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障碍因子,以安徽省为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法测度其生态安全水平及时空演化趋势,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徽省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呈现以合肥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极化现象明显。经济与城镇化发展驱动力不足和生态安全响应机制不健全是其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河南省耕地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是测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能非常直观地表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基于该模型,采用可变地区单产法,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级市2000--2005年耕地资源的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1)河南省各地级市耕地利用情况差异悬殊;(2)河南省耕地生态资源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3)河南省耕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程度相对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3.
旅游生态安全是实现旅游地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DPSIR模型构建湖南省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湖南省2011—2020年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采用ArcGIS软件分析其空间演变特征,同时借助障碍度模型,揭示影响旅游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旅游生态安全系数呈“小幅度下降,大幅度上升”的波浪形演化趋势。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北和东南向中心逐渐变好的分布格局。(2)游客密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GDP增长率、旅游经济密度等是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行林长制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必然要求。通过SPA-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测算安徽省林长制改革推行成效并诊断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6个地级市林长制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改革推进水平在空间上由南到北呈现出“高-中-低”的阶梯式分布;阻碍皖北地区林长制改革推进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增绿指标层,阻碍皖中、皖南地区林长制改革推进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管绿指标层,切实做好增绿、管绿工作是现阶段林长制改革工作的重点。从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法规、加强要素保障等角度提出林长制改革的发展建议与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对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1.614亿元增长到2015年15.498亿元,每公顷耕地的补偿则由38.3元增长到263.7元;耕地生态补偿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和各地级市呈现出"中心城市低,周边县高"的空间格局;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主要受到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的影响,且三者对耕地生态补偿呈正相关关系;耕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加.进行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对保护耕地生态,提高农民耕地生态保护意识,保护农民权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为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借助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改进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与2012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经济密度和森林覆盖率等方面;2016年安徽省总体上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少数城市达到基本安全状态;2016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略高于2012年水平,土地生态质量整体有所提升,部分城市降低.今后安徽省应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减轻土地生态压力,打造生态强省.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及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典型地区,研究其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空间集聚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及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运用“隐患―状态―免疫”模型,构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型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特征及空间集聚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228,处于不安全状态,历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趋势,耕地生态系统呈不稳定状态;江汉平原各市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呈从集聚向离散化扩展的变化趋势,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非农用地扩张引起的耕地资源大量流失,是导致目前江汉平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C-D生产函数,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确定合适的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安徽省2006—2016年绿色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人力投入、污染控制指标等方面的数据,测度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效率,研究发现:绿色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人力投入的产出弹性都为正,近十年来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两年效率值连续下降,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由此进一步探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优化路径,以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层面因素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TOPSIS模型对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时间变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4-2013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态势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贴近度由0.383到0.605,共分为较不安全(2004年)、不安全(2005-2008年)、较不安全(2009-2012年)和临界安全(2013年)四个发展阶段;驱动力、状态、影响三个子系统贴近度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变化,生态安全状态由不安全到临界安全,呈现总体逐渐上升趋势;响应子系统贴近度由0.212到0.880,变化幅度较大,由不安全状态到比较安全状态不断升高,压力子系统生态安全状态则由比较安全到不安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建议今后政府工作中应当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解决耕地占用等矛盾问题,提升土地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探讨二者的关系日显重要。文章运用协同理论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度测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重庆市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协调状态测度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在2003—2014年间,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经历了协调度一般和较好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耕地征收补偿标准对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耕地的生产过程出发,将其综合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部分,并分别阐述了测算这三部分价值的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法和当量因子价值量法,随后以陕西省及其各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土地价格是陕西省现行标准的6.22倍,主要原因在于现行标准不完全考虑耕地的社会价值、缺乏耕地的生态价值;当然,本研究的测算结果还远低于现行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因此测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指标法,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五个方面,选取16个与城市化相关的指标,以西安市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西安市城市化测度因子模型,并应用结构方程对该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了西安市城市化测度结构方程模型,应用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对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度量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绿色城镇化的视角,并结合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从生态承载弹力和生态承载压力两个子系统出发,构建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安徽省为例,通过构建城市生态承载指数、压力指数及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等多维度模型来对其2015年的16个地级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多维测度,并描绘其区域空间差异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16个地市中仅黄山、池州、滁州三市处于生态承载的低负荷阶段;宣城、安庆及六安市三市的生态承载力承压基本持平;其余10省的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均大于1,处在一个高负荷的生态承载阶段.  相似文献   

14.
