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老思想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老之学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初,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诸方面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国古代思想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自1973年以来,由于《黄老帛书》的出土,学术界关于黄老思想源流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深入展开。考察黄老之学的源流,我们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与衰落  相似文献   

2.
从《二年律令》看儒家思想对西汉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赵璐 《人文杂志》2004,(4):136-140
从 1 983年荆江市荆江县张家山出土的《二年律令》这一部真切反映西汉初年社会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来看 ,它体现出了不少儒家思想和儒家伦理观念 ,虽然西汉统治者在汉初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中推行黄老之学 ,实行的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 ,但从律令所反映的情况来看 ,儒家学说也已很大程度深入到汉初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中 ,在治国理政驭民这个大课题上 ,西汉王朝实际上采取的从实际出发 ,利用各家学说予以综合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等新出土资料相继问世,这些资料对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儒家角度看,出土资料为《易》经典化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点。郭店楚简《六德》和上博楚简《周易》的发现,证明了战国前期《易》已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的经典化和秦始皇的焚书及挟书律完全没有关系。从道家角度看,以前,具备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只见于《老子》,但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上博楚简《恒先》的发现,证实了战国前期还存在着好几种带有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日本研究者对新出土资料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只有第三种敢于大胆纠正过去思想史研究中的谬误。  相似文献   

4.
黄老之学,黄即黄帝,老即老子,黄老合体,构成所谓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曾经给汉初带来了几十年的安宁、稳定,并引起了后世统治者的仰慕与效仿。但由于假托黄帝以立言的所谓黄帝之书久已失佚,只剩下五千言的《老子》,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只知老学而不知黄学,给黄老学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一九七三年底,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黄老帛  相似文献   

5.
范蠡生平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于春秋末期、战国初年的范蠡 ,先前不大为学术界所重视 ,但近几十年 ,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入 ,特别是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等地下资料的不断发现 ,学术界日益感觉到了范蠡的重要性。   1990年 ,李学勤先生曾指出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因袭了《越语》 ,所以“《越语下》又应该比《黄帝书》早一个时期”。“如果《黄帝书》确不迟于战国中期 ,《越语下》就当是战国前期的作品 ,和范蠡的时代相近 ,其所述范蠡的思想应该是接近实际的。”①1992年 ,陈鼓应先生也认为 :“范蠡可能是黄老之学的创始者 ,也可能是老学到黄老之学的重要中间…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老子》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性著作。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言简意赅、含义深奥的哲理诗,也是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据以讲求治道治术和制订战略策略所必读必备的教科书。因此,人们要想弄清老子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老子》一书。而要研究《老子》书和老子思想,又必须首先弄清老子生活在哪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黄帝四经》是研究西汉初期“黄老之治”的重要文献 ,但不能仅用《黄帝四经》来说明西汉初期的黄学 ,还应从《史记》等文献中来勾沉黄学 ,明确汉初的黄学还包括“阴阳”、“五德终始”、“五德相胜”、“五色帝”、“正律历”等学说 ,及有关黄帝的偶像崇拜。汉初“黄老之治”的奠基人虽是师承盖公的曹参 ,但始作俑者是刘邦 ,刘邦是西汉中央最早接受并倡导黄学的人 ,曹参是受刘邦的影响才学黄老的。先秦无“黄老”一词 ,先秦的“黄老”与汉初的“黄老”内涵有别 ,只是指一般黄学。司马迁虽说过申子、慎到曾学“黄老” ,“河上丈人”在战国中期传过“黄老” ,但申子、慎到所学的“黄老”与“河上丈人”所传的“黄老” ,不能认定就是《黄帝四经》。《十六经》中的“黔首”一词不产生于春秋末期 ,而是战国后期 ,该文两用“黔首”说明其产生年代在秦统一后。《黄帝四经》非一人所撰 ,也非一时所撰 ,撰写者与编者不是同一个人。《黄帝四经》的成书年代当在汉初 ,编者可能是盖公。认为《黄帝四经》的学术性质为道家 ,是因袭了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关于百家划分问题的错误。道家的政治思想是“德” ,准确的内涵应是“德道家” ,《黄帝四经》的政治思想不是“德” ,而是“法” ,所以它应属法家。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中国哲学史这门传统学科继续焕发青春的活力,学术界巳探索多年,路子不外乎两条:引进新方法,开拓新园地。吴光同志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以下简称《通论》),可以说,是在老问题上开拓了一块新园地。 说它是老问题,因为不仅清人王夫之、章学诚已对黄老思想作过评析,而且前辈学者顾颉刚、罗根泽、张心澂、钱穆、郭沫若等也对道家的源流和著作做过许多考释、纠谬工  相似文献   

9.
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出土是 2 0世纪中国老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人们首次得以使用地下材料研究老子 ,老学研究出现了新气象、新特点。帛书《老子》在出土之际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并出现了一批初步的研究成果。 80年代以后 ,其研究逐渐深入、系统 ,学术界对帛书《老子》的价值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肯定它确实可以订正今本的章次错乱及文字的衍夺讹倒等等 ,对于《老子》一书的复原、畅读和确解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 ,过去许多人均据通行本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语 ,论及此乃老子帝王术的中心 ,但帛书甲、乙…  相似文献   

