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国宏 《社区》2011,(22):43
前不久,去陇东出差。车子行经甘肃庆阳时,即被当地同行"劫持"——非要尝一尝陇东有名的美食臊子面,他们说:不尝臊子面,悔上一辈子!庆阳美食众多,可谓百珍杂陈,目不暇接:荞垛面、炉齿馍、糖圈圈、炸羊尾、金钱肉……不过,最让人闻香不忘、吃兴盎然、百食不厌、津津乐道的却还是闻名遐迩的臊子面。在一家饭庄落座后,互相寒暄已毕,  相似文献   

2.
钱国宏 《社区》2014,(6):57-57
陕西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还创造出了博大精深、久负盛名的“面食文化”。岐山面食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岐山臊子面。臊子面又名“蛟汤面”,典出定居于岐山的周文王挥剑斩蛟龙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陇东红色歌谣之所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不仅因为陇东红色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而且因为陇东红色歌谣接通了劳动人民潜藏的集体无意识,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陇东红色歌谣在进行革命主题诉求的同时,也保存了特定的方言土语、民俗风情、民族宗教等文化学资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价值。正是在文化学的意义上,才能解释陇东红色歌谣的魅力,否则,可能得到一种一般化、简单化、肤浅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母亲做的饭     
小岸 《社区》2010,(20):58-58
母亲总有办法把粗茶淡饭做得喷香扑鼻,诱人口水。一样的程序.一样的材料,一碗普通的臊子面.一碟平常的炒米饭,只要经母亲的手,味道就会变得不一般。在饮食方面。母亲简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陇东红色歌谣主要以歌颂革命、歌颂政党、歌颂革命领袖、歌颂革命军队为主题诉求,陇东红色歌谣的歌颂性特征和陇东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密切相关,是一个自发的形成过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陇东红色歌谣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思想性、艺术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陇东红色歌谣受到了陇东人民乃至其它解放区人民的喜爱。陇东红色歌谣体现了陇东人民借助歌谣的形式抒发自己要求和愿望的努力,这些革命歌谣不但反映了陇东人民的革命意识与革命豪情,而且也保存了陇东地区的自然状况、风俗人情、方言土语等文化资料,具有丰富的民俗学与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影戏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影戏”借灯显影配声以演故事,其脱胎于唐人“俗讲”和“影灯”,初成于唐末五代,始盛于宋,广播于元明清。除此还对陇东南影子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陇东南或即中国影戏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陇东秧歌的源流结合陇东秧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论述了陇东秧歌的体态特征和韵律节奏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证解放战争时期陇东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游击战争的性质、进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47年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由于陇东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南屏障和重要的粮仓,因而首先遭到了进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西北野战军主力在陇东数次作战后,被迫撤离陇东、转战陕北,陇东解放区被敌侵占后,人民受到了残酷蹂躏。在艰苦的条件下,陇东地方武装胜利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了贡献。陇东游击战争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在解放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概述陇东能源基地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熵理论出发,分析熵与能源、熵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陇东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促进陇东地区在建设能源基地的过程中,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陇东窑洞是原始洞穴居住形式的延续和发展,以"陶复"、"陶穴"为主要类型.陇东窑洞的经济实用,体现了朴素自然的美学意义,涉及到民俗文化、周易文化、天人合一.面对趋向消亡的陇东窑洞,必须做好能体现陇东文化特点的窑洞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西岐周原环境和农业文化为背景,以原始与传统农业为根据,对于与其伴生同步发展的西岐周原农业和饮食文化,尤其是经《易经》考察并断代的周原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地位,醇香的风味特征,具有《易经》风格的义理思想,经潜心试探、研究和论证,从而获得了新的认识。以岐山臊子面为代表的西岐周原饮食文化,时代应始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西周初先周末——“西伯拘羑里演周易”之际  相似文献   

12.
清代甘肃陇东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由于战争与自然灾害影响,甘肃陇东经济、人口、社会遭受重创,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百余年的恢复和发展,陇东农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生态环境出现退化.同治年间因兵乱灾荒,陇东经济和环境再次受到破坏.光绪时期陇东的情势与顺治时期相当,恢复社会生产面临压力极大.  相似文献   

13.
略论明代陇东地区旱灾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陇东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尤其旱灾频繁,特别是在明代。明代陇东地区的旱灾呈现出频繁发生,旱期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破坏大等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明代陇东地区自然灾害的情况,有必要对整个明代陇东地区的旱灾特征做深刻细致的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扶贫逐渐成为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了解陇东南地区旅游扶贫效果,选取陇东南地区27个县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构建了DEA产出模型,分析了陇东南地区旅游扶贫的总效率及其分解效率 (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研究发现,陇东南地区旅游扶贫的效率整体偏低,其规模效率对扶贫总效率的影响较大且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呈反方向变化趋势,最后提出了"补短板,两手抓"的方式来提高甘肃陇东南地区旅游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5.
魏晋以来,佛教在陇东地区广泛传播,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此后,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内迁,各族统治者出于种种目的,大力提倡佛教,对陇东地区佛教的深入传播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陇东地区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文平,男,陇东学院美术系教师,现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瑞雪迎春》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风景风情展,主要从事油画风景创作。电子邮箱:290748176@qq.com  相似文献   

17.
在陇东老区,毛泽东度过了他一生最艰苦的长征的最后岁月。此后,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毛泽东又直接领导陇东军民开展了艰苦的革命工作。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信念,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毛泽东的培育下,陇东解放区党的干部和群众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水旱灾害是一种因气候异常而导致的灾害现象。清代甘肃陇东地区气候较为异常,水旱灾害频发,灾情之严重堪称历代之最,曾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既与当时气候变化、地理条件本身不利的影响有关,又应归咎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甚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引用大量史料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清代陇东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状况,并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及生态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清代陇东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以期对陇东地区水旱灾害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省经济相对落后的陇东南地区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探索学校足球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阐述其必要性及重要性,望能为广大足球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追述1990年代以来陇东村落走亲戚习俗中礼物的变迁,以及与此相关的礼物流动现象的变迁,探索性地对此现象加以解释。本文也试图从礼物的这种变迁来窥视整个陇东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