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认同"到"承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概念主要可以追溯到三个来源:美国心理学传统的"认同"研究,符号互动论,以及欧陆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认同理论.虽然它影响广泛,却存在原子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承认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其的修正.在当代,承认理论的代表是霍耐特,他区分了三种承认的政治,把理论来源上溯到黑格尔的"承认"概念.与"认同"概念不同,承认理论把目标直接指向共同体的团结,并把团结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克服了"认同"概念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承认的类型学探析——对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在早期黑格尔承认学说和米德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承认-蔑视理论。这一理论是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更为经验化的补充。通过承认-蔑视这对社会动力学张力,霍耐特从一个较新的理论视角阐明了一种规范的社会理论,而这一规范的社会理论又具有很强的经验相关性。这种规范的社会理论在阐明道德发展的动力以及贴近社会经验方面显然比哈贝马斯通过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行动理论和罗尔斯抽象论证的正义论更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理论论证的逻辑严密程度以及各关键概念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的论证上却稍有不及。 相似文献
4.
5.
批判性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是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展开社会批判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对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进行了继承与发挥;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二代领导核心则把社会批判的矛头转向了工具理性;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领导人霍耐特则以"为承认而斗争"为旨向对批判理论进行规范建构。批判理论主题的转换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新拓展,批判理论的演变逻辑彰显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时代"在场"。 相似文献
6.
霍耐特沿着黑格尔提出的一种"为承认而斗争"的观念,从黑格尔、米德、哈贝马斯等人那里汲取重要思想源流,从承认领域、承认模式、承认原则等方面阐明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形成了极具后形而上学语境的承认理论。霍耐特承认理论以实践的自我关系为中介,通过一种未被扭曲的自我关系,建构了基于爱、法律和团结三种形式的承认道德观,很好地处理了同一性与差异性、共同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为道德信仰提供了"从自我认同到对等认同再到群体认同"的认同逻辑支撑和"由可信之信到确信之信再到信信与共"道德理论关照,对于社会道德秩序建构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承认与冲突——霍耐特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耐特的理论倡导对人性和情感,特别是对人的尊严与人格完整的尊重和承认,以承认为取向,来重新阐释社会冲突的本质和发生机理,提出主体被蔑视的经验,即主体间的承认受到伤害是引发社会冲突的道德动机.这就为现阶段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型塑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社会重视的再分配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一样,是正义社会制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社会重视就是个人相互之间以及社会对于个人的特殊成就的承认.这种承认形式从传统社会的社会赋予转变为相互承认.这种相互承认或者社会赋予除了受到个人成就和价值标准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群体斗争、国家调节以及公共领域的影响.社会群体通过区隔策略为表征社会重视的象征符号而相互竞争,政府则通过调节象征符号分配对社会重视进行再分配,而作为文化交流的公共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社会重视的公正分配. 相似文献
11.
霍内特的批判理论深受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人物的影响.从当前霍内特的理论发展态势看,其批判理论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反思批判理论传统和寻找出路阶段;第二、秉承批判理论传统和承认理论的提出阶段;第三、超越批判理论传统和多元正义论的形成阶段.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论的发展,反映出霍内特的批判理论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13.
承认政治是差异政治的理论基础,是对差异化时代文化多元性与差异性的包容。承认政治的关键是弄清楚为什么承认、承认什么和承认谁三个问题,承认政治的核心主张是对少数族群分别给予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承认,而承认的表现就是平等参与、再分配与包容。 相似文献
14.
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会批判理论经历了从拜物教批判到工具理性批判的动态推演过程,其研究范式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被批判的领域,而且促成了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的转轨。自主市场经济构成了拜物教批判的经验依据,马克思通过倒转国民经济学历史自然化的运思理路,解构了商品拜物教的神秘性结构,通过对资本经济体系不协调运行的病理学危机诊断,提供了社会总体从经济必然性统治下得到超越与解放的逻辑保证。随着自主市场的隐退,作为被管理的世界之否定性投射的工具理性批判,以否定的辩证法为拯救和批判的方法,对物化聚合体和同一性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颠覆。但是,工具理性批判终归是单维文化意识形态向度的瓦解的逻辑,内含着无法自洽的逻辑悖谬。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阿克塞尔·霍耐特为代表的承认理论日益引领当代西方左派激进政治的新发展,对于承认理论溯源式的探索也逐渐展开,特别是有关马克思承认理论的探讨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选择重温和反思马克思的解放政治及其承认叙事,不仅能够让我们认清当代左派激进政治的再激进化实质上是一种“伪激进”,是对马克思解放政治本意的撤离,而且也能够给与我们反省自身和继续解放征程的勇气与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从"再分配"到"市场"--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社会改革引起了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倪志伟(Victor Nee)提出的市场转型(过渡)理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掀起了广泛的讨论,使得对社会主义社会分层的关注从边缘状态一度跃居社会分层研究的中心领域.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文化唯物主义及其"文化研究"的传统中,伊格尔顿是从词源学以及意识形态的高度来理解文化的。他试图从人类文明、生活方式以及艺术等方面去探求文化的本质和作用,突出其整体性,并赋予文化以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现代社会的地域政治、民族和信仰冲突等重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的文化研究传统及其"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20.
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着两种政治资源的分配模式:一是物质性政治资源的分配模式,二是精神性政治资源的分配模式。物质性政治资源的分配体现了政治价值的现实关怀,而精神性政治资源的分配则体现着政治价值的伦理导向。在把政治行为和政治变迁看成是资源分配过程的前提下,论证了两种政治资源的分配漏洞及其衍生后果,以此来丰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