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叙事时间对红柯小说艺术性的体现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红柯小说的叙事艺术,运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分析其小说的叙事时间,认为时序的畸变化,时距的极端化构成其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性。这种手法的使用,既创新了文本结构,又突出了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红柯小说人物有两类值得关注一类人物在与自然相通中走向神性,因失却历史文化渊源与现实关系,成为"孤独的神";另一类人物是具有某种历史深度与复杂现实关系的"历史的人".在这两类人物中,红柯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对"孤独的神"的刻意叙写,使红柯在吸取现代叙事艺术的基础上,形成感觉间离叙事的独特方法,由此,使其小说充满"诗性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历史小说大体有两种叙事模式,一种为史传文学叙事模式,另一种为通俗演义的叙事模式。清末民初,以《孽海花》为代表的别一种历史叙事在悄然地崛起。本文主要从人物的非英雄化与非道德性、多重叙事话语的交响以及在历史与小说之间等三个角度来对《孽海花》的历史叙事作了初步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孽海花》在叙事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方面呈现出一种共性大多采取全聚焦客观型的叙事模式,以叙事的情节模式谋篇布局,叙写一件与经济相关的核心事件,在此主事叙写的主干上延伸众多的事件与人物的枝桠,形成枝桠式的叙事结构.显示了新现实主义小说家们关于小说是大众艺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叙事声音"是指在叙事性文本中,叙述者以某一视角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叙事策略,以传达出某种思想观点。李锐小说中的叙事声音颇具特色。根据苏珊.兰瑟的理论,李锐小说中的叙事声音主要有作者型叙事声音、个人型叙事声音和集体型叙事声音三类。这三种模式不仅各自表述了一套技巧规则,表达了一种类型的叙事意识,同时也为小说提供了多种意义生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之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小说有"国家叙事"与"日常叙事"两大叙事法则。"国家叙事"为主流,表现"人生飞扬",其共性强。30-40年代,国家叙事原创性强,有茅盾社会分析模式、丁玲意识形态模式、路翎现代心理模式;50-70年代,原创性弱,基本上是茅盾与丁玲二式整合为"史诗"模式;80-90年代,出现超越史诗,悲剧、象征、隐喻多样模式。"日常叙事",从苏曼殊、张爱玲到池莉、余华,表现"人生安稳",个性化强。两种叙事法则共同成就中国百年小说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史学家、民间艺人、小说家先后参与了创作,故其思想内涵是多义的.但小说中基本的文化立场则只有两个,即史家之言和民间文化.与之相适应,小说中也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史传文本的叙事与类似于话本文本的叙事.这两种叙事模式是不同的,它们从外在的题材处理形式到内在的价值体系,都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小说中存有一种政治伦理与生命伦理相交错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显示了反抗传统政治伦理等级秩序的象征性意义。改革英雄超越复杂的政治伦理并同时超越生命伦理。"弑父"和生命伦理毁损是改革英雄生命中常见的样态。改革小说中这种叙事模式实际上是新一轮政治觉醒与人的觉醒的显著表征。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使用了连续式、镶嵌式、并列式、串珠式等复合叙事序列,在使用小说叙事序列和结构模式方面独具匠心,体现了作者在文言小说艺术空间上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革命英雄的传奇叙事是20年代革命小说的一种叙事类型。7个行动元、17个功能构成这类小说的叙事结构,形成英雄胜利或失败两种语义模式。这种叙事形式隐喻一种“义务”(允许/禁止)的意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