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景坤 《学术交流》2012,(12):139-14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层级组织纵向分立和横向联结所形成的网络组织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微观经济领域居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网络经济条件下制度性信任基础的建立是网络组织价值生成分析的逻辑前提,也是网络组织兴起并形成相较于层级组织的价值生成优势的根本原因;以制度性信任为基础的协调成本下降、互补效应形成和合作创新能力增强是网络组织价值生成的三个基本来源;在网络组织形式演进过程中,模块化组织和知识联盟的出现使网络组织价值生成的三个基本来源呈现出叠加态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合理交往的根基:文化理解与价值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全球交往是一种互主体式的交往 ,它根植于当今世界的多极主体与多元文化的现实存在 ,这种现实决定了全球交往必须考虑到不同主体的利益与需求 ,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 ,即合理的全球交往必须建立在文化理解与价值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论自然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价值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可能致使它们之间相互冲突与对立.面对偏执于自然工具价值尤其是自然经济价值的人类中心论与执著于自然内在价值的自然中心论,环境哲学作出了思辨性应对,但缺乏现实指向和协调自然多元价值之间的具体方法.基于此,应立足于实用主义指向生活现实的立场,可利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模式协调自然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价值观”是相对于“美国价值观”、“亚洲价值观”、“华盛顿共识”等而言的,是中国社会价值体系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是当代中国价值复杂性的观念表现和理论提升。在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多维背景中分析中国当前复杂价值状况的历史生成、演进逻辑、多元构架、深层原因与内在依据,透视西方几百年现代化进程中的历时性矛盾在当代中国的共时性并存,我们主张以复杂性的思维与方法来看待当前中国的复杂价值现实和价值观念,在多重线索汇聚和多元变化整合的动态过程中积极守护“中国利益”,合理履行“中国责任”,自觉探寻“中国道路”,清醒回应“中国期盼”,自觉化解“中国难题”,恰当彰显“中国信心”,更好地发挥出哲学社会科学在解读与引领社会发展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彦冰 《创新》2014,(4):95-99
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是指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应贯穿的"应当性规范"问题,它聚焦的是新闻教育中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问题,这些规范是指导新闻传播从业者的体系性标准。新闻传播教育界很少有研究者关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问题。在中国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三重价值矛盾:主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矛盾;主流价值僵化与客观现实的去政治化;主体评价尺度与客体评价尺度的矛盾。克服上述几种内在矛盾的理论路径是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要做到人才培养中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统一;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政治与技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价值与实践之间既具有"外在重叠"也具有"内在重叠".二者都是属于"属人世界"或"人化世界"的范畴,价值关系在逻辑上隶属于实践关系,二者这种所属领域上的"重叠"可称之为"外在重叠".二者的"内在重叠"则意指二者都包含着一定的物质利益因素.但无论"外在重叠"还是"内在重叠"都不能淹没"价值"与"实践"之间的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体现了"价值"与"实践"之间的这种"重叠"与"分野"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芳 《学术交流》2008,(2):166-168
综观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白银时代"文学蕴涵着丰富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不但表现为对人及其生活的影响,还表现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不但表现为对现实的影响,还表现为对未来的影响.新界说从文学的人本价值、现实价值、理想价值的层面,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白银时代"概念加以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8.
王博识 《南亚研究》2011,(2):121-130
老子与原始佛教在哲学思想上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原始佛教对抽象的世界观问题并不关注,而老子则建构起道生万物的生成论世界观。两者世界观的共同点是对现象世界溯源式的认识思维方式及关于人生现象生成过程的描述。在价值观上,二者均追求精神的超越:老子对于现实政治、人生仍有自身的现实祈向和价值追求,原始佛教则否定现实人生的价值;老子将"道"视作现象世界的本根性存在,建立了"道生万物"的生成论世界观。在思维脉络上,老子首先强调"道"的超越,然后又从道的高度反观人生、指导人生;原始佛教则通过对人生现象无常苦空本性的体悟实现对人生痛苦的超越,其超越是藉由洞观的智慧达成的。  相似文献   

9.
一忧患意识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必有的一种心态。是社会人对客观存在高层次的哲学反思。狭义地讲,就是人对现实生活中反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和忧虑。广义地讲,就是人的理性思维为实现客观的内在规定性,对现实存在进行否定性思维的外部情感表现。即在现实存在中,否定性的思维方式所表现出的直接情感判断就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的实质就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内涵着的否定性思维方式的特征是对客观现实的怀疑性、批判性和建构性。对事物的怀疑与批判,也就包含着主体对客体的建构意向。忧患的否定包含着肯定,但更表现出创生的萌动,生存的欲望和使客体主体化的冲力。忧患意识一旦介入实践过程,就会将潜在的社会价值变为现实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法国现代派文学由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对现实的丑恶和阴暗的描写发展而来.作家摈弃传统价值和道德,否定现存的意识形态,通过感性的表达方式将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解释表达出来,进而激发人们对自我存在的反思.这不仅使人获得关于现实存在的思想启示,而且能从作品所描写的情境、人物命运及心理世界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唤起人们建立新型文学价值形态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