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大学王祖哲先生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探讨了美学上一直存在争议也一直都比较模糊的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诸概念(见王祖哲《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兼论美学即是艺术哲学》一文,以下简称《概念分析》)。仅就这一论题的提出就应当值得称赞,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我们对于概念的界定一直不如西方那样严谨,也相对不太重视。讲授美学课程的笔者,也真是借祖哲先生的文章开始重新思考美学诸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同为高校讲授美学课程的教师的缘故,看到王祖哲先生的《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下文简称《概念分析》)颇有共鸣。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美学研究者的地方是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每开课总想把本学科的基本概念讲得尽可能清楚。而尴尬的是美学课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祖哲先生提出的问题也是我曾经思考而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感谢祖哲先生充满思辨力量的精彩论文激发起我重新认真面对这些问题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关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关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一种生理学的“快感”或心理学的愉悦,而未把“美”作为价值来对待,从而也没有把“审美”经验视为对审美价值的领会与享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观点,如把快感、美和美感全部放逐出关学领域,把审美与艺术完全等同,并进而将美学与艺术哲学完全等同,都显得过于彻底,未必合理。王蓓则对王祖哲文中关于审美和艺术“是用两个不同术语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审美与美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也绝非“没有关系”。从形象概念出发,作为动词的审美就是对形象(美的或者丑的形象)的欣赏。审美并不是艺术,而是以艺术形象为主要欣赏对象。时宏宇也分析了美、审美与艺术三个重要概念,认为虽然美的概念具有含混性和开放性,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不能因此就废弃,“美”的存在对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与美不能混为一谈,审美就是感性,对事物形象的把握;艺术与审美不能等同,艺术的界定,应回归“经验”。(主持人简介:李衍柱,男,1933年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美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美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  相似文献   

5.
6.
传统艺术往往以模仿和再现为指向,具有写实性、唯美性和叙事性,并由此形成和谐优美、规范理性、清晰明确的审美范式.当人们用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去把握表意模糊、崇尚自由、结构不明、随心所欲的西方现代艺术时,难免会出现审美困惑,并形成审美障碍.传统艺术的美学范式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强烈个性是形成审美障碍的主要原因.西方现代艺术直指艺术家的心灵深处,深刻反映了当代艺术家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时间、空间等社会现实真切的内心感受和哲学思考,揭示了人类固有的难以名状的精神与心理状态,更切近当今人类的主观内心世界,因此,这种感官上的审美障碍恰恰体现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审美尊重.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共通性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规律。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具有广泛的审美共通性。在建筑审美活动中,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艺术审美共通性规律有助于建筑审美想象的展开和建筑审美体验的深化。本文试从客体审美属性、主体审美愉悦及审美心理过程三个方面探究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8.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7,27(1):65-68
美学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哲学思考。美学要研究现实中审美活动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现实中审美活动的集中、概括、提炼、升华,以及它的物化状态,即艺术。这就是艺术哲学。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外已有的美学和艺术哲学的一切优秀学术成果,建立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化的美学和艺术哲学。艺术哲学首先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艺术现象入手进行考察,最后深入艺术的本质,而以往我们的研究往往是颠倒的。我们以往的艺术哲学研究的弱点在于局限于认识论美学。应该突破这种局限,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9.
论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艺术与美学合流,把艺术的本质看作美的,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契机。艺术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审美的核心。本文从艺术出发,论述了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人是一种艺术的动物,艺术是人创造本性的表现,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时间中的存在性决定的,艺术本质上是生命中的幻想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总体上还不丰富,已有的研究集中于二者作为审美客体之间的共通性:艺术发展的相互推动,艺术创作的联动相通,艺术境界的共通追求,以及从声学方面对建筑和戏曲共通关系的分析。关于主体的审美追求、审美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佛教与艺术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与艺术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古老而独特的方式,它们在内容、目的和手段上十分相近,都包含有超越此界进入彼界的精神陶醉和满足.佛教借助艺术想象来达到理念世界的佛教境界,反过来,佛教给予艺术以独特影响,促进艺术里未完成性原则的巩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表现人类童年的古希腊艺术,其永久魅力是和产生它的那个未成熟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作者从“以人为中心的艺术主题”、“理性主义的形式法则”、“以道德理想为最高境界的审美规范”等方面,对古希腊艺术审美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理白族传统家具彩绘艺术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具彩绘艺术是白族传统家具的重要装饰特征,呈现出典型的滇西民族色彩。白族家具发展到今天,由于历史和周边因素的影响,其家具上的传统彩绘艺术开始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通过对白族传统家具彩绘艺术的历史发展的分析,探讨了其多彩的艺术审美特征,为现代白族家具的设计提供可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间的对话活动。教科书审美对话以编写者与不同主体的对话为起始点,以师生与教科书文本的对话为核心,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中多维推进,最终走向个体心灵的自我反思性对话。在教科书审美对话展开过程中,教科书文本的审美意蕴被发现、拓展与丰富;师生在对话中生成与升华美感,走向审美的自由境界;蕴含在教科书审美价值生成中的多重价值随之共同生成。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长期以来被误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深层次内涵;本雅明提倡的后审美艺术是现代性语境中对机械复制艺术的推崇;在复杂的后现代性语境中,电子媒介、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等促使艺术家族内部发生分化和重组,艺术不会终结,但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审美感知都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审美与艺术逐渐分道扬镳。审美无法解决当下的艺术问题,艺术也不再需要借助审美来获得认同。审美向日常生活与环境投怀,艺术向去形式的观念送抱,它们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审美体验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具有超越时空、超越现实的特性。艺术乃是通过有限的事物显现无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是有限的,对无限境界的追求,只有在审美体验中才可获得。审美体验是艺术之源,没有审美体验,艺术便失去了生命。艺术作品就是在创作者和鉴赏者的体验中构造自身的。  相似文献   

19.
20.
功利主义的审美和艺术是马尔库塞美学的核心思想,本文从其产生的哲学基础、美学根源以及审美和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对新感性的造就、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等方面对这一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本文认为,马尔库塞的审美功能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极端的激进主义态度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