把生态城市理解为循环经济的载体,研究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以期提供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依据.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解析,构建了包括资源利用、废弃物减排、废弃物处置、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资金投入等体现循环经济范式的指标体系;应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检验,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测度生态城市发展水平;以全国30座主要城市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应用测度体系,对全国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林业生态和产业共生理论来进行林业生态安全测度研究,更能体现出生态安全是由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生态共同组成复合系统的安全。在前期研究建立的林业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和算法基础上对2013年31个省区的林业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进行测度研究,通过核算、评价、监测、判定等手段对各个省区的林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为林业生态安全起到预警和调控作用。首先计算出共生模型中的产业水平指数I、生态水平指数E、环境容量指数C等三类基本指数和各省区的两个共生受力指数SI(k)和SE(k),以及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间的共生度指数S(k);然后通过共生受力指数SI(k)、SE(k)的正负号,以及共生度指数S(k)的大小来对中国31个省区的林业生态安全情况判断,计算结果中包括1个红色预警区域、1个橙色预警区域、1个黄色预警区域、5个蓝色预警区域、1个转折型蓝色预警区域,其余22个区域为绿色健康安全区域;最后对9个预警区域进行生态和产业共生模式的类别和原因分析,包括生态受益而产业受损的单利模式、生态受损而产业受益的单利模式、生态和产业互相抑制的竞争模式、生态和产业互利共生模式等四类模式。结果验证了林业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具有将指标体系法与特征指数方法集成的优势,既具有明确的生态经济意义,又具有可以追溯原因的优势;采用的双特征动态判断矩阵可以起到前因性预警和后果性预测作用,对林业生态安全的监测与控制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初步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对2014—2019年中部六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对比分析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借助障碍度公式对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论如下:(1)考察期内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质量水平较低,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进步空间。(2)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分析发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重、种植业结构指数和产品质量水平是制约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子。基于此,提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对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层次分析技术对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在指标层中包含了反映自然、人文和污染等方面的14个指标,用遥感和GIS获取处理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用GIS建立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模型。最后,以市州为单元,利用相关评价模型对自然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压力安全、环境污染压力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等指数进行评价和定级。该研究表明,利用遥感、GIS和AHP能有效地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且结果可示以图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成渝城市群2011—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度,深入剖析了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静态格局和动态演进趋势,并使用障碍度模型测算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有逐年收窄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自然断点分组中,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城市数量少,较低水平和低水平城市数量较多,但随着时间发展较高水平、较低水平城市数量逐渐增加,结构趋近于“橄榄型”;分项指标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子维度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演进趋势,主要准则层障碍因子为创新、开放和共享。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问题,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依据环境承载力理论,围绕生态环境压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承载力3个维度,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分析模型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区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布格局及主要制约要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总体呈现三级分布态势,城际差异明显且稳定,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没有出现显著的同化现象,区域生态安全提升潜力较大;河北省西北部与东南部生态安全态势构成鲜明对比,形成了发展与保护的博弈;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本质上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在京津冀地区的体现;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是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发展及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从生态学的视角引入生态位理论研究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借鉴广义关联度的思想,构建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测度模型。根据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的特征,建立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指标体系,并对青岛市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的综合生态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3年,青岛市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值总体上呈现出递增趋势,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既能测度现实生态值与最适值之间的贴近程度,也能测度现实生态值与最适值相对于测度始点变化速度的接近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