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得以变革、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思政教育受到网络的挑战,暴露出一些弊端,但互联网大环境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革新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高校思政工作应该认清现状,充分利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进行创新研究。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方针政策为指导,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从教育平台建设、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技术革新、心理辅导咨询、校园网络净化五个层面提出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工作模式,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视域中,高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想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满足思政教育需要,使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开展,就应充分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探讨互联网视域中思政教育改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良好条件,也给思政工作带来了强力冲击、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从网络技术对思政工作的正面意义和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探索高校在网络背景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对其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提出合理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华琳 《公关世界》2022,(12):44-46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多途径地挖掘和发挥高校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育人成效。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的高频词,能够实现德与智的“二育”并举,对课程思政建设作用意义重大。同时,基于“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掀起教育界改革的浪潮。基于此,虚拟化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作为云计算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应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将知识育才与思想育人相结合,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以及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以及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等困境,从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式网络化、实践教学立体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陈晨 《公关世界》2024,(5):178-18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研究主题,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方案,如引入在线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同时,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本研究对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刚 《现代交际》2010,(11):219-219,218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校园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已成了大学生在校生活的标志。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沟通和交际的重要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战略选择,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广阔的空间。本文阐述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模式融合发展。高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通过阐述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意识和素养、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培训和激励、完善网络思政工作制度和组织构建、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公共平台的主要工作路径,旨在为高校辅导员实现高效化与科学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却是课程目前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课程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在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创新模式,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包括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理念、养成良好道德品格、形成正确行为习惯等。创新思政教育以及教育管理模式,以此更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要重视创新工作,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施思政教育管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适应时代的新模式,进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效果。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和辅导员等,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予以落实,更好地培育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现阶段高校德育研究的热点,旨在结合通识课、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各类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本文通过对宿迁学院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调研,提出现阶段课程思政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思想为己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结合到一起,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实现对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对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研究,了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所发生的变化,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的思政改革。专业课程是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着力点,对教育人、培养人至关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因其理论指导性较强,所以教师容易弱化其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忽略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以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在"泛在学习"的教育背景下,以"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为课程改革目标,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建立泛在学习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形成课程思政改革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由于迅速发展的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而发生着改变,人们的生活已逐渐进入到信息微循环、微文化传播和微交往的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由于微文化传播的出现而得到了空间拓展,具有生活性、融合性、感染性、人文性和时代性的微文化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将更大的发展平台提供给了高校思政教育。本文从高校思政教育微载体的含义入手,分析研究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微载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出新时代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研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艺术生是一群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群体,其性格特点和专业特性决定了针对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思政教学的特殊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生特点和思政教学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中,思政课教师是决定性环节。但目前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政治素养不高、职业道德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思维不强的问题,还需不断探索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途径,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范思 《公关世界》2022,(18):107-109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深刻改变社会成员生活与思维方式,不同特性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个网络圈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互联网深刻影响和改变,随着“互联网+思政”模式的不断成熟,培养一批能够传播主流声音的大学生网络骨干,对于掌握高校学生圈层的话语主动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