10.
在汉初确立大一统国家统治思想形态问题上,黄老之学主张兼收并蓄,而其所以可能需要有道和道家的独尊。“小察”与“大理”之分是以道独尊的天道依据,人欲可因论则是道家独尊的人道依据。然而理论和现实的制约使得道家的虚体式的独尊不可能成为理想的统治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庄子本人与黄老之学在思想气质上存在差异,不能表明整个庄子之学与黄老之学在思想内容上无所交互,因为在思想史上与黄老之学同期且真正参与百家争鸣的并非庄子本人,而是传承与发展了庄子本人之学的庄子后学。如果说《庄子》内篇中较少庄子本人与黄老道家之联系,那么《庄子·天道》诸篇中庄子后学尤其是"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对黄老之学"君无为而臣有为"以及援"礼"入"道"、道法结合等思想的吸收和推进则显而易见。"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不仅构建了"天道—无为—(君)主—本—要"与"人道—有为—(人)臣—末—详"两大观念域,还引入"德"等观念使此二域得以有效连接,作为庄子后学与黄老之学思想交互的理论结果,其表明庄子后学与黄老之学在战国中后期的确有过思想层面之碰撞与交汇。  相似文献   

12.
帛《易》六十四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帛书《周易》的出土,不仅为周易学增添了新的史料,同时也为研究周易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拟对帛书《六十四卦》所揭示的某些问题,谈点刍荛之见,祈望引起讨论。一、关于卦序帛书六十四卦和今本六十四卦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其卦序殊异。  相似文献   

13.
《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与《老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墓竹简》的问世,预示着思想史领域新一轮解释革命的即将到来。人们能读到如此大量的秦以前下葬的先秦典籍,这恐怕是继“汲家竹书”后的第二次。其意义,其价值,已不言自明。据发掘部门整理,这次出土的竹简,可分成十六篇,除了意义重大的十四篇儒家内容外,还有两篇极引人注目的道家文书,即《老子》(甲、乙、丙)和《太一生水》(拟名)。因传世本《老子》再生于焚书后,故可信度问题一直令人担忧,1973年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尽管行文古拙,抄写年代更接近于原著成书年代,但由于下葬年代均在“挟书律”后.故很多地…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诗经》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已经汗牛充栋,但王长华、易卫华《〈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的出版,依然让读者眼前一亮。因为这部关于《毛诗》学的专门著述,是一部并未止步于文本分析和史料梳理,而是通过《毛诗》学的发展与演变来探讨中国文化精神的专著,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以探讨中国文化精神为旨归。一部专著的视野决定其研究高度。汉初,三百零五篇《诗》、《诗》大小  相似文献   

15.
谈祝融八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由于“楚文化”研究的开展,楚人的起源问题重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楚帛书中“祝融”一名的发现,为探讨这个问题提出了重要线索。这里说的楚帛书,指解放前从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座战国晚期木椁墓出土的帛书,过去多称之为“缯书”。这件帛书现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九四四年,蔡季襄在《晚周缯书考证》中最早刊出了帛书的摹本,此后又有几种摹本发表,但这些本子凭目力临写,不免有出入参差之处。一九七三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了巴纳的《楚帛书研究》第二部,书中有用新技术拍摄的帛书照片,比较清晰,可以多认出许多字。“祝融”就是这样被发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潘志锋 《河北学刊》2007,27(1):60-63
由于慎到思想中道法兼容,学术界对他的学派定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虽说《史记》早就明言“慎到本于黄老”,但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黄帝四经》之前,人们对“黄老”的认识非常模糊,从而误把“黄老之学”等同于道家学说。随着对黄老家研究的日渐深入,慎到的真面目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试图把学术界曾存在的争论观点做一总结,笔者认为,慎到的思想形成不存在由道入法的转变过程,其原本就是道法兼容的黄老家,慎到的学说特点体现为:吸收道家思想对法家理论进行本原化论证。  相似文献   

17.
一秦始皇实行“法治”,理论上用的是韩非的“刑名”之学.汉初,儒学虽略有抬头,实际上作为政治指导思想的,还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秦始皇的“法治”,曾经给儒学以毁灭性的打击.汉初的“黄老之学”,又一次排斥了儒学.曹参为齐相,抛弃了“故诸儒以百数.”(《史记·曹相国世家》)汉文帝时虽有博士七十余人,但也只是“县官侍问”的闲职而已.这种情况延续绵远,一直到了西汉中期,汉武帝还不无感慨地说:“礼崩乐坏,朕甚悯焉.”(《汉书·儒林传)针对着“礼崩乐坏”的局面,贾谊竭力提倡礼、乐,企图把汉朝的统治挽回到以礼、乐治天下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诸子略·小说家"在《汉书·艺文志》中是一个学术概念。但"小说家"作为学说,并不具有统一成熟的思想倾向;"小说"作为汉代藏书之一类,也似乎是包罗万象的大杂烩。从《汉志》"小说家"依附于道家而又儒、道、方士文化杂糅的现象,考察出其所谓"小说"是汉代黄老之学和新儒学影响下的产物,是汉代大规模制度、文化建设催生的不合经艺之作。  相似文献   

19.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见一九七七年《文物》第一期。所谓《春秋事语》,是整理小组根据其内容记载春秋时代的事实而命名的。又因为其事实多见于现在流行的《左传》一书,整理小组的《释文》(见同上),只谓《春秋事语》的某件事见于《左传》的某年。这是认为《左传》在前,《事语》在后的。因他没有谈到这两部书的成书时代及孰先孰后的鉴定。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写了“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和《左传》的事、语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卢旭 《船山学刊》2011,(2):110-113
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经董仲舒改造的汉代新儒学曲折地彰显出道家基质。魏晋之际,儒道互济、阴阳表里。作为“竹林玄学”的领袖,阮籍“由儒入道”,以儒道价值认同的进路通达玄学;嵇康“非儒弘道”,以重估儒家价值的进路展开其玄学思想理路。阮籍与嵇康殊途同归的哲学进路折射出魏晋玄学生发于先秦以降儒道互济的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