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典型案例区奈曼旗14个苏木乡镇36个嘎查村展开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为重点,将主要嘎查村归为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产业发展型、生态家庭牧场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绿色农业型.最后分析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面临困境,并从推进乡村生态发展、振兴乡村产业、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提高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正面临由“增量”向“提质”方向转变的关键交汇期,如何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借助“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备滞后效应,但增长的波动性较大;农业种植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下一步工作需要从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协同、劳动力素质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5,6(1):27-38,103-104
建制镇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目前,民族地区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普遍偏小,建制镇密度低,镇间联系程度弱;近十年来,民族地区人口产业和职业结构具有逆向调整趋势;建制镇基础设施虽有改进,但总体上建制镇的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垃圾集中处理、人均用电及公路密度与全国比较相差较大,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比较差距就更大;人员从业依然以农业为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建制镇的产业集聚带动功能弱,难以带动镇域的经济发展;虽然农业依然是民族地区建制镇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但农业投资不足。为让民族地区建制镇发挥产业集聚带动功能,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建制镇的建设,首先要提升建制镇规划水平,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和法治作用,确保建制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调整行政区划,对于巨型镇和大型镇,可以考虑设市和自治市;第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把建制镇建设同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建制镇产业的集聚带动功能,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使一些建制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振兴地方经济;第五,以加快土地、户籍等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建制镇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之一。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活化载体,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聚焦于产业生命说和社会治理说,前者注重产业生态化治理实现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共处;后者提倡多主体、多部门协作实现经济有序发展。本文综合以上两大学说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共生系统说,结合共生理论构建本文理论分析框架,选取贵州从江占里侗寨进行案例验证,共同促进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眼于广西乡村振兴与绿色治理协同推进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广西自然生态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风情浓郁的人文优势,探析广西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绿色治理方针。广西应聚焦绿色发展主题,升级打造特色绿色治理体系,借力生态优化、产业融合、“数字广西”“双碳”东风提升绿色治理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现象,这需要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村非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乡村非遗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创新利用策略,以期可以为乡村非遗的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思想基础,乡村全面振兴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现路径和载体,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西藏的特殊区情决定了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紧迫性,并需要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中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8.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友  泽仁华珍 《民族学刊》2023,14(3):52-59, 147
乡村振兴战略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民宿产业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汶川县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和民宿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得出羌族地区民宿产业面临发展要素不健全、业态发展不协调、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准民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点,提出“政府—企业—协会—经营者”四方联动模式,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进发展;引入企业资本投资,发挥企业合作优势;发挥民宿协会自治管理功能,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指导民宿旅游经营管理;民宿经营者要因地制宜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实现民宿产业有效供给,探求民宿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健身娱乐活动异彩纷呈;农家小院,游客把酒言欢;田间地头,处处能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初春时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的村村寨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019年以来,鹤峰县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让美丽乡村推动"美丽经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贫困落后是湘西州最基本的州情,加快发展是湘西州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地区开发的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一要坚持和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我州最紧迫的是要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二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确保经济发展速度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共享发展成果是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在实践层面上,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公司、当地居民、民间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因各自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中追求的主要利益不尽相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对河北省两个民族自治县的三个民族乡镇的研究表明,促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提升多元主体对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事务的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规约各方参与行为的同时兼顾其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3.
由于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高度重合,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又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深入研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挑战与对策,对于广西充分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大有裨益。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可以总结为:执行负面清单—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筛选优势特色发展产业—构建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面临着负面清单编制不科学、执行监督效果不佳、配套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挑战,需要通过优化负面清单编制、强化负面清单执行监督、完善配套财政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张颖 《民族学刊》2022,13(1):32-38, 134
当代日本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及其显著成效,被公认为走在世界前列。由于我国前期相关研究的理论线索大多建立在西方经济理性基础上,所以结论也如出一辙。即将日本乡村振兴之功,归因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路径,并将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型范本。然而在人类学视域下,研究农民社会的问题,势必要涉及农民的总体气质与价值取向。从这一论点出发,重新检视当代日本乡村振兴之路,我们就会发现:“农”的文化认知与认同,才是日本乡建战略从“扶贫强国”转向“活化创生”的关键所在。而“文化归因论”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视野,也能促使我们反求诸己,从“多元一体”的中国农本智慧出发,探求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麻阳苗族自治县属于后发展山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各项建设齐头并进,必须在统筹全局中把握重点,带动全面。为了实现“十一五”末全县GDP和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加快麻阳苗族自治县各项事业发展,具体要抓好“五个突出”。1、突出培育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的支撑、项目的依托、后劲的源泉。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产业的理念配置区域资源,以产业的规划统领“三化”进程,以产业的集聚带动要素的集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真正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农业方面,突出做大做强柑橘、养殖…  相似文献   

16.
刘璐琳  张蕾 《民族学刊》2023,14(1):68-74, 147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支撑。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逻辑,当前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瓶颈问题突出、产业融合深度不够、要素分配不协调、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应加快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坚定走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富民之路,推动乡村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乡村产业振兴中促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实现现代化,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吴育林  王伟 《民族学刊》2022,13(8):145-152, 168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环节和着力重点所在。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多在山区,其经济文化发展大都相对落后于全国乡村的平均水平,因此,推进少数民族区域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现全国乡村振兴中就具有特别的针对性和重要意义。粤东梅州市的丰顺县凤坪畲族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村,曾是梅州市的典型贫困村之一。改革开放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凤坪畲族村立足自身自然资源发展产业,不仅实现脱贫,而且通过脱贫攻坚带动自身的产业振兴,顺利地实现了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展。其发展模式及成效经验,能够为民族区域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田东坂畲族村为例,通过对福建畲族特色村寨的深入研究发现,特色村寨建设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乡村治理实践探索、重视乡土人才培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振兴。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2018年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确立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节点目标任务。民族乡村振兴,发展是关键,这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湖北省十堰市有1个民族乡、8个民族村,大都在远离城区的偏僻之地,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在精准脱贫的强力政策推动下,民族乡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目标。然而,经济薄弱的现实仍未彻底改变,脱贫成果需要持续巩固,要在继续保持精准脱贫政策力度不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完善帮扶机制,抓住国家新一轮对民族乡村振兴的综合性叠加政策机遇,继续奋斗,全面实现民族乡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民族乡村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建设特别是民族乡村建设,是我国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黑龙江省民族乡村具有其独特的地域属性,特殊的地域属性对于乡村发展有优势也有短板。克服黑龙江省民族乡村发展短板,参考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重点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文化建设上推动黑龙江省民族乡村建设,进而实现兴边富民的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黑龙江民族乡村建设中要突出民族乡村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地把《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落实,有针对性有区别地探讨乡村建设问题;通过民族乡村建设,巩固和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带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