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方言”应当改称为“巴蜀方言”。“巴蜀方言”这一称谓既反应了古巴方言和古蜀方言的历史承传性,又反应了巴、蜀两地传统地缘、人文关系。巴蜀方言重庆话是重庆直辖市的代表方言,其语音特点非常鲜明。本文以重庆城区话为对象,考察重庆话主要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本无限,既无始,也无终,因此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存在“古今”问题。就算在古代,也同样有“古今之争”,因为总还有比那时更古的往昔。柏拉图身处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在他之前还有数个世纪的“古风时期”。所谓“古风”,意为“开端”(arche),但古希腊的古风时期还远不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且不说古希腊文明深受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的影响,即便在古希腊内部,也还有青铜文明以及杳不可考的远古时期。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其实都在围绕一条道路展开,  相似文献   

3.
“名”与“字”这两个用来代表人的称谓,现代和古代是有区别的。古代的名和字是两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不能混为一谈.小孩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取名。男子到二十岁成人,女子到十五岁许嫁时,才由长辈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根据名的涵义采取的。古代人除名与字外,贵族、士大夫等还有一个或几个由自己  相似文献   

4.
说“巴”     
1.性质分类 1.1 “巴”单用可作姓氏、地名,也可作动词(=紧贴)。“巴”还可作为词根与别的动词性成分构成复合动词,如“巴望”、“巴结”、“巴不得”等。上述“巴”都读[pa],阴平。 1 2 “巴”又作名词性后缀,如“锅巴”、“盐巴”、“泥巴”、“力巴”等。这类“巴”读[pa],轻声。  相似文献   

5.
追溯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原始和谐、分离对立到反思后的重新和解三个阶段,被誉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生态寓言"的<古舟子咏>就是这一发展历程的写照.这部微缩的人与自然关系史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人类违逆自然的一个教训.通过发掘诗中承载的历史,探寻<古舟子咏>中的生态意识,可以了解诗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努力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 ,曾出现了多种概括。本文针对“山阳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称谓 ,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 ,从文化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军事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的界定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 ,以为 :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的称谓 ,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7.
炎帝是传说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这一名号是一个通称,指代的是北方黄河流域某个重要部落中的历代首领.炎帝传说自战国流传以来,历经两千余年,像滚雪球一样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以及多样的地域文化杂糅于一体,在“时”与“空”的层面上完成了层累积聚.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科学性.炎黄二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华夏文明的繁荣,“炎黄子孙”的称谓蕴含着不同区域文明在与中原华夏文明渗透交融后最终认同华夏文明的历史素地.  相似文献   

8.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提要]契约文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最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文献依据。在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有着较为丰富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既是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吐蕃社会经济和语言文字的重要材料。根据这些契约文书中的交易时间、交易物品、参与人员、签名印证,对契约的概念和称谓等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文书是中原契约文书的承袭和沿用,是中华民族内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这些契约文书的内容既反映了敦煌地区的农耕文明、社会经济成就及经济制度的进步,也附载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信息,对于研究当地部落建制和民族构成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巴人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考古发现的材料增多,人们研究巴的历史问题亦随之深入,且著述甚丰。但研究中仍有不少困惑。 一、巴人 “巴人”作为广义的族称、人称,都是无可非议的。这犹如“濮人”“越人”等一样。这种称谓都是一种泛称。在文献史籍中,中原及其它族别国属的人们,称这个区域或那个区域的人为“巴人”、“濮人”、“越人”、“西南夷”、“百越”、“百濮”……如此等等都是不足为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