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对于“差异就是矛盾”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维护传统的说法,即“差异就是矛盾”,把它作为普遍的原理,对它全盘肯定;另一种意见,则全盘否定“差异就是矛盾”的命题。这两种意见,都各有合理之处,但又都各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在就“差异就是矛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及它是否是矛盾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差异就是矛盾”,这是多年以来,不仅在我国哲学界,而且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的理论界中,颇为流行的观点。“差异就是矛盾”是怎么来的呢?它既不是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明,也不是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就是这些复杂的矛盾彼此斗争、曲折转化的过程。全面认识这些矛盾的规定性,是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自觉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其他矛盾”,过去历来被解释为是指同主要矛盾相对而言的次要矛盾,即是说等于次要矛盾。我们认为,所谓“其他矛盾”,包含着但不等于次要矛盾,此外还有一种矛盾,叫中间矛盾。任何事物、任何过程的内部及其相互间存在的矛盾群,都不仅仅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间还有中间矛盾。正确认识中间矛盾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提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哲学问题。下面仅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12,28(3):47-50
从墨子思想的整体看,“兼爱”、“功利”的主张与家庭伦理之间确乎存在诸多差异,致使其被孟子直接斥为“无父”。但实际上,墨子吸收了儒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人伦思想,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了儒家“家国同构”的路子。同时,墨子把“兼爱”、“功利”作为家庭伦理的思想基础,力图消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使之相融合,从而完成了墨家家庭伦理思想的悖论式建构。这就为古代家庭伦理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国家庭伦理思想史上颇具特色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建立他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把经济范畴无矛盾地彼此漠不相关地罗列出来的形而上学方法,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经济学的范畴本身就是矛盾的同一,“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为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因为,作为矛盾的关系,只能是对立双方相互关联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矛盾着的双方“每一方只有在它  相似文献   

5.
感情破裂的未必都能离婚,离婚的却又未必都已感情破裂。这是当前婚姻矛盾中表现极为明显的一个社会问题。增强夫妻双方对感情破裂的自觉意识,能够帮助他们跳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维模式,使正处在剧烈的婚姻矛盾中的双方在理智的、自觉的前提下,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很显然,感情破裂的自觉意识就是旨在揭示一些便于夫妻双方科学地分析、衡量婚姻关系质量的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6.
矛盾问题是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研究辩证法,当然要首先明确何谓矛盾。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把矛盾等同于对立和斗争的看法,诸如:“可以把‘对立’和‘矛盾’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因为“‘互相对立’表现了‘矛盾性’的最本质的关系”;“‘矛盾’只是‘反对’、‘对立’含义的抽象化,并不具备统一、一致的含义”;“矛盾本身有其自己的规定性,矛盾就是一种对立”;等等。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个有力挑战,从汉魏以来“功利主义”与“文学自觉”、汉人的“个体意识”与抒情文学的关系来看,促进汉魏以来中国中古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秦汉社会制度的变革、文人阶层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到唐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轨迹。“魏晋文学自觉说”不能全面地描述中国中古文学的发展过程,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不适宜使用“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 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意义早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就阐发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的矛盾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商品供求规律?学术界看法不一。有许多同志从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的关系出发,把商品供求规律说成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而把商品价格排斥在商品供求规律之外。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价格是商品供求的内部条件,没有价格,商品供给就无法进行,商品需求就无法测量,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就无法发生联系,自然而然,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就不复存在。马克思曾说过,供给“就是处在市场上的产品,或者能提供给市场的产品。”需求就是“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供给等于某种商品的卖者或生产者的总和,需求等于这同一种商品的买者或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总和。”由马克思的论述可见,供给和需求是商品交换过程的两个方面。供给表现为让渡使用价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五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个命题反映了哲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概括了哲学科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同时又为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基本特征,为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在哲学上做出的理论贡献,提供了一把钥匙。一“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做出的新的阐发。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就提出,哲学要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并认为全部哲学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还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  相似文献   

12.
准确地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有助于我们掌握运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法。最近,阳祺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别议》(载于《真理的追求》1998年第8期,以下简称阳文)一文,在责疑“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这一论点时(以下简称“就是论”),既肯定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性,又否定了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自己的论述陷入了自身矛盾之中。与此同时,作者从“以解放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非实事求是的行为中,推论出解放思想并不是…  相似文献   

13.
自从劳动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之后,产生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关系。那么这种矛盾关系对于其他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恩格斯曾把人类同其他动物作了一个全面的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动物仅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以他所引起的改变来迫使自然界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然界”。这一本质特征就是人类的自然观,特别是打上人类印记的人工自然和人工自然观;而动物却淹没于自然界的“海洋”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特色,就是说我们不但注意研究天然的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过程,而且注意研究人类如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本文拟就对人工自然的产生、特点及其辩证发展过程,提出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4.
涂湘建 《探求》2002,(1):76-7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 ,对“三个代表”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述 ,对进入21世纪后如何抓好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工作的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社会阶层之后 ,明确提出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的重要思想 ,他指出 :“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经过长期考验 ,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学习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这个提法失之笼统,未能把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含义鲜明地表达出来。这个意见,当然是可以讨论的。还在“十三大”之前,就有文章把“主要矛盾”表述为“实现现代化、富裕化的要求同落后的经济、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政治斗争的中心。自然界危机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日益增长的、不断多样化的需求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也就是由于今天致力于克服这一矛盾的努力和显示出来的克服这一矛盾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有必要把“环境危机”这个概念明确起来,这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要改造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观念上的形而上学,使之成为辩证法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必须引入矛盾分析,把本体概念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高度。例如把物质和运动的矛盾作为分析本体论的基本矛盾来认识便是一条出路。但是长期以来,物质和运动在实际上不可分割和在认识中对立演变的矛盾关系一直未被西方哲学自觉到。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科学哲学,就是在不自觉中将物质现象和运动现象分割开来认识,从而各自走向一个极端,在认识世界统一体的过程中陷入了两种本体论的对立。这种对世界完整本原缺乏自觉、分割对立的认识方式几乎贯穿了传统的西方哲学,造成了本体论和辩证法的割裂。黑格尔哲学通过对精神本体的矛盾分析展示了精神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而物质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沦》中,是通过对物质和运动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完成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观内在逻辑上的贯通。  相似文献   

18.
搞好服务,可以妥善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把民政工作浓缩为“为民送暖十二项服务”,突出了民政部门在社会稳定问题上的职能作用,这是其它机关工作部门所不能替代的。而这种“服务”就是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用与反作用概念在哲学论著中经常出现,自觉不自觉地被当作哲学范畴广泛地普遍地使用着,但是它们还从来未正式成为一对哲学范畴。在现有的中外哲学辞书中,根本没有作用与反作用条目,只有相互作用条目,相互作用也只被简单地注释为相互联系或矛盾关系的同义语。任何哲学都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时代精神的精华,都要随着人类实践和时代精神的前进而发展。正如列宁所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辩证哲学的长期发展,现代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当前实践的迫切需要,使我们把作用与反作用概念确立为唯物辩证法范畴具有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女真国家的建立,是我国北方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经过了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过程。本文试就女真国家关系产生和确立过程的分析,把握这一过程的一切重要之点,及其各种矛盾趋向的总和,并从各种相互交错的内部和外部矛盾中,寻找一个总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①,即具有国家产生的一般特点,同女真社会发展特殊规律既对立又统一的产物。 一、完颜女真国家产生的内在必然性 一些史书习惯把远古的肃慎,汉晋的挹娄,南北朝的匆吉和隋唐的  ,称为女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