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耀影 《社科纵横》2008,23(6):15-16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不仅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对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要指导方针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关于当今中国之科学发展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一般问题的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及其实践,是一座分水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分期意义--作为一种主要的标志,它表征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拐点",呈现出了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趋向.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准确把握和认识上的升华,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它强调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把发展为了谁和发展依靠谁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强调在创新发展模式中求发展,在统筹发展布局中求发展,在统一发展进程中求发展,从而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鹏  陈必华 《探求》2008,(3):15-17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这一理念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文从十七大报告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提出科学发展中要坚持发展第一、以人为本、持续协调、统筹兼顾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转型期中国所必需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是全求面临的共同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需要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新的文化理念作引导。国家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培育公民性社会。唯此,才能在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同时,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相比。我国是后发式、滞后型、外力推动型的发展模式。政府如何担当自己的责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政治民主与法治社会,发展政治文化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陈群英 《社科纵横》2008,23(11):158-15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它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本文简述了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中的深刻内涵,分析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周  马雪梅 《社科纵横》2008,23(5):15-17
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划时代的伟大战略构想与崇高的政治使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主义本质、民主政治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当前世界政治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都要求构建以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确保以全体人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其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嘉宁 《社科纵横》2008,23(2):82-84
自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以来,法治工作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工作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工作理念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法治工作理念的科学化.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对法治工作在价值追求、根本定位、发展方向和方法论等基础理念上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并将进而改善中国法治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阶级"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到以"平等"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再到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了邓小平以后,这种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更加明确和具体,这是对以前价值体系认真总结和不断升华的产物。再到后来,胡锦涛又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这是完善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政治发展的合法性基础、目标、途径和特征等要素日益明确。当前,处理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理想和利益、改革和稳定等基本关系,通过科学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保障人民主权理念的真正实现,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包含着无产阶级政党为了人民解放而夺取政权、执掌政权,为了人民幸福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了解放全人类而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不懈奋斗的全部答案。对这"三大规律"的正确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并解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新观点,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它们统一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观、方法论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刘家用 《社科纵横》2012,27(12):22-2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满足人们合理的利益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新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重要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企业要树立人本理念、全面协调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全面协调发展理念包含了守法理念、诚信理念、伦理理念和共赢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包含了创新理念、长寿理念和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李利军 《社科纵横》2013,(4):155-15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香港高校的就业工作处处体现出了这一重要理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内地高校的就业工作也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创新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赖洁玲 《社科纵横》2010,25(11):142-144
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必须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师生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引起各方面的热烈讨论,理论界及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构想而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与探索》就科学发展观问题组织进一步的讨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首先,它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其次,经济发展的目的应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所强调的实际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以保持经济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重视人均GDP 1000~3000美元关键阶段的稳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引起各方面的热烈讨论,理论界及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构想而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与探索》就科学发展观问题组织进一步的讨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首先,它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其次,经济发展的目的应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所强调的实际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以保持经济  相似文献   

18.
李留浩 《社科纵横》2005,20(5):72-73
发展观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而不断演变的,从增长理论到发展理论,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标志着发展理念的创新、升华和飞跃。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做好这项研究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分不开.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就是说,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中,我们绝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即这些法律制度必须是以人为本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和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应包括十个方面: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崇尚和彰显人性;坚持人的独立自主;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权利优位于义务;权利优位于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成为中国现实社会发展与未来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笔者运用"整体性"这一辩证的观察原则和分析方法去研究以人为本,提出以人为本的整体性的含义为有机整体的统一性、人的主体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