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蕴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贯穿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向全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绝不会推行霸权,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带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为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涛  殷昭鲁 《现代交际》2023,(11):9-16+121
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关于“蓝色国土”生态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向导,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特征,具体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开放性四个外显向度,集中体现在山海互济共统筹、人海和谐相依存、保护优先谋大局、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理路中。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表征为以系统思维研判海洋生态问题,是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创新和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3.
和合文化在中国传承三千年之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蕴含着天人合一、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同舟共济、兼收并蓄等理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和合文化的传统智慧作了世界化的新诠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世界各国解决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和合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马旭  侯爱萍 《现代交际》2023,(1):44-51+122
全人类共同价值承载着全人类的共同道义、理想追求和崇高事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成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潮流,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超越西方的“普世价值”,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面临着来自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做出构建对话协商的政治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经济共同体、交流互鉴的文化共同体、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的倡导与应对,争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当代人的光荣使命。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注重青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本土优秀文化传承、现代文化的融入及国际视野的拓展,学习英语故事的话语逻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全面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优秀的能够担当时代使命的新人。  相似文献   

7.
胡虹霞 《现代交际》2022,(8):55-61+122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历史经验之一,富含伦理意蕴、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从理论逻辑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世界情怀伦理,从文化渊源上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为人类谋大同的和合伦理,从实践历程中彰显了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担当伦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面对时代之问的伦理回答,必将继续助力世界前行。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中国、蒙古国两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比如,两国传统文化内涵中都包含了丰富而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以及崇尚自由、开放、包容等精神思想,充分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当中,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9.
建设面向未来的全球中心城市,需要沿着人类历史上经典城市的历史足迹和现实脉络前进。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愈发明晰,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心正向我们不断靠近。上海迈向新一代全球首位城市,归根结底是要发挥城市文明的载体功能、动力功能、窗口功能,引领和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和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实现“三大转变”——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由物质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变、由地球文明向空间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十八大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中国应通过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层面在国际国内方面的倡导与学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多种途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层面的落实与构建,积极倡导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走向合理化三种途径,加强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与实践力度,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170年前《共产党宣言》诞生,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使共产主义从理想走向实践。《共产党宣言》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路,立足新时代,各国应该在加强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上下功夫,一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保障人类生存依赖的生态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课题研究,已成为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土地利用格局改变、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3.
栾林  徐宇翔 《现代交际》2023,(7):89-98+124
中非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示范意义。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基于相似的历史境遇,生成于一致的价值诉求,联结于共同的利益纽带,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需要以“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为前提,多方位落实短、中、长期规划。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快了世界格局变化,完善了全球治理体系,其影响远远超过彼此的地域范畴,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相应的社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不确定因素增加。引导青年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准确把握青年的特点和疫情这一客观因素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深刻了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理念,引导青年人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地位、把握机遇和挑战及注重实践养成三方面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王惠  张喜燕 《现代交际》2022,(8):47-54+12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价值是大同思想中的“天下为公”“平等”“和谐”的价值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是以大同思想作为根基,结合历史演变和时代发展创造出新的共同体理念,进而以新的共同体理念引导各国走向世界人民心中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标在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五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推进,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但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底蕴基础,通过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不难发现,它与《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全球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此,在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内涵入手,厘清其与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其思想渊源来看,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内涵,并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空上存在距离,但是,二者在对人类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相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二者融合创新的结晶。二者的根本契合点就在于都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性立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开放性特征,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秉持世界眼光进行文化建设探索经验,回应“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深度互动背景下文化建设时代诉求的过程中形成的。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性立场必须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中心,以推动外来文化“引进来”为辅助。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开放性立场,具备丰富的时代旨趣,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与外部环境,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也为世界其他民族秉持全球视野、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崭新样态。  相似文献   

19.
工业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本质,它在社会发展、政治建设、人的发展、文化领域有着鲜明的、不同于以往传统农业社会的特征。分析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对于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道路自信,还是理论自信,抑或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为了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应对西方文化渗透、增强文化自信,我国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准净化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