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西道堂模式——个宗教派别的社会实践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道堂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的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其成员以回族为主体,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和皈信了伊斯兰教的一部分汉族及藏族,有教民数万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西道堂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宦中唯一没有受到国外伊斯兰教某个学派思想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西道堂的始传人马启西笃信伊斯兰教,同时又是一名秀才。他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已很悠久,穆斯林长期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已很难读懂阿拉伯文的经典教义,所以主  相似文献   

2.
黎巴嫩战乱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导致战乱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消除,黎巴嫩今后政局的发展取决于这些原因的变化,因而分析黎巴嫩战乱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一、内部因素——教派之间以及教派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教派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而不是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广东的;广东的伊斯兰教与当时当地政府和谐相处,没有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广东的伊斯兰教与其他四大宗教也是和谐相处,没有发生过宗教矛盾和纠纷,伊斯兰教内部也没有教派纠纷,更没有教派对立;广东的伊斯兰教在经学思想建设上有自己的特色;广东的伊斯兰教在解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自己的特色;广东的清真美食也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赛来费耶,意为前三辈,源白沙特阿拉伯万哈比耶学派,是从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依黑瓦尼派中分离出来的,俗称“三抬”,自称万哈比耶,一般称为赛来费耶。兴起于20世纪三十年代。该派在甘肃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徒及清真寺,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另外,青海、宁夏、兰州等地也有少量散居。赛来费耶是一个年轻的教派,已越来越引起更多的穆斯林及教外人士的注目。本文就赛来费耶派的一些情况作简略报告。 一、赛来费耶派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就内部来说,出现了“遵守”不同的教派;就外部来说,又受到地区的和民族的影响,而在各地传播的时间也有先后,这就使我们从大的方面不能不看到内地伊斯兰教和新疆伊斯兰教的诸多不同,因而也有必要将它们分别开来研究。内地的伊斯兰教历经千年,可以回族中的伊斯兰教为代表,而回族中的伊斯兰教又可以格迪目为代表,因为格迪目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发展历史最久并具有中国特征的一派,故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问题来加以探讨,向大家求正。  相似文献   

