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钦州汉族的来源、分布及历史作用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钦州是壮族及其先民聚居之地 ,秦汉以来 ,不断有中原汉族迁居。到了清代 ,迁居钦州的汉籍居民剧增 ,其人口逐渐超过了土著的壮族。迁居钦地的汉族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 ,传播汉族文化 ,为钦州地区的开放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民族融合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是汉族移居岭南、开发岭南和壮汉民族及其文化相互交融与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从《董西厢》看女真婚俗对金代婚姻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女真族入主中原,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民族迁徙,与此同时,各民族文化之间出现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北方少数民族婚俗对中原汉族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西厢记诸宫调>可以看到,中原汉族的婚姻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婚恋活动中,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出现,主动性有所增强,贞节观念明显淡化.  相似文献   

3.
孙庆忠 《民族研究》2001,(1):101-103
广东地处五岭南海之间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先秦时期 ,这里居住着土著越人 ,他们独特的文化创造 ,是后世岭南文化的底本。秦汉以降 ,北方汉族不断南迁至广东不同地区 ,他们带来的中原文化 ,一方面与当地越人文化相融合 ,一方面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进行文化的重整再造。至明清时期 ,广东汉族三民系的文化形貌已与现代基本相同。与之共生的是壮、瑶、畲、回、满等族群的文化。这些少数民族 ,处在汉民族包围之中 ,却在文化交融与互动的背景下不同程度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这种天然的区域格局、独特的人文景观 ,是广东进行族群和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粤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被誉为“补三百篇之遗”的多民族民歌集。《粤风》中的“粤风”,实际上是岭南汉壮瑶各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歌特质。明清时代,在刘三姐歌谣的涵化下,岭南各族民歌渐趋靠拢,汇为“歌海”。虽个性尚存,然共居一隅,互相渗透,面貌逐步趋近,终于在形式、内容、风格、手法、意境各方面形成了特定地域的文学风格——粤风。反映了岭南多民族之间文化交融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学证据、体质人类学证据和史实资料来看,岭南土著民族仫佬族来自伶人;根据骆越民族的文化特征及仫佬族与侗、水、毛南族的文化关系,认为仫佬族源于伶人.  相似文献   

8.
随着嘉道不拘骈散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岭南壮族文人郑献甫也提出了自己骈散融合的骈文理论。在骈散关系问题上,他提出骈散无优劣下的不拘骈散观;在探讨骈文的弊病时,他从文体自身出发,提出了骈文的"三弊"、"四弊";在骈文史观上,他在尊重当代骈文创作的基础上描述了骈文发展演变的大致轮廓。郑献甫骈文理论的出现,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岭南壮族文人对中原文化的主动接受。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瓯骆文化的影响李乃贤关于先秦时期中原汉族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问题,覃彩銮同志已有专文论述(详见《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4期)。本文拟通过考古学及文献资料,对秦汉时期中原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土著巨骆文化的影响等问...  相似文献   

10.
客家族源于古代中原的汉族,在战乱的影响下不断南迁,将中原文化带到南方,并且与南方的土著文化结合,这些汉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混居通婚,最终形成了客家人.所以,客家人的传统服饰别具特色.本文首先分析了客家传统服饰特色形成的主要动因,然后简要展望了客家传统服饰的发展趋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希望本文可以成为当下民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引起相关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