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鞅变法史事考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里的一个重大事件。学者们对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多有研讨,然而对其史事则所论甚稀。商鞅变法的不少史事,尚在若明若暗间。本文拟对《史记·商君列传》所载主要史事试作考析,进而探讨商鞅...  相似文献   

2.
童书业老师认为尚钺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中过分地强调商鞅变法的作用;我却认为“中国历史纲要”对商鞅变法强调得尚嫌不够,其理由如下: 1、书中并没有把商鞅变法放在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地位上看待,虽然书中也曾指出变法是“在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受着中原地区各国进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但是由於“中国历史纲要”的编者不信古代中国存在过井田制度,因此,在商鞅变法的经济原因上,就显得空洞无物了。2、其实商鞅变法从经济基础来看,应该是西周的原始奴隶制向秦汉的发展奴隶制阶段过渡的一个转变关键。我们从汉代人的记载来看,他们都骂商鞅“坏圣制,废井田”,“使田得买卖”等“无道”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偏重于经济而忽略政治,同时又集中于秦国的商鞅变法而忽略对其他各国变法的研究。齐国的管仲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先声,尤其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具有典型意义,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历来是研究我国古代史分期等问题的中心议题。若干年来,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它的性质,却远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本文从商鞅变法前秦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出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商鞅变法前秦国社会发展的特点研究商鞅变法,应该把握秦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从襄公建国谈起。秦人的祖先曾是一个先后隶属于夏、商、周等中原王朝的氏族部落,由于他们长于畜牧,特别是善于养马,所以他们的首领(酋长)往往成为中原王朝的高级武士——御,或者替中原王朝主持马政。西周孝王时,因为他们在养马业方面作出了贡献,被封为“附庸”。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秦人全力支持王室与西戎斗争。平王东迁,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  相似文献   

5.
对于商鞅变法,前人论其成败,多是从变法的延续性、变法的影响等方面加以探讨。要证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应该看变法者,也就是秦孝公与商鞅实行变法的目的是否得到了实现。商鞅变法后,秦孝公与商鞅的变法目的都得到了实现,故而变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是与其变法改革的前提条件密不可分的 ,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势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秦国统一天下的了解 ,增强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是 :变法是在先进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产生的 ;变法是在秦国求贤变法的情况下产生的 ;变法是在商鞅坚定的变法思想之下产生的。商鞅变法深远的历史影响主要是 :建立了较完善的封建专制的行政机构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沉重打击了领主贵族 ,扶植了新兴地主阶级 ,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改变了秦国的旧习陋俗 ,促进了秦国与中原地区人民心理上的平和  相似文献   

7.
商鞅和他的新法,史书记载颇详,今人亦多所评述。而研究商鞅法治思想的渊源及其贡献,即是说:探讨商鞅和他所制定的新法如何地吸取了魏文侯改革和吴起变法的历史经验,又怎样地结合秦国的社会实际,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崭新而卓越的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这对于深入一步认识商鞅变法的实质、意义乃至于评价商鞅其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商鞅是战国中期杰出的法家。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在秦国开展了变法活动。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兴封建制度是在破坏奴隶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变法一开始就面临着一场扫清旧基地的战斗。《商君书》中的《开塞》,就是记述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批判儒家复古谬论,宣传法治思想,重视上层建筑领域中革命的一篇重要文章。战国中期,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时,奴隶社会土崩瓦解,封建制度蓬勃兴起。奴隶主贵族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行动疯狂反扑。他们大肆鼓吹“忠”“孝”“仁”“义”一套陈词滥调,借以禁锢人们的头脑,顽固地反对社会变革,妄图保存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全面复辟西周奴隶制。奴隶主贵族这种复古倒退的思想和行为,严  相似文献   

9.
1996年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时为剧情所动而潸然泪下。法家巨子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的潮流,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自己却被顽固派所羁绊。本文试图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要的历史分析并与当前中国的改革攻坚进行分析比较。一、商鞅其人与商鞅变法(一)商鞅是刑名之学的集大成者“年少有奇才”的商鞅被刑名之学的奠基人李悝视为衣钵传人,成为战国中期法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商鞅胸怀韬略,善言辩,能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大变革。但变法因何成功,各家之说不一;而对车裂商鞅事件的性质,却又异口同声。本文专就这两个问题,提出异议,恳望得到史学界指正。对三种答案的质疑商鞅变法为何成功?答案有三种: 一是商鞅所遇到的阻力小。这是范文澜的生前定论,已为多数人接受。他说:“早在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吴起在楚,曾行新法,但为旧势力所阻。秦旧势力较小,因之商鞅变法得到成功。”(《中国通史》第一册第五章)  相似文献   

