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坚持在后方培养人才的两所著名高校.两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安定而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汇集了一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但两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同中有异,两校也有各自的办学特色.比较和探讨两校之异同及其得失,有助于深化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对当前的大学改革也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是抗战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尝试从联办这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对联大的教育组织、行政管理、资源利用、课程设置和科研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总结其成功经验,旨在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赢得抗战的胜利,改善人民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入了解这些政策,可以为今天的"三农"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武之与西南联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武之是西南联大的教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他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抗战胜利后,三校原原,他因病不能北返,仍留在昆明师院数学系任教二年。他对中国的教育及数学人才的培养是作出贡献的,在培养子女成才方面也对后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国立中央大学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中央大学在抗战期间实施的配合抗战、服务抗战的措施,诸如院系的整合与课程的调整、各类培训班的建立、以科研服务抗战以及对抗战建国活动的直接投入等,不仅发挥了大学教育的人才优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而且折射出了学术与政治间的互动。中央大学的内迁及其抗战救亡运动是内迁高校抗战运动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大后方开发与“三线建设”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与三线建设虽无“西部开发”之名,却有西部开发之实,并在开发动因、开发重点、开发区域等方面存在着类似之处。当然,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两者也会在军事意义、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分析这两次开发的历程,对于推进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思想自由到学术自由——西南联大的大学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联大的大学理念在继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传统的基础上,经过西南联大的创新得以形成,即经历了从思想自由到学术自由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外部原因是抗日战争所导致的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涨,内部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整合.学术自由大学理念的确立,是近代西方大学理念中国化的成功实践,同时是东西方文化的对接、融合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1941年,经当时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系成立化工研究所,这是我国高校的第一个化工研究所,开创了高校化工系开展科学研究、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先河。化工研究所成立当年便正式招收研究生三人,并由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李寿恒教授任主任,苏元复、吴徵铠、侯毓汾等人任研究所指导教师。抗日战争期  相似文献   

9.
钱穆(1895—1990),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后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后改名为中国文化大学)历史所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世纪30年代,钱穆在中国学界已闻名遐迩。抗战爆发后,钱穆随北大南迁,在西南联大任教并完成了中国通史的扛鼎之作《国史大纲》,该书被定为全国大学用书而风行一时。抗战时期的国立浙江大学虽处僻远之地,但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的发展,不仅延聘名师担任教职,还时常邀请学界名家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精神的最后养成与西南联大留学生们营造的校园氛围密切相关:大后方的腐败现实与教授们在极端贫困状况下抗战救国的牺牲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促使闻一多勇敢地直面现实,猛烈地抨击腐败;在大学独立原则的影响下,西南联大成为民主堡垒,教授们的主体意识受干扰较少,闻一多在心理上有一个比较安全可靠的后方,从而无所顾忌地参加民主活动;在西南联大精神理念影响下,教授们个性张扬的传统使闻一多民主意识二发而不可收喷发,壮怀激烈,视死如归。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学系作为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抗战教育、人才培养、边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3.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为粉碎日寇“以战养战”阴谋 ,破坏沦陷区日伪经济 ,辅助国民党正规军作战 ,国民政府决定成立战区经济游击队 ,对敌施行经济封锁与反封锁。主要活动于 1 94 0年 3月~ 1 94 1年 1 1月期间的经济游击队 ,牵制并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和物资基础 ,对中国的持久抗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军政制度的腐败 ,经济游击队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最终被迫逐渐遣散  相似文献   

14.
1939年11月,日军占领南宁,切断了中越之间的国际交通线,致使中国滞留南宁的大约9000吨抗战物资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国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制定了详细的疏运方案,由西南运输处负责执行,将积存物资一部分运回越南,另一部分运至桂西.1940年2月桂越新路通车后,西南运输处海防分处同登支处又将先前运回越南的物资通过该路运回中国境内,基本上达到了保护物资的目的.但是,由于战事进展迅速,瞬息万变,以及抢运工作本身的问题,还是造成了不少的物资损失.虽然因史料关系,该问题尚不十分详尽,但对弥补战时交通史研究的这一盲点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大后方西南地区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体质进行调查研究,对我国民族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立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文艺人民性是七月派在抗战时期提出并阐述的重要文艺思想.作为七月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月派诗歌有效、严格地践行、落实了七月派的文艺人民性思想.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体现在题材对象的人民性、主题内涵的人民性、策略技艺的人民性和美学风格的人民性诸多方面.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一方面与抗战背景下文艺话语所普遍具有的人民性达成了一致,另一方面又显示了自身的独特性.人民性,是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认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组建的西北联大,自觉推进教育与抗战建国相适应,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增强民族自信、爱国精神。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课外活动中,形式丰富。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课外考察、纪念活动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联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下,形成了天下为公、不诚无物、勤奋敬业、质朴务实的优良作风和品格。西北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反映了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完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