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天津市高速公路网发展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涛  杨夫军  梅荣利 《城市》2008,(8):38-42
京津冀与珠三角、长三角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三大城镇群。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京津冀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一体化进程上与长三角、珠三角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以往京津冀三省市在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政、互为对手的发展思路有很大的关系。在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部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示范作用带动影响下。  相似文献   

2.
作为京津冀典型特大城市之一,天津市半城市化区县的发展与城镇化驱动机制在京津冀都市圈有较强的代表性,且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特征有巨大差异。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指标体系,提出门槛时间划定方法和发展模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天津市半城市化区县。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半城市化空间扩张经历了轴向缓慢发展、圈层+轴向拓展、中郊蔓延以及远郊辐射四大发展阶段;近远郊发展模式差异较大,其中近郊以土地—综合—人口的快速迭代增长模式为主,中远郊则以土地—人口(经济)的缓慢波动发展模式为主。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和实际发展路径对其发展机制与治理瓶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会芝 《城市》2015,(6):14-18
笔者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对2000年~2012年京津冀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分析,从变动趋势、脱钩角度、相关性等角度分析京津冀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则逐年下降;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2000年~2012年京、津、冀三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弱脱钩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合作机制等方面对京津冀低碳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碳减排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郭晓杰 《城市》2018,(6):29-35
未来全球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群之间.京津冀城市群具有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巨大潜力,需建设成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承担特定功能的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较低,河北与京津的发展状况存在巨大落差,为探究这一落差形成的根源,笔者尝试利用引力模型探讨河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在城市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利用广东省2003—2018年568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测算了广东省的企业活力,并从企业、行业、地区及政策多个维度对广东省企业活力的影响因素作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广东省企业活力值近年来正稳步上升;②具体来看,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活力值优于国有企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活力值高于第一产业,珠三角9市的企业活力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城市;③从影响因素来看,企业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及规模均对企业活力有促进作用,但其风险水平则会负向影响其活力;④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均对企业活力有积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显著提高了区域内的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7.
一、京津冀城镇体系的现状和特点 1.区域基本概况 京津冀城镇体系地区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沧州市、保定地区,1993年,陆地总面积168410.8平方公里,有设市城市20个,县城80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发达、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城镇密集区。  相似文献   

8.
崔寅 《城市》2023,(3):3-15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具体表现之一。缩小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差异,有助于实现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笔者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例,在基于基尼系数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明显高于河北各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基础设施投入与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高河北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是今后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区域协同发展在实践中成功推进之后,新的区域协同发展区也相继开始规划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学界早已提出,但始终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实际推进缓慢,远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其政策背景可归结为区域生态恶化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开展京津冀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和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科技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措施。通过构建200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面板数据,测量了珠三角9个城市间科技人才流动强度,分析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并检验了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研究发现:2009—2018年珠三角9市间科技人才的流动整体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城市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显著抑制了科技人才流入,城市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公共交通、人居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均能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入。  相似文献   

11.
李婕  滕丽 《城市观察》2014,(5):85-95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经济高度聚集的区域之一,环境问题凸显,城市空气质量备受关注。基于2002~2011年珠三角9城市空气污染指数,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空气质量溢出特征,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珠三角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珠三角2002~2011年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空间上呈现出空气污染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分布模式,并且存在城市间空气质量的相互影响效应,位于珠三角中部的广州和佛山的空气质量对东、南部的深圳和珠海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工业SO2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和城镇房屋施工面积是影响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吕静韦 《城市》2018,(8):58-63
笔者选取京津冀和长三角七省市地区的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基础、 社会支撑、 基础建设和资源保障四个方面对天津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天津在综合发展能力、 经济总量、 教育科技、 公共交通、 网络通讯及环境治理等方面与发展质量较高的江浙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提出培育天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强科教医疗保障,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提升生态环保软实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俊杰  王雪颜 《城市》2021,(3):14-26
笔者选取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6年~2018年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拥塞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从整体视角看,非农产业集聚在当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拥塞效应大于集聚效应,在滞后期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王会芝 《城市》2015,(11):57-6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雾霾频发,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防止大气环境恶化,成为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治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或消除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沿着中国海岸线将目光从南向北移动,不难发现,占尽先机的“珠三角”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第一发展柱”;后来居上的“长三角”,则已构筑起沪、浙、江协调互补良性互动的“第三发展柱”;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已拉开新世纪的“辽沈战役”的序幕;京津冀在构建中国“第二发展柱”的路上,却是沟壑纵横,前路多艰,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残酷的现实已不容对市场化进程抱有自然北移的任何幻想,坐等南北差距减小等于慢性自杀,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有识之士的共识。京津冀三地  相似文献   

16.
正京津冀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出台,要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对全  相似文献   

17.
王雪媛  邬晓霞 《城市》2022,(5):15-27
城市群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紧密的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从微观企业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明晰城市群内实际经济联系情况。根据2000年、 2010年和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行业资本互投数据,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东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均不断增强。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京津“双城”互动趋势显著;长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发展趋势显著;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广州和深圳为双核心的发展趋势。未来,应持续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强京津“双城”协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巩固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发展格局,优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广州和深圳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核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专业镇为核心代表的产业集群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科学认识广东省专业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广东省419个专业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广东省专业镇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域尺度来看,专业镇的地理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梅州、东莞、佛山、汕头、云浮、惠州、江门7市。而在广东省四大地理区域中,专业镇的分布也不均衡,呈集中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次是粤北地区。最后,从核密度估计分析来看,专业镇在珠三角地区东西两岸和潮汕地区形成了3个高度密集区。自然环境、城乡关系、社会文化以及制度政策对专业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广东省专业镇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艳婷 《城市》2015,(4):16-21
笔者以京津冀区域整体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2006年~2013年相关因素建立回归模型探讨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程度,并构建灰色模型预测京津冀整体区域未来十年65岁以上的人口比,通过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在未来1年~5年将继续享受人口红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巨大优势空间,并探讨老龄化状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涛方  吴泓 《城市观察》2010,(3):147-162
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市连绵区或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区域主体,其中深广城市走廊(深圳-东莞-广州)、沪宁走廊地区(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和京津走廊地区(北京-廊坊-天津)更是这些关键区域单元的中枢脊柱。本文以沪宁走廊地区为例,来探讨这三大走廊地区的功能格局和经济发展趋势,其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