11.
王宏 《学术探索》2011,(5):79-83
从献公时期秦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再次审视商鞅变法,一方面对其制度的变革进行纵向的溯源探究,另一方面对其制度所彰显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关注到了一个被学界所忽略的重要因素——秦墨学。献公时期,秦墨者实施了建设具备军事职能的县和什伍连坐制度,这两项制度对后来商鞅变法措施中的郡县制度和什伍连坐制度的成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秦墨学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提供了制度上的影响和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演进轨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土地私有制的演进阶段战国中叶的商鞅变法,魏晋时期的占田荫客制和中唐杨炎两税法,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演进历程中的三大转捩点.以此为界标,可相应划出四个发展段落来:第一阶段:夏商周三代井田时期.以土地公有与私有的斗争为该时期的中心内容.战国商鞅变法前,是井田制度占统治地位.所谓井田,按赵俪生先生的科学界说,是原始共产制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公社土地制度在阶级社会初期的次生形态(《有关井田制的一些辨析》,《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秦国实行变法前后达廿年之久。他的法治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古代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根据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原则,对商鞅变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评价,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本来是史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自命为当代法家的“四人帮”却打着批儒评法的旗号,肆意涂抹商鞅的历史,不准人们一分为二的研究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特别是反对人们具体议论这些人物的阶级局限性,用以宣扬英雄史观,兜售阶级调和论,借美化古人来吹捧他们自己,为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因此,清算“四人帮”在商鞅评价中的谬论,揭露他们的政治阴谋,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1974,(4)
更法就是变法。这篇文章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了秦国变法前夕,商鞅同甘龙、杜挚在要不要变法的问题上进行的一次大论战。这次论战实质上是新兴地主阶级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一次政治斗争。商鞅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严厉批驳了甘龙、杜挚“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复古倒退思想。商鞅根据历史的事实,指出“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总结历史的经验,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主张。这场论战坚定了秦孝公变法的决心,揭开了商鞅变法的序幕。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不可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有的地方暴露出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改革的必要性,是由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首先,改革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历史现象。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历史普遍性,而且比革命更经常、更广泛、更大量。这方面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可胜数。比较著名的,有古波斯王国的大流士改革,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古罗马格拉古兄弟的改革;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近代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彼德大帝的改革等。在当代,不仅中国在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前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 ,力排众议 ,实行变法。商鞅变法 ,使秦国家给人足 ,秩序井然 ,国富兵强 ,为最终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对后世法律制度和今天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创新看商鞅变法●田霖霞一、商鞅变法是一次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实际上都是一次制度创新和权力的重新界定。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益低的制度①。商鞅变法的结果,摧毁了旧的封建领主经济制度,代之以新的封...  相似文献   

18.
陈忠锋 《社会科学》2007,1(5):175-180
以"法治"为内核的秦政形成于商鞅变法后,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家统一后没有及时转换统治模式,导致秦朝遽亡;王莽"新政",以儒家"王道"理想为内核,用"先王之制"对社会进行全面改造,然而历史没有赋予王莽转型统治模式的任何空间,新莽政权也短暂而亡.  相似文献   

19.
商鞅的辕田制是其变法的重要课题,对于推动秦国的社会变革曾经发生过巨大作用,因此受到古今政界与史界的高度童视。但究竟什么是商鞅的辕田制?迄今为止这依然是个尚未弄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对商鞅的辕田制作一全面探讨。 一、辕田制的真实意义 商鞅“制辕田”,这是史有明言的事实,但商鞅的辕田究竟如何,历来众说纷纭。曹魏时的孟康说:“商鞅相秦,复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  相似文献   

20.
汪涛  梁萧 《船山学刊》2007,63(1):109-111
秦移民自身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襄公立国至商鞅变法,以输入性、经济性移民为主;商鞅变法至嬴政即位,以输出性移民为主,经济性、军事性兼而有之,传统民众观开始发生变化;嬴政即位至天下一统,以输入性、政治性移民为主,新的民众观确立;天下一统至二世亡国,移民范围和规模空前,内迁以政治性、经济性为主,外迁则以军事性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