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古都文化是开封市旅游业的核心资源。基于创意视角,开封古都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的思路应为:提炼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深化古都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古都文化吸引力;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增强古都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2.
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剖析,分析了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及条件,提出了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吉首为中心,以怀化为次中心的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构建格局,走“联合营销”式的开发模式,并探讨了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及对策,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是风好扬帆时——关于打造河南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五”期间,是中国旅游业承前启后的关键性历史时期,旅游业将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力培育和发展而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机遇,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两者的叠加将会为中国旅游业,包括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机遇。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不在自然资源而在文化资源。有效地开发建设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文化资源,使这些资源转化为产品,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将会大大促进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河南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体验经济与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伟 《学术探索》2003,(8):18-20
本文将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放在体验经济的时代特征下来考察 ,提出了浅层旅游与深度旅游的概念。云南旅游业存在着的不足 :就是云南旅游业还徘徊与游离在深度旅游的“人文体验”的核心之外 ,没有提升云南山水自然资源的人文附加值 ,也没有使云南独特的历史文化从死的知识变为活的活动 ,更没有使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生态资源 ,经过富有创意的开发后变成活色生香的体验项目  相似文献   

5.
李丹 《理论界》2008,(6):245-24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越来越密切。文化旅游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增长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鞍山良好的区位优势、独具特色的文化构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引起旅游研究人员和法学研究人员的关注。旅游业的环境资源分为物质环境资源和文化环境资源。旅游企业对物质环境的责任,通过纳税和缴纳排污费的方式已经有所承担,但是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冲击、破坏无法量化,加之我国目前没有相应的民族文化开发的利益补偿制度,也就导致了旅游企业承担文化保护责任的无法实现。需要强调的是,旅游企业的文化保护责任无法实现不意味对这一重要责任的否认。我们需要努力的是,在制度的设计上增加对文化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的关注,并尽快实现利益补偿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郭胜 《社会科学家》2007,(6):117-119
旅游文化是旅游地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积淀,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文化品牌塑造即通过旅游文化的主题定位和整合创新,保持当地的文脉,促进旅游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它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而且对旅游地和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清汉 《南方论刊》2010,(1):29-31,28
1.茂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茂名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山、有海、有森林、有温泉、丘陵和平原,海滨、生态和冼太文化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粤西风情浓郁,具有很强的旅游资源综合优势。近几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明确提出了实施“旅游旺市”和“旅游系列开发”的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来加以扶持,  相似文献   

9.
山水与文化在旅游业中有人喻之为人之两腿,鸟之双翼,开发利用得当,就会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目前,张家界山水之美已为世人所认同,但文化这条“腿”似乎太短,其丰厚、独特的士家族文化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因此,提高张家界旅游业的文化品位,突破目前张家界旅游文化消费太少这个制约旅游经济效益上升的“瓶颈”,关键是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当地悠久、丰厚的土家族文化肥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业优势,使之成为张家界旅游业腾飞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旅游资源的文化评价及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化是旅游价值体系里的核心部分 ,是旅游业的根本。山西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深厚 ,特色突出。主打“文化牌”是山西旅游开发的战略抉择 ,也是加速山西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云南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热点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来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宗教文化旅游的特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路及其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曼玲 《学术探索》2003,(10):75-76
旅游业作为一个发展前景诱人的绿色产业,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挖掘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是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水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大同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多,如何开发和保护好这些资源并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大同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归纳总结大同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并分析其开发现状及制约因素,思考关于大同市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些对策,为大同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如何以现有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主要针对河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瓶颈,从深入挖掘景区文化资源,促进旅游景点的升级与整合;培养和引进人才,对旅游开发进行统一规划;使文物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以燕赵母体文化建设为核心,突出旅游特色;健全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等五大方面阐述了突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河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是旅游领域内两个难解难分的易混概念,两者既有着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前者侧重的是旅游客体文化的实际形态,而后者侧重的则是旅游业经营主体从文化的视角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创造性行为.要实现特定区域旅游绩效的最大化,旅游业经营主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首先要在理论上透析"文化旅游"的本质,更需要在实践中遵循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原则,积极探求与本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特点、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诸因素相匹配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冰雪旅游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是冰雪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深度融合能够将传统的冰雪旅游业与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打破原有产业之间的壁垒,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协调区域间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作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区域城市名片的建设。文章以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业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业的总体现状以及主要特点;其次,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的优劣势以及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与文化资源融合的意义,进而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对策。文章提出,整合冰雪艺术资源、实现区域冰雪资源联动发展,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把握区域民族特色、开发民族特色旅游是当前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发展福建文化旅游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福建省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在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快福建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思路。认为应从整合资源、扩大内涵;加快主题旅游和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不断更新已有旅游项目等方面,推动福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旅游文化及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化以及形象问题被醒目地提了出来。旅游地形象是指旅游者这一特殊人群对旅游目的地这一特殊类型的地理区域的综合感知印象,它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旅游消费过程和旅游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旅游业属新兴行业,从业者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历练实践,众多新景区的开发多是“凭资源吃饭”,在资源基础上搞旅游形象定位。比如涞源县旅游发展起初也是打资源牌,主要搞观光旅游,结果是旅客疲累不堪,山水也没特色。在后来的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塑造试验中强调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甘孜藏区旅游资源的概况和开发建设的现状,认为,要促使甘孜藏区旅游业加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优势的宣传,将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并提出了开发甘孜藏区旅游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些初步意见,尤其强调要保护好资源。  相似文献   

20.
民俗风情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的自我拯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风情旅游是以观光、休闲、体验与参与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广泛散布于乡村和城市的民族民间文化为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储备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旅游与生活一体化的构想为建立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保证,也为民族民间文化指出了实现自我拯救的有效途径。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模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中必须打破中心与边缘、旁观与参与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