6.
"派别繁杂"是伊斯兰教的一大特点,派别研究是伊斯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伊斯兰教各派别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伊斯兰教的派别是可以被分成教派、学派、政治派别等几大类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厘清派别异同,界定其属性,分析其影响,不仅是深入研究伊斯兰教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反观,有助于认清当前阿拉伯伊斯兰地区乱局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游学是世界各地常见的一种求知方式,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游学成风,以"求法"、"求经"形式存在的宗教游学也屡见不鲜。回族游学出现既有伊斯兰教提倡尊重知识的原因,又与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形成的游学传统相关,还缘于探索伊斯兰教在中国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回族游学的发展使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学派接踵而出、争奇斗艳,回族学者汉文译著佳作源源不竭、名家辈出,伊斯兰教教派门宦如雨后春笋、扎根中土,游学对回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陈出新、开拓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朝中后期,由于伊斯兰教各教派门宦对教义理解的差异、势力扩张、争取教众等原因,河湟地区伊斯兰教内部纷争不断.在对这些伊斯兰教内部纷争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清政府既没有考虑到解决宗教冲突的特殊性,又背离了纠纷解决的公正性要求,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起义.以史为鉴,通过分析河湟地区伊斯兰教内部纷争的解决过程,对于当前类似问题的解决及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问题研究,在我国历来是个薄弱环节。对中国伊斯兰教的门宦教派研究,尤其薄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大家重视,挖掘了不少珍贵资料,写出了一批研究性论文,使这一研究工作向纵深大大前进一步。在门宦问题上大家意见分歧,有些提法也还值得商榷。为此,写出这篇《刍议》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向各地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10.
鉴于印度独立运动过程中教派政治的严重危害,独立后,印度首先确立了世俗主义的政治体制,颁布了世俗宪法,确立了政教分离、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的政治世俗化原则,推进了政治世俗化的进程.但由于历史上教派政治的影响,在乌尔都语地位、宗教圣地以及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双方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干扰了政治世俗化的总进程.从总体上看,教派矛盾并不意味着宗教战争的爆发或国家的解体,但它却反映了印度政治世俗化进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标志。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文化借壳”现象引入注目,外来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成为文明对话在中国的成功范例之一。而“文化借壳”,体现出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及其穆斯林教下在恪守伊斯兰教信仰根本的前提下对“主流文化”“国家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促进了西北地区多民族杂居中的文化交流,减少了文化冲突,有利于文化理解与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继承法学理论确立于 9世纪经训学家对伊斯兰教法的系统化研究时期。伊斯兰遗产继承法以私法的形式完整地存在于阿拉伯半岛内外的穆斯林世界。由于其理论源于《古兰经》明文具体而精确的客观标准 ,故其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贯穿始终的主导法理思想几乎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13.
“伊智提哈德”与伊斯兰教法的形成、发展及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教的精髓和核心,在教法体系形成、发展及现代变革过程中,均离不开历代著名法学家依据伊智提哈德的原则,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从经、训中剖取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律规范,以解决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正是因为伊智提哈德的运用,保证了伊斯兰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作为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的一种主要思潮,在伊斯兰世界及世界很多地区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回族作为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诸民族融合而产生的新民族,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伊斯兰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回族新式教育是在当时中国和世界特殊环境下造就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诞生在诸多方面都受到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的启发,是其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熟知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但伊斯兰教是否允许用文字对圣人的形象进行描述,有的学者对此并无明晰的认识。从圣训、《天方至圣实录》等中外伊斯兰教典籍,以及碑刻、宣传单等资料看,用文字描述圣容的做法,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并不相违。在中国,用文字描述圣容的做法也已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凤凰”是汉文化传统中的祥瑞之鸟,在伊斯兰教苏非文学当中,也有一种具有宗教意蕴的神鸟“西摩革”(Simurgh),二者在来源与象征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临夏砖雕当中,凤凰图案频繁出现,并成为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中的一种砖雕主题。这种现象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地方化”(localization)的表现,是回族苏非门宦创造性运用汉文化资源的一个案例。这进一步证明伊斯兰教同任何其他宗教一样,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化样式。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城市为其孕育、发展提供了土壤。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扩布,在中东及其伊斯兰地区,形成新的“伊斯兰城市”。这些城市改变了阿拉伯部族的结构和传统生活方式。城市的特有环境,铸就了伊斯兰文化的基本要素。伊斯兰教义、教法的形成,古兰学、圣训学的研究,阿拉伯语的传播,乃至教法学派的发展,都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在伊斯兰城市中,清真寺、浴池以及市场巴扎的建立,城市公共区域与私人区域的布局,居民的房屋构造风格,都是伊斯兰教文化影响所致。伊斯兰城市的发展,构成了世界城市文明发展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从中西亚来华的伊斯兰教传教师对回族经堂经师的宗教学理有较大影响。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苏非思想所占比重较大,这种思想经过经师的承传,影响遍及大江南北。这种全局性的、长期的影响贯穿了中国格迪目和苏非门宦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始终。记录中国早期经堂教育弥足珍贵的《经学系传谱》中就有大量的苏非式神秘事迹。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人权的研究,日益成为国际性热点。西方学者、国外穆斯林学者皆著书立说,表达对伊斯兰人权的观点和看法。学者们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涉及伊斯兰与人权,伊斯兰人权与国际人权原则的关系,伊斯兰权利学说以及穆斯林妇女的权利等内容。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伊斯兰人权理论发展的总趋势是努力与现代国际人权规则的精神相趋同,其理论深度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现代伊斯兰人权理论研究的深入,促使穆斯林学者重新审视传统伦理道德和伊斯兰法。  相似文献   

20.
李福泉 《国际论坛》2012,(6):71-76,79
索马里政治伊斯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壮大于9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后以伊斯兰联盟、伊斯兰法庭联盟和青年运动为代表。索马里独特的"国情",给其政治伊斯兰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其呈现出多种特点:部族主义的渗透与影响;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的交织;普遍的武装化和暴力化;外部的强大影响;强烈的反苏菲倾向。索马里政治伊斯兰扎根于本国的现实,代表着部分索马里人摆脱发展困境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