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1982年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出了规定,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权保护体系不完整,缺少人权保护一般条款和人权受侵害时的宪法救济手段.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虽规定了人权保护的一般条款,但并没有规定人权受侵害时的救济手段.在论述我国的人权保护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权保护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宪法监督是现代国家监督体系中最具有根本性的一种监督制度。我国“54宪法”初步确立了以立法解释为表现形式的宪法监督制度,1982年宪法建立了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主体的宪法监督制度。现行的宪法监督制度有其历史进步性,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和不足,突出表现为宪法监督不力,缺乏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因此,有必要加强宪法监督检查,维护宪法的权威,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宪法监督机关。  相似文献   

3.
宪法与人权关系密切。宪法作为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保障人权。我国现行宪法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但同时在人权的规定上仍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因此,要通过实施宪法,确认人权范围、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宪法的人权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宪法保障和人权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人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各国宪法都有所规定 ,我国宪法从生存权和发展权等方面给予了切实保障。完善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制度以及设立宪法法院都是实现人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种修改是必要而合理的,修改后的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起着通过限制国家权力从而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国家为了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而进行的监督称之为宪法监督.与此相适应,宪法监督制度就是国家权力机关保障公民权利而进行监督的制度.目前,我国的宪法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由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特殊地位和职责,滋生了一系列的不容小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法源上讲,宪法的合法性根据应是人权,以人权作为起点和逻辑终点的宪法才能稳定而长久;人权作为宪法合法性的根据,决定了我国在立宪模式上应从政策性立宪模式转为制度性立宪模式,并应依据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来设置宪法的内容,彰显政府及权力机关对人权的服从;宪法权威的确立有赖于完善有效的人权救济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以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为视角,人权国际保护与宪法互动体现在:两者价值理念等具有契合性,为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实施提供了互动基础;"民族"是否入宪,对实施少数优惠政策有着决定性影响,采取"公民化"宪法国家不会专门立法保护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体现为"平等权"保护,"民族"入宪的国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少数民族权利做全方位规定,优惠政策普遍采用;另一种只规定文化权,而不实施优惠政策。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国际法优位和多民族国家实施。  相似文献   

9.
宪法的最高效力以及权威要得以维护和延续 ,应有完整的监督体系。结合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和国外的做法 ,我国宪法监督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宪法文本观察,基本权利的发生、成长和实现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逻辑。宪法文义所体现出的人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与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致性。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缺乏一种内在的一以贯之的逻辑自恰性,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相关条款与宪法适用的逻辑存在落差。如何弥补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缺失将成为宪法适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宪法未列举权利的保护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参考域外司法保护模式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语境,我国宪法未列举权利的保护路径应为:依照宪法制定一部人权基本法,实现宪法权利向法律权利的转变,然后由最高人民法院在个案中通过对该部人权基本法中的“未列举权利条款”和相关条款的解释,实现对宪法未列举权利的间接保护。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宪法确立私有财产权保护原则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宪政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而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宪法与民法典的紧密配合。在近代社会,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宪法不具有适用性,民法典发挥着保护个人权利的宪法性功能;在现代社会,随着违宪审查等制度的确立,宪法具有适用性并真正发挥保障人权的作用,民法典保护个人权利的宪法性功能减弱,但两者也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完整实现保障人权的目的。我国制定民法典也要注意与宪法制度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民主制度、公民权利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民主的含义、本质及民主监督的机理。阐述了公民权利是行政监督力量的源泉;增强公民对权利的监督意识,构建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民主的监督力量要依靠公民权利来体现。指出了我国行政监督有效性的不足和必须强化民主制度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群众监督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属性,是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在群众监督意识、政府信息公开性、群众监督法律法规的完善、群众所反映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群众监督的因素.加强群众监督,要从强化群众监督意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与群众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群众监督所反映问题的处理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不服从”是基于一项历史悠久的自然权利,即所谓的不服从权。尽管这一权利在理论上源远流长,但在规范层面受到争议。不服从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是不服从权理论体系的基石。结合权利的各项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先明晰前两者,进而结合具体特点将不服从权划分为四大组共八种类型,最终实现对不服从权这一尴尬人权的“拨云见日”,还其本来面目,以规范在事实上无法回避的公民对不法公权的抵抗。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宪法司法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要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不应只停留在强调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广泛主体提供了根本行动准则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把宪法引入司法领域 ,通过宪法司法化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 ,真正树立宪法权威 ,以宪法的司法化限制公共权力 ,规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保护公民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当前需要从认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缺陷入手 ,通过纠正人们对宪法认识上的偏差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法司法制度 ,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宪法司法化的概念和由来 ;论述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宪法权利司法化保护的必要性及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实现宪法权利司法化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现行宪法与政治文明的亲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治文明与宪法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人权问题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宪法是这种关怀的最佳表达;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民主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宪法至上是法治之本.1982年宪法满足了立宪主义的普适性价值要求,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中国政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