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创立演驿逻辑、培根批判亚氏逻辑提出归纳逻辑,到莱布尼兹肯定亚氏逻辑提出逻辑的数学形式的发展方向,预示着新的逻辑方法的形成.新逻辑方法的形成,对哲学方法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西方哲学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换之一的"语言转向"就是借助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传统哲学问题进行改造,它给当代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法,这种逻辑方法也是现实哲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信用研究的逻辑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家瑶 《浙江学刊》2005,(3):186-189
从经济关系与伦理关系的统一中认识信用关系是信用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上把握信用生成基础以及从原有观念作用机制与现实社会变化发展实践的尖锐冲突中分析信用缺失根源是信用研究的基本逻辑行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制度和环境要求中思考信用重建是信用研究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3.
宁莉娜 《求是学刊》2002,29(6):51-55
逻辑方法曾囿于哲学视野之内 ,为哲学论证服务 ;外化于哲学视野的逻辑方法 ,发展成为哲学分析的有效工具 ;现代逻辑以特有的形式化分析方法 ,改变了哲学的发展方向。对哲学进行逻辑分析、对逻辑进行哲学反思 ,构成了 2 0世纪逻辑与哲学多姿多彩的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4.
王晶雄 《社科纵横》2012,(10):149-150
讲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诚信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诚信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诚信缺失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在于我们缺少作为市场经济重要基础的理性主义文化。逻辑学是理性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青年学生中加强逻辑教学,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理性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品德。  相似文献   

5.
逻辑与怀疑--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存之 《求是学刊》2004,31(5):46-51
“可说的东西”和“不可说的东西”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为思想的表达划的界限 ,逻辑与怀疑同构其中。实在论、遵从逻辑语法的语言记号、记号的指谓前提是构造《逻辑哲学论》的脚手架 ,但它们因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而表达着《逻辑哲学论》的怀疑 ,《逻辑哲学论》所内涵的怀疑及对不可说的东西的承诺决定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主题 ,从而成为维特根斯坦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下工程硕士培养照搬学术研究生模式,造成工程硕士学术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职业素养欠缺、岗位适应性差等问题,该文借鉴麻省理工学院(MIT)本科的培养理念,对研究生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把学生心理逻辑作为主线,打破学科壁垒,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现工程逻辑和心理逻辑的融合,让学科逻辑与工程逻辑真正体现在教学体系中.这些改革举措突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行业发展,探索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认为"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充分而坚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历史逻辑上,"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理解与把握"两个维护"的这三重逻辑的深刻意蕴,是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是否有逻辑问题的争论焦点在于中国古代是否有必然推理。中国逻辑史研究者对该问题的回应多为描述性论证,而鲜有实证研究。以《九章算术》开方术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开方术中的必然推理机制是科技推类推理,其推理程序为:一,立类;二,寻同;三,推类得值域;四,对余数反复适用上述三步,直至得出需要的结果。中国逻辑必然推理机制的证成,为中国古代逻辑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
逻辑与自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逻辑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现代逻辑是用形式语言表述的.这种观点暗示着现代逻辑不能解决自然语言中的问题,而传统逻辑能够解决.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虽然有形式方而的区别,但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句法和语义的: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谓词结构.由此区别出发,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形成了对自然语言的不同解释.而后者的能力无疑更强.  相似文献   

10.
王路  张立娜 《求是学刊》2007,34(3):5-11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逻辑学”是国内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其中,“没有逻辑”说还分为绝对论者和相对论者:绝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形式的逻辑;相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但只有非形式逻辑。之所以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由于双方对什么是逻辑有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中西逻辑学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种统一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逻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穆勒逻辑观反映了英国社会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价值体系重建的要求,表现出人在认知与选择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在穆勒那里,逻辑既是科学认识、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内蕴着对社会发展与人的生存方式不可或缺的思想力量,具有滋养人文情怀、规约公共理性的特质,是人们论证思想、智慧交往以及理性自由的必然选择。显然,穆勒逻辑观旨在激发人们对逻辑精神的深度认知、彰显逻辑精神的公共意识、追求逻辑精神的思想价值。挖掘并呈现穆勒逻辑观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追求,对于发挥逻辑精神所特有的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作用,进而为社会发展奠定公共理性基础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8,(3):45-51
先秦法家鲜明的统治逻辑奠定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专制政治理论的基石,后世的制度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表现出一种路径依赖,传统的统治逻辑不可比避免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的过去与现在。中国正在经历从统治逻辑向治理逻辑的嬗变,厘清法家的统治逻辑内在机理,剥离其中的痼弊,从逻辑的起点、哲学基础、主体、手段、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等方面进行现代性重塑,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清涛 《社科纵横》2010,(2):120-122
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和逻辑中介的准确确定是该理论体系严密科学性的根本保证。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都是从逻辑起点出发,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展开,逐个层次构筑起来的逻辑体系。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逻辑起点,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逻辑终点,而革命的实践则是贯通马克思学说逻辑起点、逻辑终点的逻辑中介。马克思学说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和逻辑中介的准确定位是构筑科学的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前提,也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发展一脉相承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4.
孙力 《学术交流》2005,(12):171-173
当代话语分析从认知与逻辑的角度对话语的构建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话语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话语的语义与信息内容是心理层次表征的体现。运用命题对心理层次划分可以反应话语的结构。逻辑哲学语言学对话语进行分析也有较长的历史,从传统的逻辑三段论到当今的命题方法,对话语分析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是自觉引进和传播西方逻辑方法、在中国确立逻辑观念的第一人.他的逻辑观是近代西方逻辑方法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相契合的产物,集中反映在<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两部译著中.严复逻辑思想凸显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自觉反思、自我批判以及主动创新意识,表现出借原著译介开启民智、以案语独白言说意愿、用逻辑话语融通中西等托译言志的语用特征.其价值指向是为思维变革提供有效方法、为文化革新寻求基本方略、为促进哲学变革锻造有力工具、为强国富民导入科学精神.严复将西方逻辑方法带入国人视野,并与中国现实的社会境遇相关照,这对当下中国逻辑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思辨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理论路径,思辨的路径以一些抽象的本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将社会行动的逻辑还原为抽象本质之间的关联;实践的路径则是从实践的具体情境出发考察社会行动,将社会行动看做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互动过程;对比韦伯和余英时关于经济伦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实践的逻辑是更为恰当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对经济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说国家调节是经济法的逻辑起点,理由在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起始范畴,它包含经济法研究对象一切矛盾萌芽的规定性,从国家调节可推演出经济法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其它范畴、命题,它是经济法历史起点的反映,符合经济法发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穆勒提出的逻辑方法,以自然科学发展为基础,与其幸福观、自由观相关联,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相容性、逻辑方法与社会生活的会通性.穆勒逻辑思想所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与严复开启民智的文化启蒙思想相契合,对中国近现代逻辑观生成、文化革新乃至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逻辑,在古代是人们诉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指导人们正确论辩、反驳诡辩、认识真理为目的,创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体系。在近现代,逻辑成为人们话语解析的样式,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是逻辑学的一大贡献。当代逻辑成为思维整合的方法,逻辑思维已不只是反映对象的现状、追溯思维实践的过去,而是存在于人类如何把握事物本质、事物之间关系的对话活动中,揭示出逻辑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交往方式。当代逻辑回归交往世界,是逻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多元思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卢黄熙  郭继民 《探求》2006,(1):73-76
朱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但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而且逻辑严谨。朱子理学的逻辑统一主要体现在:宇宙观及其内部的逻辑统一;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逻辑统一;人性论与历史观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