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文法观──学习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郑远汉0.1《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是黄侃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刘著凡50篇,黄侃就其中31篇,依刘著篇目次第写成札记,或注或议。黄侃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主要反映在有关的评议当中...  相似文献   

2.
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旁征博引,对种种传统训诂学定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着重阐述了黄侃训诂学的定义。从而认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实现了观念的更新,摆脱了训诂作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的束缚,特别是既要继承传统训诂的实用性,又要强调应具系统性和理论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黄侃对训诂学的定义,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侃诗文概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侃诗文概谭沈祥源"斜阳里,瘦影待谁怜?人意已随流水远,秋声先伴暮蝉还,憔悻又今年。"将这首《江南好》置于《花间》、《尊前》等古代名家词集中也毫不逊色。谁能料到,它却出自于近代学者黄侃先生之手,实在令人惊叹不已!黄侃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和卓越的国学大...  相似文献   

4.
书痴黄侃     
李惠 《社区》2012,(35):6-6
黄侃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具有独特的治学之道。黄侃平生嗜好颇多,其中读书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出生于1886年的黄侃。天资聪颖。当年,年仅15岁的黄侃随父亲黄云鹄去成都武侯祠游玩,回家之后竟然将祠壁上的绝大部分楹联朗声背诵了下来,黄侃的这一举动令父亲欣喜万分又惊诧不已。父亲发现.黄侃的读书天赋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他9岁时便能读《经》,日逾千言:10岁便已读完四书五经.被人称为“神童”。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黄侃读书治学的方法作了探讨,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写黄侃藏书的特点;二写黄侃读书治学从目录学入手;三写黄侃读书治学有很强的计划性;四写黄侃采用博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读书;五写黄侃读书无不施圈点;六写黄侃读书善于思考,并注意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6.
黄侃先生生前没有编过辞书,但他对字典编写提出过一些意见。这些意见,在黄耀先师所整理的黄侃先生的遗著中时有所见。本文为读《字书编制法商榷》一文的扎记,偶尔也涉及此文以外的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7.
黄季刚遗著保存、整理出版和近年研究情况述略王庆元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生前手定出版的著作,有《文心雕龙札记》、《集韵声类表》等。60年代,中华书局又编辑、出版了《黄侃论学杂着》一书。由于知之者稀,故其名不彰,国内学人甚至有不知黄侃其人者。也有人对这...  相似文献   

8.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上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没有涉及古本韵问题,只是代表字的选择和分类才把韵部作为参照,而这是找代表字,不是找古本纽。从大量的审音表目材料看,也可说黄侃古本纽从中古声类音系系统内部审得,更能表明求古本组与古本韵无关。黄侃把中古开合口一等、四等韵作为上古本韵的选择对象,按此标准在黄侃求证古本韵时列出的作业表:钱玄同《韵摄表》上作业,准确率分别达97.1%和91.1%。求古本韵与古本纽无关。以一等韵和四等韵为上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原理。黄侃还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黄侃并没有用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9.
黄侃古音研究上的贡献在我国语言学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在运用黄侃古音学结论解决训诂问题方面,常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可是黄侃探求古音的方法却往往遭到指责。有人说,黄侃的研究方法是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黄侃在古音学上虽然有一些贡献。但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坏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贡献。”黄侃的古音学说究竟有多少合理的成分,或者一无是处。本文不做深入的探讨,仅就其探求古音的途径和方法抒发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黄侃的语源学理论和实践卢烈红黄侃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在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其中以在训伤学方面的贡献为最大,而在训访学方面,他用力最深的又是语源学的研究。语源研究是训治学的高层次课题,它有助于展现语言的系统性,揭示语...  相似文献   

11.
在'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1995年9月10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为纪念黄侃先生诞生110周年、逝世60周年,由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老龄科学研究院、武汉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2.
黄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拥有传奇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他坚持五十之前不著书,却未满五十岁即仙逝,因此生前出版著述极少。黄侃之侄黄焯,以一片孝敬之心,整个晚年致力于整理黄侃遗稿的事业,为黄侃学术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精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一个真正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人。  相似文献   

14.
黄侃治学     
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人不仅都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而且章太炎、刘师培与黄侃还是师生关系。这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学问大、脾气怪,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学界闻名。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的《蕲春语》是我国方言研究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献中,黄侃先生参照(广韵》、《集韵),用反切的方法给蕲春语注音,并广征博引,考察其历史渊源,循音索义,使许多沉积的历史疑案涣然冰释,新说横生,胜义纷呈,在方言词语研究史上独树一帜。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该文并未整理出蕲春语音系,也未标出词语的音值,为此,我们特地去蕲春对实际语音进行调查。根据我们田野调查的结果,可以认定黄侃先生所说的“蕲春语”,实指其故里樟树村话。兹将该音系及其语音特点介绍如下。壹蕲春(樟树村)话的声韵调一、声母2…  相似文献   

16.
0.1 《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是黄侃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刘著凡50篇,黄侃就其中31篇,依刘著篇目次第写成札记,或注或议。黄侃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主要反映在有关的评议当中,如果要分成文学和语言,我看主要在语言方面,谈得更多的是关乎文法、  相似文献   

17.
黄侃的古音体系,并非循环论证的结果.其最初所定的古声二十三纽,是综合前贤的古声类研究成果而成.受邹汉勋启发,黄侃再将古声二十三纽中居于三等地位的群、于二纽和居于假四等地位的喻、邪二纽定为今变声,古声十九纽体系至此定型.与古声纽研究略有差异,黄侃的古韵部研究,是音类分析与音值研究分别进行,最后相互印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十分重视《广韵》的校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黄侃继承清代传统语言学成就,在《广韵》校勘及其音系研究上开掘甚多。黄侃独特的批校方式,与清儒迥然不同,他把校勘重心放在《广韵》音系的整理上,归纳《广韵》韵类与古韵的关系,梳理《广韵》又音,探寻《广韵》韵字与《说文》的关系,阐释文字孳乳变易过程,努力使《广韵》研究与《说文》《尔雅》结合在一起,使得音韵、文字、训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系统。所以,黄侃不仅校勘《广韵》,而且通过校勘《广韵》进行音韵文字的综合研究,以探讨《广韵》当时编撰上的问题。文章循此思路,把研究重点放在黄侃与陈澧《广韵》音系的比较上,并就陈澧《切韵考》中的《广韵》韵类与“增加字”等与黄侃批校之关系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全面展现黄侃音韵学之渊源,总结黄侃校勘中之得失。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国学大师、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黄侃先生诞生110周年、逝世60周年。黄侃先生在经学、小学(文字、声韵、训诂)、文学、文学批评、史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一代宗师,功垂后世。本刊发表武汉大  相似文献   

20.
一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生前手定出版的著作,有《文心雕龙札记》、《集韵声类表》等。60年代,中华书局又编辑、出版了《黄侃论学杂著》一书。由于知之者稀,故其名不彰,国内学人甚至有不知黄侃其人者。也有人对这样一位国学大师著述这样少,难以理解。这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