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法兰克福与德国社会学的发展丁智勇德国社会学协会于1909年建立。次年10月在法兰克福召开了首届德国社会学研讨会。新协会的代表大会在当时的商业和社会科学研究院,即现在的法兰克福大学主楼内举行。德国社会学协会首先制订了第一部章程和明确了《纯科学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2.
菲力普·冯贝特曼曾是法兰克福银行大厦的房主,他赞成改良的资本主义.埃尔内尼斯·曼德尔是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现在布鲁塞尔任教,他主张人道的社会主义.1986年9月中旬,他们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了一场公开的辩论.原文载左翼报纸《做什么》,本文根据9月17日《法兰克福评论》报摘译.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广州市行政学院代表团访问了德国法兰克福市政府、法国里昂市政府和大里昂城市共同体办公厅,了解了他们的政府机构运作情况;访问了德国法兰克福市的维斯巴登行政学院分校,法国里昂市的诺纳阿尔卑斯区行政学院,巴黎市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和香港政府的公务员训练处,了解了他们培训公务员的经验和做法;访问了德国法兰克福的市政管理局和电网管理中心、热电厂、证券交易所,法国的标致汽车厂,参观了巴黎的交通、文化设施,了解了他们在市政管理、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历史文物管理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方面的经验;此外,还访问了四所大学(里昂第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一个职业培训中心(法兰克福工商会职业培训中心)。在出访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外国朋友、港澳人士和中国在德、法的留学生,也访问了广州市的一些驻外企业和外派干部,考察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实际情况,既看到它们先进发达的一面,又看到它们一些腐朽的现象,增长了许多见识。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K.O.阿佩尔反对当前存在的贬低规范的、合乎逻辑的或伦理学的思想倾向,试图建立一个新学科: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分析思想中得到启发的“先验的实用主义力。K.O.阿佩尔1922年生于杜塞尔多夫,曾任美因兹大学、基尔大学和萨尔布吕肯大学教授,后来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他在1973年出版了《哲学的变革》(上、下卷)一书,该书1976年以袖珍本再版,这部作品不仅想要起一种总结的作用,而且也期望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先验的实用主义”。K.O.阿佩尔所走的道路代表了德国当代的哲学运动,德国当代哲学果断地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分析思想产生了兴趣,以便拯救和实现摆脱了羁绊的理性主义灵感。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克罗克(Eduard Kroker,汉名罗度华)教授,1913年生于德国弗莱堡,现任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总汇报》主办的《奎尼希施坦因论坛》的主编,同时在法兰克福大学及美菌兹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在1991年2月底为《奎尼希施坦因论坛》创刊10周年纪念会而写的讲演稿,经作者修改后,刊于1992年的《奎尼希施坦因论坛》上,该期的论题是:“进步——人性的指令”。作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西方哲学家,作者谈了对当代世界大势的哲学看法,为我们提供了西方当代思想界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层思考的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现将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国际管理项目"国际管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开发及其对国际政治形态的影响"获得研究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资助。该项目共分八个子项目,由康茨坦茨大学比较政策研究与管理学教授克里斯托夫·尼尔(Christoph Knill)主持,课题组由来自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康茨坦茨、波茨坦等大学的十名国际公共管理领域专家组成。项目从2014年4月开始正式启动,计划历时六年,资助额度达280万欧元。  相似文献   

7.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陈振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方面。从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出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相似文献   

