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编辑同志: 发表在贵刊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的陈平同志《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二千年来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一文思想解放,立论新警,是一篇值得重视的好文章。但文中某些史料的征引和某些观点似尚可进一步商榷,今将陈文中这方面的问题按其自然段落顺序分别论述如下: 一、“……而西欧一直是半牧半农,以牛为主,“欧洲……牧业产值历来高于农业产值。”文中的“一直”和“历来”看来提得太绝对了,以法国为例,法国原来倒“一直”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国家,只是从十九世纪中期起,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扩大,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使粮食生产比重开始缩小,畜牧业生产有所扩大,直到进入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法国农业生产才转为以畜牧业为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创立的政冶经济学证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这就为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具体规律在科学方法上树立了典范。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了二千年专制统一的帝国,这是中国人历来自大、自守和自欺的主要资本。然而社会动乱、改朝换代的痼疾始终缠绕着秦汉之制,成为中国难治的病根。中国专制统一和治乱反复的根源何在?对秦汉之制和地主小农经济应该怎样评价?这是大家  相似文献   

3.
1922年苏联的总人口为1.36亿,现在已增加到2.7亿左右,居世界第三位。增加人口,是苏联社会经济一般发展过程的要素之一。由于实行了工业化、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农业集体化等政策,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1950—1980年间,人口约增长了0.5倍,而社会总产值增长了5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3倍。这一时期的肉和脂肪的人均年消费量从26  相似文献   

4.
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之久。在这14年间,日军的侵略除了给中国带来肉眼可见的深重灾难外,在文化、社会风俗等看不见的领域也带来了影响,语言就是其中之一。哪个阶段抗日剧日语最靠谱?从《地道战》《地雷战》到各种横店抗日神剧,几十年来日本鬼子在中国银幕上都是这样说话的:你的,花姑娘的,哪里的有?多数情况下,汉奸们会无障碍地听懂太君们的意思:太君,这里的,花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作者从五个方面阐明了这一变化,即从以身份社会指标转化为以非身份指标来区分社会地位,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中心群体与边缘群体关系的变化,新社会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1987、1988两年,我国的印度宗教哲学研究在前几年研究的基础上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老专家硕果累累;中青年研究者正在成长,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学风也更加扎实,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一片喜人的景象。上述种种反映我国印度宗教哲学研究正在蓬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现简述如下。一、传统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近五十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的特征与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小平 《浙江学刊》2003,(3):210-214
作为中国大陆妇女犯罪所处的大环境 ,5 0年来中国大陆的刑事犯罪的总体特征与规律势必将对妇女犯罪问题产生结构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1949年至 2 0 0 0年的刑事犯罪状况的研究 ,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犯罪状况的特点及规律。这一特征与规律已经对妇女犯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厘清这一特征和规律 ,而勾勒出妇女犯罪的重要场景  相似文献   

8.
9.
李强  王昊 《社会》2017,37(3):163-179
本文认为中产阶层不等于中等收入群体,应该从收入、职业和教育多个维度分析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与结构。本文分析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2010年、2013年的数据,发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已经较大,但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的比例仍然较小。中产阶层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和东部地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结构差异越来越大,第一产业中的中产阶层发展也遇到了较大阻碍。本文认为,要壮大中产阶层,应该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产业、职业结构调整,普及教育,推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中产阶层的发展,扶持农民工依靠技能提升、自主经营进入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我国家庭生活质量研究的历程回溯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国  王培刚 《学术交流》2007,(11):129-132
自1987年以来,我国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一领域的指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已在三个方面基本取得共识:一是分析测量家庭生活质量应采用主观和客观双重尺度;二是应从满意度而不是幸福感角度去测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主观感知;三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为婚姻质量。但研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1.许多指标测量过程事先并没有进行慎重的理论思考,也没有对家庭生活质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明确界定;2.不少研究对家庭生活质量究竟含有哪些层面及各层面之间的关系关心不够;3.一些研究热衷于为家庭生活质量估计一个单一的刻度;4.家庭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指标单一使用或混合使用局面同时并存,研究成果之间难以形成对话平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家庭生活质量测量的科学性、指标的灵敏性和可感性、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等均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研究层次的提高和学术深度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如何正确认识和划分正在变动着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并预测其演变趋势,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理论界百家争鸣的一个热点。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是否存在不同的阶级?有什么样的社会阶级结构?这在理论上似  相似文献   

12.
13.
14.
家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家庭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的。家庭的性质、特点、作用等等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反过来,家庭又从各方面影响社会。研究家庭规模以及与此相关的家庭结构,对于揭示家庭变化的规律性,制定生育政策,帮助人们选择合理的家庭形式,都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农村人口占80%的我国,研究我国农村家庭规模与结构发展的问题,更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