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学之所以在18世纪晚期的欧洲兴起,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东方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东方学的组织——亚洲学会,对梵语、波斯语的研究推动了东方语言研究的发展,通过论证梵语与希腊语等东西方语言的亲缘关系拉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更为重要的是,他把印度的《沙恭达罗》、波斯哈菲兹的诗歌、阿拉伯的《悬诗》和中国的《诗经》等大量东方文学经典开创性地译介到欧洲,还萌生了先进的东方文学与世界文学观念,对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既广且深.琼斯开创了东方学的纯学术传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萨义德所说的“作为帝国主义帮凶的东方学”不可同日而语,却是欧洲历史上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刊作者     
黎跃进 1957年生。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东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东方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参编参著专业辞书、教材和著作30余种。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一种比较文化的透视》、《外国文学新论》、《外国文学争鸣评述》、《东方文学史论》、《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简明东方文学史》、《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学优越论在我国根深蒂固。在学术研究中表现为以“中国”代“东方”、以“西方”代“世界”的“中西中心主义”;在大学课程教育中表现为许多大学不讲东方文学,使“外国文学史”变成“西方文学史”。这些都对我国的学术文化生态的平衡、对年轻一代完整健全的知识结构的养成造成了不利影响。我国学者的东方文学研究资源丰富,研究水平很高,但只有为数寥寥的精英学者,还不能使一个学科成为具有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强势学科。现在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培养、如何扩大东方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材和队伍,如何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教育的手段,使东方文学进一步真正落实到我国的文学教育体制中,使东方文学研究的成果为更多的人所学习、所理解、所关注,从而使我国的东方文学成为强势学科,这必将有助于营造真正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蔡镇楚教授以20多年的苦功,集中于东方诗话学的研究,注重从诗学、史学、美学、文献学、比较文学、审美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文艺学等多层面上对中国诗话、日本诗话、朝鲜诗话等进行多角度的系统研究,以《中国诗话史》、《诗话学》、《石竹山房诗话论稿》三部专著奠定了东方诗话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喜福会》、《华五阿女》及《蝴蝶君》或精心塑造美国华裔家庭、唐人街及中国内地的正面形象,或深入刻画主流家庭或主流社会的负面形象,起到了消解东方主义的效果。美国华裔文学中精心设置的东方主义消解路线图,内中蕴含深刻的文学内涵:既揭示了东方主义观念的危害,促使东方主义者自我反思,又以弘扬中华文化的方式培养了美国华裔的文化信仰;既勾勒了东方文化身份的动态特征,以传递期盼中西文化杂交的信息,又隐射了美国华裔作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东方启蒙运动肇端于西方文明的冲击,源于寻求国家富强的民族主义目标,因而启蒙始终与民族主义相生相伴。东方启蒙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错综交织的文化景观在启蒙文学中有生动的表现,东方启蒙文学就是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早期形态。这从东方启蒙文学的创作主体、主题和题材可以得到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东方丛刊》(第一辑,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高校东方文学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开拓和具有深广意义的文化选择。众所周知,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渗透,全球文化日趋统一与形成的大文化背景下,要想立足于人类共同的文化创造与建设,仅仅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中先进思想和养料,而轻视或忽  相似文献   

8.
从构建中国特色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角度,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比较文学的定义问题,需要为比较文学寻找到一个基本共识。跨国别的文学研究,便是这种基本共识,而且是比较文学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他的如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只是比较文学定义的必要条件,是以跨国别文学研究为前提的。比较文学不能仅仅是一种文学研究,它还理应是一种文学形态,这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本体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界定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翻译文学作为链接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就是一种文学形态,即比较的文学形态。在跨国别的前提下,翻译文学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重申跨国别的文学研究,可以使比较文学的定义明晰化,并有助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神话、超越中西二元论模式,有助于解决中国文学“走出去”所涉及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研究在对新时期之初的“东方意识流”这一文学现象的梳理和归纳,多层次 探讨其本质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现有研究对于这一流派的东方化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则缺少发生学意义上的追踪和探源。据此试从东、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基础、作家的文化品格、文化语境和文学体制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对西方意识流东方化过程发生变异的原因作一探析。   相似文献   