8.
由于时代境遇和问题关注的共通性,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法兰克福学派的新型人学立场,有助于我们确立现代性建构的合理价值;法兰克福学派所具有的"反思启蒙"与"重新启蒙"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我们调整现代性建构的致思方向;法兰克福学派所确立的"超越现代性"与"重建现代性"的实践目标,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性建构的方向;法兰克福学派融批判与建构于一炉的研究方式,有助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业界闻名的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展是光影的盛宴,是众多行业内人士和对家居、灯具感兴趣的人士的视觉狂欢。图为正在棕榈园举行的法兰克福声光影艺术秀,该活动将持续至1月20日。这是2018年12月1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棕榈园拍摄的部分声光影艺术喷泉和声光影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用批判目光审视历史的范例——艺术史家E.H.贡布里希荣获法兰克福歌德奖〔德〕D.巴尔-褒根叙茨朱光译王滨滨校法兰克福歌德奖的获得者,首次是一个艺术史家。维也纳人恩斯特·H.贡布里希在法兰克福的保罗大教堂得到50000马克奖金的嘉奖——前一天是诗人(指...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兰克福学派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思想或学术体系而出现的。恰当地讲 ,法兰克福学派是在 2 0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阐述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一种批判话语 ,法兰克福学派无疑是以批判来寻求答案。这种批判的最深刻意义就在于与占主导统治地位的思想和理论传统进行彻底的决裂 ,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为理论依据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和社会学家,1929年6月18日出生在德国的杜塞多夫.他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属该派第二代),是一位多产的著作家.虽然从表面上看,哈贝马斯不是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培养出来的,但是,当他初露头角时,就表明了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信徒.他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奥曼的博弈论及其经济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伯特·奥曼 (RobertJ.Aumann) 1 930年 6月出生于法兰克福 ,1 95 0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之后 ,又于 1 95 2年和 1 95 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1 966年 ,罗伯特·奥曼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 ,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他担任多家专业杂志社的编辑 ,如《国际对策论杂志》、《数理经济学杂志》、《经济学理论杂志》、《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应用数…  相似文献   

14.
凯尔纳这本雄心勃勃、对读者颇有启发的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理论”的概貌,而且实现了作者最初确定的目标——既对批判理论进行客观的分析,又在全书中运用这种批判理论。这样做显然有相当的难度,其部分原因在于批判理论是由法兰克福学派(凯尔纳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并没有一直留在法兰克福这种有些牵强的理由而避免使用这一名词)的各个思想家共同创立的,而这些在理论上各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间又常常争论不休。作者对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弗洛姆、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论述较多,而对洛文塔尔、波洛克、诺伊曼以及在法兰克福学派中不占重要地位的W.本亚明的论述则较为简略,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一论题范围广大、内容庞杂,另一方面是由于凯尔纳面临着历史语境不断变化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5.
茨阿波夫教授简历陈黎编写沃尔夫冈·茨阿波夫(WolfgangZapf),男,德国人,1937年出生于德国中西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1957年至1961年在法兰克福、汉堡和科伦上学,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主要学习方向是市场研究和工业社会学。1961年他从法...  相似文献   

16.
控制自然还是控制人?─—评莱斯著《自然的控制》潘天群威廉·莱斯(WillianLeiss)作为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马尔库塞的弟子,承接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主题,即研究和批判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的侵犯。他在其所著《自然的控制》中认为,西方社会是基本于...  相似文献   

17.
在批判理论的道路上——关于德国著名学者彼得·比格尔周宪在当代德国思想界,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仍是一个很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派别。霍克海姆、阿多尔诺、马尔库塞这些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者的思想,不断被后人重新解释、批判和反思;而哈贝马斯作为第二...  相似文献   

18.
<正>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尤其是社会哲学及方法论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影响,可与韦伯等媲美,正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哈贝马斯1929年出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曾在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哈贝马斯著述颇丰。择其要者,有:《社会舆论的结构》(1962);《理论与实践》(1963);《社会科学的逻辑》(1968);《认识与人的利益》(1968);《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文化与批判》(1973);《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63);《重构历史唯物主义》(1976);《交往行为理论》(1982);《现代性的哲学辩述》(1987)等。  相似文献   

19.
赫伯特·马尔库塞生于德国 ,创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3 4年为躲避纳粹 ,成为美国公民。曾在哈佛等大学任教 ,1965年成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哲学教授。他以综合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著称于世。本文作者W .W .舒马赫是德裔丹麦著名语言学家 (193 9~ ) ,本刊 2 0 0 2年第 3期发表了《〈赤裸裸的语言学家〉与维尔弗里德·舒马赫》 ,从中可以看出他一贯批评美国乔姆斯基一派学者。本文介绍了马尔库塞反对包括乔姆斯基在内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派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绝对的法原则》(Kategorischc Rechtsprinzipien美茵河畔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90年,431页)是瑞士弗莱堡大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学国际研究所所长O.赫费教授继1987年的《政治的合理性》(Politische Gerechtigkeit)一书之后出版的又一本重要的法哲学-伦理学著作。全书共三部分,14章。第一部分围绕人权和未来社会论述绝对的法原则及其与现代精神的关系;第二部分以伦理、法和国家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例如禁止虚假的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