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萍彭飞 《职业》2018,(19):9-11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位于被誉为"小上海"的皖西北明星城市界首市,是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以质量树品牌"作为工作重心,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宗旨,把"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适应能力强"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创新发展,稳定发展,科学发展,走多元化办学之路,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2015年招生993人,2016年招生1012人,2017年招生1297人,实现了招生数量的连年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2.
李海涛 《职业》2023,(3):4-7
重庆市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立校之本,坚持学生技能培养、教师技能提升、重庆市城市管理行业人才培训为主的办学目标,近3年来,学校共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12 500余人次,为重庆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输送了一大批基层一线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刚三  张秀兰 《职业》2012,(15):16-17
吉林机械工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吉林市第一机械厂技工学校。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以培养机械类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办学目标,办学几十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学校秉承"厚德博技,勤业进取"的校训精神,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4.
何亚虹 《职业》2013,(2):99-100
本文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明确了现代技能人才的定义,提出了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涛 《职业》2017,(21):99-100
中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让思想品德教育走在知识技能教育的前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通过健全德育体系、注重养成习惯、开展多种文体活动,不断汇聚校园正能量,着力培养德技双优、积极向上的优秀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张雪萍  王健宇 《职业》2024,(6):32-35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首钢技师学院坚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推动学校育人质量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刘清 《职业》2022,(11):8-10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探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鲁班技能节等专业技能比赛、师生作品共建等形式,协同提高学生的思想、技能、品德等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建筑行业人才。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将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了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同时也实现了思政教育中的技术技能提升,实现了课程思政的转型与技术技能课程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1,(27):186-F0004
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以"厚德精技"为办学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特色管理和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坚持"做人教育"与"技能教学"并重的育人理念,围绕"学会做人,注重技能,  相似文献   

9.
黄仁胜 《职业》2011,(30):26-2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起到了引领职业学校教学方向的作用,“普教有高考,职教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成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已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舒玲玲 《职业》2012,(12):11
为了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新引擎"的定位能够实至名归,为了实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使命,创办于2003年的杭州市余杭区技工学校紧跟技工教育发展的大潮流,九年辛苦求索,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以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阶段性发展目标,后发先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善国  宁向辉 《职业》2013,(6):16-18
安徽省广德县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盛产毛竹、板栗,被誉为"竹海栗乡"。在这座秀丽的皖南山城,有一所知名学府——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近年来,该校以一流的办学水平、雄厚的软硬件实力、优越的毕业安置条件和持久的就业跟踪服务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剖析该校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人才"这个关键词多次出现。从"人才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到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先行战略在该校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观念:人才引领发展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针对工作点多面广,既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又肩负着培育技能人才任务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有力 《职业》2017,(1):85-86
大连市技师学院是一所重点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的学校.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以德育人,技能立业"的校训,坚持"学生自豪,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魏国权 《职业》2022,(20):85-87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状,本文提出建立中职德育“五环”联动管理机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中职学校德育“三全”育人体系,找到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优化路径,更新学校德育理念,构建德育体系,拓展德育渠道,形成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企业共同育人的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先芳  邓志忠 《职业》2015,(3):12-14
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技师学院,襄阳技师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市场需求、产教融合原则,注重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培养质量,突显办学特色,大力发展襄阳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钱金星 《职业》2011,(29):74-75
四年前,绍兴市职教中心的领导和教师在讨论如何让学校在内涵式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和新的举措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达成了树"身正技高"校风、立"技能强校"方略,向职业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共识。于是,探索中职学校"技能领雁工程"建设从萌念到谋划、从思绪到行动便由此诞生。通过四年来连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一整套中职学校“技能领雁工程”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并在绍兴市职教中心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敖夏 《职业》2023,(5):93-96
<正>建筑是凝固时间的艺术,是历史文脉的载体。坐落于南湖红船旁的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近四十年来凭借深厚的专业和文化底蕴,坚持传承鲁班之术、工匠精神,同时通过自身的建设发展,赓续红船精神,办好品质职教。学校秉持“明德厚生、笃学强技”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勇担当、善学习、精技能、会审美、敢创新、能发展”的建筑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刘红方 《公关世界》2023,(3):133-134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质和量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中,青年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高职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上存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立德树人使命感不强等情况。要通过建立立德树人一体化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师德培训、建立科学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动新时代高职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育取得实效,助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李亮 《职业》2011,(36):182-182
一、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意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好检验。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7,(6)
〇一二基地高级技工学校原为航空工业部部属学校,现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学校作为行业、企业办学,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培养合格技术工人为办学宗旨,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适用的高技能人才,既为行业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2004年经中航二集团推荐,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个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钟祥市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始建于1980年,位于汉江之滨、嘉靖故里,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得湖北省特色技工学校、湖北省人社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技工院校自身建设优胜单位、湖北省职业培训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占地238亩、投资6.69亿元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计划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社会和企业为宗旨,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根本,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稳步走“长短结合、多元办学”之路,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中高级专业技能人才近3万名,开展各类短期培训7万多人次,用40多年的实干、创新书写了钟祥市技工教育发展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