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获得劳动报酬或收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等权利。而就业则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在我国,残疾人就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就业则主要是通过举办社会福利企业来实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福利企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社会福利企业抓住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以出口创汇为导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企业运行态势,进入社会福利生产发展的鼎 相似文献
2.
进入工业4.0时代,数字劳动已跃升为一种重要的劳动方式,但数字劳动者的活劳动却被各种平台和数字资本所充分吸纳,产生了新型异化,研究发现,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数字劳动者裂变为数字孪生体,其生产的“一般数据”被各种数字化平台所窃取,成为无酬性的“产消者”;其二,数字劳动者的情感劳动和情绪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劳动方式之一,但却与自身发生了新的疏离;其三,数字资本成为新的“普照的光”,它不仅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重要牵引,也完成了对数字劳动者的形式吸纳和实质吸纳,实现了对数字劳动者更为深度的盘剥。 相似文献
3.
新就业形态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是当下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关键一环。不完全劳动关系是一种处于类型过渡中的用工关系类型,而不是可以用构成要件确定的用工关系形态,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类劳动关系”,其引入是类型(Typ)方法运用的结果。只有在类型序列中通过与标杆的比较才可以准确理解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法律适用。在现行法体系中,不完全劳动关系应归于民事关系范畴,基于其与劳动关系的一些相似性,对其可以进行一定的劳动法适用,但这些适用都需要主张方承担论证义务。不完全劳动关系可以适用民法中的保护性规则以及现行其他法中以劳动中的人的保护为目的的规则。根据《民法典》第467条,不完全劳动关系还可以参照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劳动基准的规定。在参照适用过程中应拆分规则群而适用,遵循相似性比较的要求,运用类型思维和价值评价思维并根据新就业形态特点对相关规则进行必要修正。根据不完全劳动关系是否具备人格依附性,对劳动法的适用还存在原则和例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从劳动过程的视角,将不稳定就业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和企业访谈案例,结合广义倾向值匹配等方法进行经验论证。本研究梳理出不稳定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经济转型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研究发现,在资本积累及劳动过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及其不稳定就业现象。资本通过控制农民工就业流动而达成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目标,无需承担劳动者的再生产成本。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不稳定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民工个体的工资水平,但是不利于其家庭成员随迁。这种资本积累方式的隐蔽性在于,所谓的农民工流动自由其实是雇主通过掐尖式用工以保证资本的利润率。不稳定就业不会提升农民工的群体性收入,反而强化了群体内部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一、泡沫经济与就业的理论关联 (一 )资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资产市场 ,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一个以货币作为衡量财富尺度并受到控制的经济社会里 ,社会资产的货币总量是可以计量的。金融资产总是以实物资产的某种比例以价格的形式予以发行、流通和交易。因此 ,虽然金融资产的价格在短期并不象理性预期学者们所说的 ,以未来预期的收益作为其定价的标准 ,有时候市场的供求关系和非理性的交易可能使得价格会偏离这一标准 ,甚至这种偏离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资产市场的这种持续的、过高的偏离基本价值运行的时期就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6.
7.
