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五彩人生的伟大乐章中, 恋爱的婚姻无疑是其中最为壮丽的篇章。恋爱是男女两性之间因相互吸引而融合在一起的心灵邀约;婚姻则是趟过爱情河的恋人们共同的身心家园。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对知心爱人的真诚祝愿,作为婚恋的理想归宿。事情发展到今天,人们不禁会问:男女之间恋爱就是为了携手迈进婚姻的殿堂吗?难道不以结婚作为恋爱归宿的就不是真正的爱情吗? 恋爱是为了使人生更有意义,为了给相互间的生活带来好运。真正的爱情从来都不是盲目的,相反,却是敏锐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性的。可以说,没有目标的爱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爱情、婚姻、家庭丰富的内涵和完美,对爱情、婚姻、家庭这个古老而又重复,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总想弄清这究竟是为什么。为此,试想借鉴一些已有的理论来建立爱情、婚姻、家庭各自的三角形理论和三者相互组合形成的锥体理论,来分析、解释爱情、婚姻、家庭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悲喜结果。一、爱情三角形理论关于爱情,美国的罗伯特·舍恩伯格和埃尼·贝尔建立了爱情三角形理论,把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为情爱、性爱和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等边三角形象征着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总是将情爱、性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 《社会》2003,(5):54-56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深入人心:“没有爱 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但真正能够 在婚姻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爱情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婚姻这个巢留得住爱情这只鸟吗?难道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并且没有墓志铭? 重读弗罗姆《爱的艺术》,不禁让人惊诧:这个美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情侣在情感稳定后都会产生性爱方面的疑虑,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中,性一直都是神秘而又隐讳的,被遮遮掩掩的习惯让众多成年人都荒废了人生很重要的这笔功课。而由此引发的性爱危机很多时候都会导致爱情甚至婚姻走向衰落。其实.和谐的性爱事关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让我们从人生健康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型性爱训练,在爱和知识贯穿的过程中,让性爱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相似文献   

5.
凑合婚姻是不可忽视的婚姻现象所谓凑合婚姻,是指现实的婚姻关系的维系主要不是以男女双方感情上的互爱为基础,而是基于经济的道德的等其他因素的考虑,甚至完全依赖于其他因素。凑合婚姻最突出的标志是婚姻与爱情分离,这种分离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缔结婚姻时,就是由感情外的因素决定的,以后也一直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二是婚姻之初有一定感情基础,以后出现了淡化或恶化,形成了婚姻与爱情的分离;三是由于某种原因,婚姻与爱情的分离表现为单向型爱情,一方是爱的痛苦,一方是不爱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我在某铁路局离休干部座谈会上,得知一位六十四岁的老干部刚与同他生活十五年的妻子离婚,因为男方并无外遇,是女方单方面向法院起诉离婚,所以男方不是“陈世美”,人们对男方自然怀有深切的同情,而对女方则说法不一。可无论怎么说,都无法说清女方为什么步入老年,在人生最后一站提出与丈夫分手。从妇女婚姻轨迹看,年龄越大,结婚可能性越小,年逾五十八岁的她若想寻觅一个超过或相当于这位丈夫的郎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许是心理变态,总之在别处无法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要寻出合理的答案只有她本人。她以再简单不过的语言说清了离婚的原因——投有爱情。对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人人明白,可是人们在猜测他们离婚的缘由时,各种可能性都估计到了,唯独忽略了这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爱情。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2008,(9):66-66
从《牵手》、《中国式离婚》到《新结婚时代》,再到《大校的女儿》,王海鸰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婚姻的抵制与批判,而对爱情的赞美却不吝言语。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我们大多数的心愿,但婚姻并不是爱情的惟一形式。被自已爱的人爱着,即便只是轻轻一句:你今天过得好吗?都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8.
爱情的奥秘,历来是人的心理世界中最富于情感力量,最能体现道德伦理规范与人性人情内在冲突的领域之一。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对于女性的钳制特别严酷。妇女不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而且在爱情婚姻上,对男子都处于人身依附地位。她们人生价值的寄托和实现,大多维系在婚姻的遭际——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和丈夫的态度这种极为偶然的机遇上。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就不能不在女性心灵上形成对爱情的专注、执着而又惘然无主的悲剧感,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积淀,在封建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凝固、加强,演出了许多美的心灵、美的精神被毁灭的悲剧。这种情况的改变,期待着新的社会变动的契机。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影响婚姻基础的社会因素很多,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物质生活条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恩格斯所指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起着阻碍作用,致使恩格斯所指出的“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的婚姻一时还难以完全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影响婚姻基础的因素最初总是表现在一定的择偶方式上,它给本来十分自然的两性结合添上了一种扑朔迷离的色彩。自从一夫一妻制婚姻出现以来,择偶方式出现了包办、买卖、经人介绍、自己结识四  相似文献   

10.
二人时间     
于夫 《东西南北》2008,(3):61-61
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则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伞,爱情是补丁。当我们走入婚姻,爱过的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好像渐渐被淡忘。我们开始忙我们的工作、开始忙我们的孩子,甚至忘了自己。同时我们也忘了,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上,能与他相聚是难得的"缘分"。婚后的日子往往"缘分"有了,"相聚"没了。婚姻的致命伤不是那些大灾大难大起大落,而恰恰是双方的孤寂再到双方的冷漠,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在读到本文的这一周,至少安排一次与你爱人的二人时光吧,像热恋时一样。  相似文献   