10.
最近,季羡林教授在《新疆社会科学》发表论文,对汉文《大藏经》和新疆吐火罗语文献中所载《木师的故事》做扼要对比,说明吐火罗文本代表从梵文佛经到中国小说间的一个过渡。这一结论是启示性的,对于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更多例证,进一步探讨新疆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密切关系。 (一) 国际比较文学的第一位倡导者、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说过:“东方西方,不可分离。”这句话揭示了各国文学之间可以探寻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1.
吴宓(1894-1978),陕西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在比较文学领域,他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①。他写于1919年的论文(红楼梦)新辩》,“从比较中探讨《红楼梦》的精神与价值,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吴先生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用西方小说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从事过任何一部作品的评论。”②吴富一生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沟通中西文明,所以他对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吴宓论述文学的功用,主要见于《文学与人生没《吴宓诗及其诗话》二书和论文《(红楼梦晰谈》中。笔者据此对吴…  相似文献   

12.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思想领袖、著名作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他在建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时除了吸收西方文明本身的养料外,还特意把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从实际需要出发“品味”东方文明,不过,他在评判异族文化时依然采用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特定位置来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他对中国———东方的臆想及其种族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东方主义。本文以爱默生具体的文本为例分析并论述其东方主义思想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木心被认为是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2013年1月,木心口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问世.通过阅读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比较文学思想.具体而言,其比较文学思想可概括为:(1)亦庄亦谐;(2)具有宏观视角;(3)关注世界文学的共同性;(4)着眼于中国文学的弊端;(5)寻求自我定位、自我教育.《文学回忆录》可读性极强,极具学术价值,值得国内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有别于赛义德与其他带有西方殖民色彩的另一"东方主义"概念,斯拉夫文明与中华文明均包括于其中.在此基点上,讨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积极接受的三个方面内在的情感需求;现代化运动中的文化选择;传统审美方式的内在沟通.这体现了东方主义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追求,显示了中俄两国文化相似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救亡图存和追逐"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杜亚泉的渐进启蒙思想与占据主流的激进主义相颉颃而被人误解,致使其主编《东方杂志》期间的笔政生涯及编辑实践活动所显示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旨归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理解。然而作为成就卓著的一代学者和编辑家,他秉持的文化立场及苦心经营的《东方杂志》所蕴涵的文化品格却具有丰富的阐释意义,一方面他以稳健持中、超然独立、开放多元的编辑思想成就了《东方杂志》在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因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渐进启蒙文化主张而遭逢众议。其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命运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文化阐释与经典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国际学术界关于文学经典问题讨论的回顾 ,分别从接受美学理论、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等角度阐述了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构成以及隐于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作者认为 ,经典的构成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批评话语、权力机构及其他一些人为的因素。由于“欧洲中心主义”和其后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的作祟 ,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东方文学的优秀作品长期以来被排斥在经典之外 ,因而从跨文化的视野对既定的经典进行质疑乃至重构是完全可能的 ,这是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着重讨论了弗莱的《伟大的代码》以及由此而显示出的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提出一种既带有精英意识的审美功能同时又具有文化研究的批判精神和去经典化尝试的经典重构策略 ,认为这是使得当今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可赖以进行对话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7.
2019年,以黎跃进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课题"'丝路文化'视域下的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学科体系建构"获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该课题以丝路(广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为研究对象,借助丝绸之路这个平台,探讨丝绸之路与东方文学的内在联系,从东方文学、文化自身的特质出发,探讨东方文学的演变规律,从宏观哲理的高度,揭示东方文学的"东方性"内涵和审美特质,发掘现有东方文学学科体系漠视或盲视的文学现象,突破现代民族国家概念划分的僵化板块,打破西方对东方文学的言说模式,建构力求客观科学、动态发展、还原历史语境又有现代意识映照、体现东方学者立场的东方文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比较诗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歌德研究和中德文学关系研究走在国内前列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颇具创新特色和优势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始于1982年。1984年建立比较文学研究室,开设比较文学课。1989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份《比较文学报》;1995年,创办了《中外文化与文论》丛刊;1998年,成立比较文学研究所;2000年,创办比较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文学和比较文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由于这两个学科的对象都是跨国别、地区的,都具有世界性、开放性的特点,因而有许多交叉和可以相互跨越的学术观点,如若有意识地让这两个学科相接轨,既有助于拓展比较文学的学术领域,又能在某种程度上深化和扩大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成果。事实上,90年代以来,在比较文学的高层学术研讨会上,已陆续出现了一些这两个学科交叉的学术论文,在1993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讨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间的关系”问题时,不少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对待两种文化接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21日晚间,参加全国东方文学学会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的"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史主题论坛"的东方文学学会理事共三十多人,在北京海淀区鄂尔多斯宾馆会议室,召开了理事会,就新一届学会的换届、改组问题、东方文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下是会议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