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综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基本原则的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途径的探寻;均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刘桐宇  李垣 《现代交际》2023,(8):14-22+1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表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引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哲学视域下,这一发展理念以普遍联系的整体论、辩证的实践论、人本性的价值论导向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继承发展,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出发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机理。“两山论”所内蕴的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过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如何解决当前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使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是针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辩证关系进行阐述的,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统一的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情景,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本文以农村为背景,以自然观为切入点,基于生态道德建设的需要,展开对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苇  刘红梅 《现代交际》2023,(3):36-43+122
在“两个结合”的新视角下,对儒家生态哲学中蕴藏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及“协和万邦”等生态理念进行梳理归纳,可从自然观、民生观与全球观三个方面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融合创新。这样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苏俊亮 《现代交际》2011,(11):106-106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不仅危及人类的生存,而且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危机问题,各国都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国内外生态学的学者们更是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与生态问题相结合,试图找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理论上的支持点。本文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现状,进而提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对解决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以及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对于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萍 《现代交际》2010,(11):100-101
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描述了澳大利亚一个偏远乡村克利里家庭德罗海达的宁静淡泊的生活,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人类理想生态环境图。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了作品中透露出的浓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提出了一些生态环境平稳和协调发展的新见解,为生态批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一、用生态的观点进行居住区的布局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认识与关注。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发展与限制的矛盾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从现代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应当以最小的生态冲突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问题而展开争论,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从生态话语分析角度对狄金森的自然诗歌语域、语类及元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了诗人把自然界的生物放在与人类同等地位上的"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印证了功能语篇分析研究路径在生态话语分析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邱丹丹 《现代交际》2014,(9):113-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基础,吸收和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精髓。佛教作为异域宗教,传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并迅速完成了本土化的改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本文从"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出发,对其中所体现出的传统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更能找到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3.
刘展源  郭燕 《现代交际》2023,(2):1-9+121
马克思自然观坚持实践、科学、历史和革命的基本立场,在揭示人类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异化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探索引发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根源,并设想建立共产主义来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统一。通过梳理马克思自然观的发展轨迹、核心内容以及当代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系统整理出马克思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思维和逻辑结构,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自然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2008年完成的作品,并在当年的暑假在日本首映。影片主要讲述了海洋之母的女儿波妞与人类的孩子宗介之间建立起了纯洁而坚定不移的友情,从而化解了人世间的自然灾害。影片一改宫崎骏以往作品中的森林崇拜情结,采用海洋作为影评的主题,成功地表达出宫崎骏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正处于以市场经济扩张、信息经济联网和生态环境互动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化时代。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人和自然的生态矛盾,已成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中国人和中国自然环境、资源等具体的生态矛盾及其解决,是决定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调整科技、经济发展战略外,还有必要提出和实施生态德育。在我国大力倡导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生态德育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重的自然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生态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研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找出其对当代环境问题的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丁桂馨 《公关世界》2022,(23):47-49
源于对大自然整体有机性特质的深刻把握,中华民族有着崇尚世界“和合共生”的传统价值观。21世纪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昭示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文明形态有着内在的生态缺陷。人类必须以生态文明开创永续发展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和合共生”传统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意蕴,采取系列举措推动地球村成员的“绿色”共在,以此保障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从学理层面揭示新时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践的文化基因,有利于从思维模式及其文化价值观的深度破除西方污名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如今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分别表现在科技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利用两个层面上。21世纪,我们必须去保护生态环境,让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此,人类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这是我们人类的共同目标。本文将为我们带来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时代建设生态环境智库的重要意义(一)绿色智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绿色智库(生态环境智库)是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专业智库,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化人才、技术支撑,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各界关注的焦点。生态环境危机警醒着世人,助推着人类反思的进程。虽然生态环境理论常常滞后于事实,但是,人们围绕生态环境危机进行的社会运动和理论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通过20世纪发生的环境事件以及人们有关生态保护理论的探索为线索梳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