异化有着深刻的人本学基础,有必要深入到劳动的本质之中寻求导致异化产生的某些根本因素.劳动一方面使人区别于动物的存在,另一方面在历史的过程中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的类本质.但是劳动不仅仅存在有肯定方面,它也存在着消极方面,那就是在与对象打交道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强力意志和欲望自我满足的虚幻中.无论是劳动的肯定方面或者是劳动的消极方面,都为异化的产生奠定了人本学基础,尤其是劳动的消极方面.劳动的这种内在矛盾外化为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这种外化中,劳动通过否定自身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理论观点揭示了资本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劳动向资本的转化。劳动向资本转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运动,其重要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生产、再生产。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对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承诺月薪的影响力分别为3.08%、10.4%、2.89%、12.38%,总影响力为7.19%;社会资本对以上四项的影响力分别为17.57%、3.54%、3.48%、1.82%,总影响力为4.69%。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成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双轮驱动力。就业质量差异扩大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力资本的影响是合理的,而社会资本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大学生要努力积累人力资本,高校应开展就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政府要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改善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Ding Shouha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0,(3):146-167
非线性规划分析表明,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后果不仅取决于最低工资管制本身, 还取决于外部监管环境,当监管环境强化到一定程度时,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冲击会扩大。基于粤闽两省439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的就业冲击明显强于2007年,但对城镇劳动力没有造成明显强化的冲击。进一步分析证明,农民工就业冲击的扩大主要源于《劳动合同法》引起的监管环境的强化,而城镇劳动力就业冲击没有扩大主要源于二元就业制度对城镇劳动力利益的优先保护。这提醒我们,《劳动合同法》对就业的影响很可能会通过强化最低工资管制等其他管制措施的效果来间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旅游就业效应和就业乘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为民生之本,缓解就业压力是当前各级政府公共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旅游业效应的分析模型,并采用静态局部均衡研究方法,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计算了北京市的旅游就业贡献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和就业乘数。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劳动形态、劳动客体和社会关系的虚拟化进程,劳动从现实的劳动转变为虚拟的劳动.劳动虚拟性主要体现为劳动手段的数字化、劳动场景的网络化、劳动工具的智能化和劳动指向的创造化.虚拟劳动产生的内在动因在于劳动主体自身特定的需求满足,虚拟劳动产生的外在条件是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信息时代虚拟劳动的具体形式包括科技研发劳动、信息化管理劳动和虚拟资本的投资劳动.虚拟劳动的特征表现为生产性、交互性、价值性和创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劳动虚拟化过程中要防范劳动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冲突;防止虚拟资本通过投资活动控制实体产业进而剥削剩余价值;预防劳动者的身心发展片面化、畸形化,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不仅应该有身体界限,而且应该有道德界限,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使用各种手段延长劳动时间,既突破了劳动时间的道德界限,也突破了劳动时间的身体界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也存在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但这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时间过长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对我国劳动时间状态进行伦理反思,既要认识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也要认识其危害,在此,马克思的劳动时间界限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劳动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洛伦佐·西尼;刘歆;刘明明;亓为康 《求是学刊》2024,(2):1-16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生产性消费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资本家试图掩盖并获得工人对生产过程的贡献,而工人力图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充分承认。因此,资本与劳动的对抗建立在无酬劳动时间的占有和剥削之上。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不可见化过程仍然是一种剩余价值获取的相关方式,尤其是在平台经济中,其特点在于通过算法进行远程但无处不在的控制。重新发现这种剩余价值获取方式及其在平台劳动中的表现,将有助于对工作过程转型和剩余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过去300年欧美国家丰富的收入、财富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已经扩大,出现了“两个世界”现象.本文借鉴其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的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面临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与财富集聚的双重压力,这导致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扩大的倾向,通过实证检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改变资本偏向型战略,实现收入代际流动以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对就业质量评价和定期发布制度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质量是反映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得好坏的范畴,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就业数量。当前我国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建立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评价和定期发布制度”是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起到指导劳动者和用工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减少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这一制度由量化评价和定期发布两部分组成。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分表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19.
海德格尔基于对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定位来考察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对劳动的本质、过程和价值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这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他指认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理论来源和性质规定根源于黑格尔哲学,未能认识到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与思想活动的根本区别;认为马克思借助黑格尔生命过程论所揭示的劳动过程仍是抽象的辩证运动,无法领会到马克思能动生产实践的历史现实性;批判马克思基于人自身的生产而引致的强制生产必然走向人的自我毁灭,没有察觉到劳动的根本价值体现为在扬弃异化的革命实践中走向人的自由与解放。透过海德格尔的哲学语境审视其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在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渊源中对马克思与黑格尔两种劳动观之异质性的厘清,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还原,是以新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观的反思和推进。 相似文献
20.
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运用创新性研究方法,对未来2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大致的预测.经过测算,未来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达到10%以上的局面将会维持到2020年左右.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缓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扩大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