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
句子理解策略只存在于我们的心理中,只有在理解具体的句子模式时才能成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规则、数据。如果这些策略具有共通性而不断地在使用者的群体中萌生,这就形成稳定的心理认知模式。张斌先生研究了句子理解涉及的各种因素,归纳出理解策略的类型即词语提取策略、词语预测策略、尝试组合策略和模式对照策略,探讨了某些句子模式与理解策略间的关系,试图建立起句子模式与理解策略间的通道,以期更快速、准确地理解句子。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取决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相互认识和平等交流。翻译是这种跨语言文 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过程具有文化传承和延伸的特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交流互动过 程中得到提升,最终形成文化的增殖。在茶典籍译文中保持原语的异域性可给目标语读者新 的文化体验,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以茶典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异化翻译策略何以将 茶典籍中蕴含的民族特色传达给目标语读者。 相似文献
3.
楼燕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79-82
文章旨在探讨翻译中的风格再现问题。简要论述了风格的可译性,列举了刘宓庆提出的三种风格符号换码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分析季羡林的《文学批评无用论》原文和张培基的英译本,发现英译本在重现原文风格上存在缺憾,无论从语域层面、词汇层面还是修辞层面来考虑,均没有达到与原文的契合;并为更好地再现原文风格提供了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汉语古典诗歌作品的朝鲜语译文,为数不算少。其中,既有优秀的译作,也有不少质量较差甚至可以说是拙劣的译文。质量较差或拙劣的译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两个:一、没有传神;二、没有传达原诗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5.
安丽娅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05-107
钱钟书1963年3月写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译论,仔细分析,有一部分译论竟然与同一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的解构主义学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中一西两种译论虽然阐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文章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通过观察和讨论林纾的翻译作品,来探讨文学翻译作品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戴玉群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2):89-94
张谷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译著《德伯家的苔丝》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著。张先生提出了“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这一翻译的指导原则。从《苔丝》译本来看,“地道”的涵义主要体现在处理这么几对矛盾上:归化与异化、文与质、语言和言语、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7.
王永红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2,15(5):524-528
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文章从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论读书》三种译文中的大量译例,通过比较研究,展示了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时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8.
王永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5):524-528
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 ,文章从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论读书》三种译文中的大量译例 ,通过比较研究 ,展示了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时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9.
句子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最小语言单位,文章的优劣与句性有关。一致性和连贯性,从内容和形式上就是造句方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11.
张凤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河北师院孙钧锡编著的《文言基础知识》一书,在谈文言使动用法时,以“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说:“给形容词带上宾语,用如动词,但既不是使动,也不是意动。这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急’本来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这里给它带上宾语‘臣’,‘急’用如动词。不过,‘急臣’既不是‘使臣急’(使动),也不是‘认为臣急’ 相似文献
12.
郭全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1)
反动影片《反击》中有一场关于钟大闯闹考场的戏:在治黄工地上开门办学的学员被黄河大学的走资派乔伯仁撤回学校后,行李还未放下,又被关进教室,进行一次“临时测验”。考卷发下来后,这时,身为学校党委委员的学员钟大闯却站起来,愤怒斥责:“这是突然袭击!”公开煽动同学罢考,去找校党委……。这出闹考场的戏纯属捏造。在考试中对学生实行突然袭击,这是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3.
宗爱智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5,(4)
汉字笔划,即使一“点”也不能含糊:“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鸟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九和丸是两个不同的字。“层林尽染”“瓜熟蒂落”中的染字不能多点一点,熟字不能少点一点。同样,一个英语单词如果增、减一个字母有可能构成另一个词,产生新的词义。现摘引幽默故事一则题为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金岳霖先生针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区分出中国哲学的史与在中国的哲学史。如果把史字去掉,金先生的区分就变为中国哲学与在中国的哲学的区别。若再把在中国这个地域性限定表述去掉,他的区别实际上是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区别。这一区别的实质在于:通过加字形成一种加字哲学,从而形成与哲学的区别,具有超出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围的、富有启示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是为了给语篇分析提供理论。系统功能语法可运用于很多领域。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证实。在此从语篇功能角度出发,对马克.吐温的《审判》一文的英语原文及其汉语译文做语篇衔接功能分析,作为对优秀文学作品从语篇功能角度分析和欣赏,进而来看一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陈慕泽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
下面要陈述的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想像的那么容易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逻辑内容。老师对学生说 ,下周我将对你进行一次突击考查。这次考查将安排在下周一至周六的某一天 ,但没有任何根据使你可以推算出这是哪一天。否则 ,就不能称之为突击考查。在直觉上 ,这样的突击考查当然是可以实施的。例如 ,老师可以用掷硬币的随机方式确定突击考查安排在周一或周二 ,显然 ,学生没有任何根据可以推算出这一天。但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 ,这样的突击考查不可能存在。以下是他的论证 ,这一论证并不复杂。首先 ,周六不可能是突击考查… 相似文献
17.
杜发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6)
经济的货币化是相对于实物化的一个经济范畴。在自然经济形态下,整个经济活动的运行表现为经济的实物化,在这种实物化的传统经济中,经济生活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货币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经济的货币化(Mone-tization)是指国民经济中货币使用领域的泛化。“货币化意味着非货币化(自给自足或物物交换)部门的货币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相似文献
18.
叶锋教授的论文《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的可商榷处在于它的某种自身不一致性。它对自然科学的最合理性的论证有以自身为标准之嫌,既有破绽,且不周延,未看到衡量“最合理”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合理与有效可以在时间视野拉长后呈现多元向度。詹姆士阐发的“意识流”和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流”,既是反形而上学和实体心灵观的,也是反物理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又具有人类可及的直观证据和知识价值,它属于心与物还没有分裂的原本的身体意识,自然主义的物理化脑图也无法追踪它的认知价值之所在。用“共同的基因和生长环境”来论证人类的非相对主义道德不成功,而主张人的价值和尊严存在于“大脑神经元结构”,是一种物质化的“我执”,与叶锋教授声称的自然主义与佛教伦理观的相似性不协调。而且,这种存在观不可能导致佛家大乘的慈悲伦理。叶锋教授引用的相关西方文献的作者并不持有自然主义和物理主义的伦理意识观,反倒是认同现象学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育与图书馆建设发展——从高职院校及其图书馆的定位和特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哲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是以高职院校教育为依托的,高职院校教育是基础.新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贪大求高,不与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攀比,要从自身实际和特点出发,紧密结合学校的定位而做出正确定位,确定办馆指针."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出一条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体现自己最大特色的路子才是高职院校及其图书馆的成功之道.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普世文化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文化是全球化在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普世文化不仅指人类具有“共同的语言”,可以达成的文化共识,而且是指人类共同遵守的文化价值规范。它的生成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利益,也面临共同的挑战。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处理好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土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在提倡文化的普遍价值同时,不排斥和否定民族文化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