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使用。下面列举几本有代表性的教科书: “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即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即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所谓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都是绝对真理”,“任何真理又都具有相对性,都是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斗争的绝对性和同一的相对性问题,这是历来哲学教学中的难题。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有条件与无条件说。这是论证斗争绝对性和同一相对性最常见的一种解释。不错,绝对性就是无条件性,相对性就是有条件性,但是用无条件性与有条件性来解释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于同义反复,并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论点至今看来似乎都是不言而喻的,即当我们谈到“对立”这一辩证法范畴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对立是绝对的,而且仅此而已.比如,《辞海·哲学分册》对“对立”的解释就是:“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我这里并不否认对立的绝对性.因为唯物辩证法是承认对立的绝对性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对立的绝对性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为对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认为不但事物与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的现象,而且在每一事物的内部也都包含着对立  相似文献   

4.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怎样呢?由肖前主编的哲学教科书作了如下的回答:“斗争只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且,并不是任何斗争都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这一答案前后是矛盾的,但还是道出了一定的真理:并不是任何斗争都能推动事物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有些斗争可以推动事物发展,有些斗争却要阻碍事物发展。然而,这一定的真理却很不深刻,因为它没有向人们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斗争才能推动或阻碍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肆鼓吹所谓“斗争就是一切”、“不斗则退,不斗则修,不斗则垮”的“斗争哲学”,以此冒充革命的辩证法,到处宣传套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今天,为了促进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好经济调整工作,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上弄清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进一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斗争哲学”是很有必要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换言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促进事物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从同一中去把握斗争,又从斗争中去把握同一。  相似文献   

6.
论真理的主观性及其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就真理的主观性,及与此有关的“主观真理”、真理的阶级性等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讨论。 1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在论述真理问题时,从来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随便打开一本哲学教科书来看,在真理那一章节,不是写“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就是写“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好象一讲真理的主观性,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可以“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608页) 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都是对立面无条件的斗争的绝对性和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结合。不论否定矛盾的斗争性,还是否定矛盾的统一性,都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对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种表现。“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而外都是鬼话。”(思格斯《反杜林论》第19页) 林彪、“四  相似文献   

8.
1981年第6期《社会科学辑刊》上发表的王正萍同志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一文,对我在同期《社会科学辑刊》发表的对王正萍同志的《对〈如何正确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一文的商榷》作了回答。王正萍同志的答文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为标题。这个标题说明,在王正萍同志看来,我的商榷文有否定“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原理”的意思。果真如此吗? 现在,着重就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与王正萍同志再商榷,以就教于王正萍同志。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和运动的根本动力?王正萍同志在《答文》中说:“如何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呢?列宁的原话是讲得很清楚的。列宁说:‘相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只具有绝对性,不具有相对性,矛盾的统一性只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按照事物的矛盾法则,只要有矛盾,就有对立面的斗争,并且贯穿过程的始终,因而这种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斗争性又是相对的.首先,斗争性与同一性互相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双方就不会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谈不上对立面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矛盾的斗争性是五条件的。这种观点在现行中学政治教材中有着突出的宣传,说:“矛盾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为什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呢?其理由是:“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矛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的问题 ,这对任何一个阶级或政党来说 ,都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理论问题。但长期来 ,人们都习惯于把“斗争性”作为与“同一性”相对之另一矛盾属性 ,且把绝对性尽赋予“斗争性”,而把相对性全归于“同一性”,乃至在党的指导思想上也曾片面地强调“斗争性”,这就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一般矛盾基本属性的正确认识。实际上 ,这是以所谓“斗争性”来取代矛盾的“对立性”,并夸大了“斗争”的作用。因此 ,为了正确阐释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 ,必须还“对立性”作为与矛盾“同一性”相对之另一矛盾基本属性的地位 ,并把矛盾的斗争置…  相似文献   

12.
哲学论摘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虎世和著文说,怎样理解“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第一,这是把一个认识论的命题当作政治命题来对待,把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斗争作为政治斗争概念来理解。这是严重的曲解。我们知道,哲学上讲的“斗争”,是指列宁讲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凡是表现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倾向,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范畴。对阶级敌人、敌对思想体系的斗争是一种矛盾斗争,人  相似文献   

13.
怎样看待自由,是理论界长期有争论的一个问题。国内外都有少数人主张自由是绝对的,即认为有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绝对自由。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一切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即相对的。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自由既不是完全相对的,也不是纯然绝对的,而是既有相对性的一面,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因而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体。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都是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有条件与无条件的统一。列宁说:“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现就自由的相对性、绝对性及其统一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张明同志的《试论矛盾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斗争性中的相对性》一文(载《齐鲁学刊》1980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论》),对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试论》提出的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中有相对性,同一的相对性中有绝对性,以及结论:“绝对中有相对,相对中有绝对,这才是辩证法”,却是我们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和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这个命题历来是哲学教科书中对立统一规律一章里的难点,也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它涉及矛盾辩证法的精髓,因此有必要将它讨论清楚。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问题,追索到历史上的演变,然后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一、教材在这一命题及其解释上存在的问题。历年来,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对于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命题的解释,都很难自圆其说。这里,摘引两本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教材上的解释加以说明,其他教材的解释也大体相同,则不另涉及。北京大学哲学教研室组编的《马克…  相似文献   

16.
矛盾双方经过斗争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不仅使用了融合这一概念,而且把它同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都视为辩证运动的实质。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列宁对“绝对真理”概念的几个“矛盾”的表述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由“绝对真理”这个概念不一贯的理解中引出来的。许多教科书和文章,在谈到真理时,认为任何真理都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就真理都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来说,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的,都是绝对真理;就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程度来说,只能是近似的、不完全的,因而又是相对真理。这里讲的“绝对真理”是在真理的…  相似文献   

18.
杨寿堪 《学术研究》2006,7(5):45-49
对哲学原理教科书中若干问题的质疑,涉及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根本问题。教科书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关于说明世界本原的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理解为古代的物质概念,把近代自然科学家解释物质结构的观点当成近代的物质范畴,这是不妥的。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教科书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物质运动,否认精神的运动,这是庸俗的唯“物”的观点。教科书对发展只理解为上升前进的运动,理解为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运动,而无视发展是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倒退、新与旧相结合的辩证过程。矛盾同一的相对性,教科书按传统观点进行解释,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存在,此理由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因为凡是矛盾,必然既有矛,又有盾,否则就不成为矛盾。教科书把真理的绝对性与绝对真理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真理,只能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如果有一天达到绝对真理,人的认识也就停止了。  相似文献   

19.
<正> 前一阶段,国内哲学届有一种暂时颇为流行的斗争、同一并重论,它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说相对都相对,说绝对都绝对,无所谓主次和轻重之分.在批驳以斗争性为重点的矛盾动力说时,有过这样一段典型的论述:"事实上,蕴含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何方是绝对相对的争论背后,是这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发展过程中何者主要,何者次要.认为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其含义是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辅助、次要的作用,而斗争性则在事物发展的任何状态下,都起着主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发展到极端就成为'斗争哲学'.几十年来,我们在这个'斗争哲学'指导下,刮起了一阵比一阵猛烈的政治旋风,使得新社会这个统一体内部动荡不安,濒于瓦解."(上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第77页)这是斗争、同一并重论的一个极为典型而又具代表性的说明.对于这段话.我们必须作具体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原理,运用辨证思维认识论的方法论,客观的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决策中某些失误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