海建国后,自第二代王大武艺起,与日本进行了持续二百年之久的邦交关系,为古代中日友好往来谱写了动人的篇章。那么造成双方在这一时期正式接触、建立官方往来的契机是什么呢?渤海为什么选择日本,日本又缘何接受了渤海抛来的彩球?以往的文章虽有述及,但都只作为阐述另一问题时的某一环节提出的。本文试从渤日两方面作一系统分析,让渤日交流历史长片在最初一刻定格,并作—透视。  相似文献   

12.
革末革曷族祖源于肃慎,南北朝时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粟末革末革曷即为七部之一。中唐时期,出身于粟末革末革曷的大祚荣创建了渤海王国。由于渤海王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变迁中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特殊关系,使其在国际史学界中长期受到重视。因此,研究、考证粟末革末革曷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渤海王国的渊源,分清革末革曷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界线等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渤海与高句丽是两个族源族属、文化属性截然不同的民族。族源上,二者虽是土生土长于中国东北,但民族形成的轨迹却各不相同。文化上,渤海文化不是高句丽文化的继承者,所谓的"海东文化"实则是汉化了的渤海文化,这与高句丽固有文化占主导的情况大相径庭。政权上,渤海民族政权不是高句丽政权的延续,渤海政权的建立与高句丽灭亡并没有丝毫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渤海历史的文献资料,主要见于中国古籍之中,其次是散见于日本古籍之中。我国史学界有系统地利用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探讨渤海的历史,约始于本世纪之初。1929年夏,黄维翰先生撰辑《渤海国记》,“网罗群籍,旁及海外”(该书《自叙》),用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充实了渤海历史的内容。几乎与黄维翰先生撰写《渤海国记》的同时,金毓黻先生撰辑《渤海国志长编》(以下简称《长编》),“遍览中外载籍”,广泛搜集了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自谓过前人之所  相似文献   

15.
渤海大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认为渤海史研究的关键需要弄清渤海大氏的源流。大氏所领导的粟末集团所以被李唐王朝封为渤海郡王,进而封为渤海国王,就因为大氏为东夷族系,曾活动于山东东北部渤海沿岸,这一地区在汉代设渤海郡。李唐王朝遵循中华传统文化,追本溯源,尊崇大祚荣为首的大氏族团的“得姓之地”、氏族发祥地——即在汉所设之渤海郡之故地,故封以渤海国王。古有大人国,古史上东方大人国即渤海大氏的故国。大氏族团由山东半岛经海路到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上,来到东北地区与东北古族肃慎—族团融合。渤海大氏集团以唐代文化为依归,同时受到室韦、契丹、突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郡望观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 ,为汉唐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尊崇。渤海爵号与国号的来源 ,是与李唐王朝遵循郡望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 ,正是基于大祚荣为古东夷大氏族裔融入者 ,古大氏之郡望为古渤海郡地 ,李唐王朝尊崇其祖先大庭氏及其地望渤海郡 ,故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自是始去名号 ,专称渤海  相似文献   

17.
《学问》2010,(5)
渤海建国后不久就与日本建立了密切的往来,二国保持使臣的互访关系长达200余年。古代日本主要是通过渤海使者来认识渤海国的,但因语言、地域、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日本对渤海国的认识上存在着诸多的曲解和误读。渤日交往中断后,日本有关渤海国的记忆就被尘封在仅有的几部史料中。近代以来,因军事占领等现实需求日本三次掀起了研究渤海国的热潮,相关著述随着渤海国考古发现的进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而层出不穷,日本的渤海国认知因而趋于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18.
论渤海国社会性质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毅渤海国的社会制度应属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哪一阶段?或者说渤海国的社会性质该如何判定?这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而又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有关渤海国社会性质的论点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意见:①封建说...  相似文献   

1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在唐代,隶属于渤海国东京龙原府。龙原府(今珲春县八连城)是渤海五京之一。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于公元785年(唐贞元元年)曾将国都由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迁到龙原府,“贞元时,东南徙东京”①,龙原府遂极一时之盛。珲春境内的渤海遗迹,显示了当时的繁荣。穿过珲春境内的通往日本的渤海“日本道”,是渤海与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进行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早在本世纪初,珲春的渤海遗迹就引起  相似文献   

20.
安史之乱与日本联渤攻罗战略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禹硕基在日本与渤海国二百余年邦交中,双方往还四十七次,其中渤海遣使三十四次,可见多是渤海居主动地位。然而细察日本遣渤海使,会发现,在日本派往渤海的十三次使节中,有五次集中在758—763年之间,几乎每年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