11.
按理说,婚恋之事,通常是青年人的热门话题,为什么人到中年,反倒在这些问题上想得多起来了呢?这当然事出有因。先说已经身处婚姻围城中的人,他们占了中年人的绝大多数。这个群体在婚恋问题上想得多起来,除了由于人生闹历的增加,对婚姻、爱情的甜酸苦辣见的、听的多了以外,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有了亲身体验。婚姻、爱情不象别的东西,任你怎么讨论,它也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永远不会象糖是甜的,盐是咸的,初一过了必定会有十五那样确定。要想明白婚姻爱情是怎么回事,滋味如何,那就非用自己的血肉去体会、非得先结婚不可。与…  相似文献   

12.
尽管报刊上一再谴责第三者,甚至有人主张必须给第三者以法律制裁,然而生活中的第三者却依然有增无已。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并给予适当解决呢?我以为首先必须如实地把问题挑明,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社会》1985年第三期发表了周全德同志的文章,阐述了第三者插足的主要社会原因,颇有启发,但该文把第三者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生产力的低下、物质的匮乏、文化艺术的落后”,似有片面性,也太笼统。如果以此推论,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第三者的出现应比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多得多了。我认为出现第三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应从爱情、婚姻和家庭本身去找,大多数第三者是爱情贫乏症的必然产物。爱情、婚姻、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细胞,也必须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并不断补充精神和物质的营养,否则就会象离开土壤、得不到养料的鲜花一样逐渐枯萎。我想,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没有爱情的孤独生活从某个角度讲是暗淡无光的,缺乏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幸福的婚姻家庭必然要以爱情作基础。因此在封建制度下,多少人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生活甘冒身败名裂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3.
磊敏 《社会》1990,(10)
爱情,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歌颂的永恒主题之一。婚姻,人们千百万次讨论着、实践着的人生主课之一。有人说,婚姻是两性甜蜜的结合,是爱情的升华,是事业的动力,是幸福的源泉。也有人说婚姻是苦涩的不幸,是爱情的坟墓,是搭挡过日子,是生儿育女,一辈子尽义务。孰是孰非?难以评说。婚姻的甜酸苦辣,个中滋味,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有数。  相似文献   

14.
曾几时,人们把婚姻的目的看成是传宗接代,完全撒开或者无现男女的感情,以致于使许多婚姻没有爱情基础,仅存生殖功能。这种以生殖为唯一目的的婚姻现不符合婚姻的真正本质,因为婚姻是男女基于相互倾慕的爱情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因此,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作为女性来说,要把握住自己的婚姻质量,不仅需要婚姻的缔结是双方发自内心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相互倾慕,是相爱双方之间互爱的一种结合,更需要在婚后不断地调适和完善自己,以便使夫妻感情融洽并能够经常给爱情充电,不使爱情悄然萎缩乃至干枯。爱情的持久和婚姻的美满不是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上总有一批孤高的创业者,这些人往往扮演了事业上的成功者、爱情上的失败者的双重角色。我的密友田夫(此友生自农家,以田夫自号),系某大学法律系的青年教师,精通三门外语,创立了两门新学科;然年届三十,婚姻尚渺茫无期。通过我与田夫的时话,对他的婚姻心理进行一番展示。赵:兄年届三十,学业上已成功了,婚姻上却一无所成,不着急吗? 田:一点不急。我现在仍同十多年前一样,认为我将来的婚姻是美满的,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佳人爱才子”不一定成立,但一个在事业上有成就的男子,必能赢得某个出众女子的心却是规律。事业者首先是个理想者。我比别人更多地生活在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婚姻问题上,有些人过分强调了它的爱情基础,而忽视了婚姻自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婚姻的责任。人们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于是使得出结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支架。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婚姻实践上的某些失误,与这一片面理解恩格斯的原意的观点很有关系,应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解琳娜  祖舍 《唐都学刊》2010,26(5):57-6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公共生活也给婚姻伦理价值理念选择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选择,以平等为前提、爱情为基础的家庭婚姻伦理核心价值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带来世俗化、功利化、政治化等弊端。要处理好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应健全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确立以平等、尊重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伦理价值理念;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秩序,确保不同阶层向上流动的公平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你的婚姻为什么会受到第三者的冲击? 你们的夫妻生活为什么会变得平淡无味? 为什么炽热的爱情之火不知不觉地熄灭了? 人们都在苦苦地思索着,也许你们会找到许多非常客观的原因,但现在请你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许多丈夫和妻子回答说,没有。他们认为夫妻每天都生活在一起,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从残缺的爱到理想的爱--《儿子与情人》的主题重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升炜 《社科纵横》2004,19(1):136-138
在劳伦斯的眼中 ,那种在异化的文明社会中异化了的男女两性关系使英国社会趋于萎糜、衰微。为了拯救英国社会 ,他从一个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反映了这种危机 ,并开了一个独树一帜的药方 :调整男女两性关系。《儿子与情人》开始了他的“调整男女之间关系” ,以整合世界的漫长探索的第一步。本文通过对小说的细读 ,通过分析小说中几对男女之间失败的爱情和不幸的婚姻 ,揭示了作品的深层主题 :追求和谐的、完备的、理想的爱。  相似文献   

20.
李学斌 《社会》2001,(8):39-40
婚姻、家庭因为有爱和血缘关系而被人们视为人生的港湾、幸福的归宿 ,但婚姻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经受着考验 ,常常会产生、面临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改革开放以来 ,不断变化的新的社会环境使现代家庭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增加 ,家庭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家庭问题的特点1.在现代社会中 ,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日益分离。改革使人们所在的单位由过去对职工公事私事大包大揽的全面关怀 ,转向单一的业务活动 ,单位对职工已不再意味着终身、全面的保护。以往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事找领导” ,结婚、离婚、生活作风问题要行政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