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上海改造、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先进、文化发达、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商业城市和重要口岸,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要达到这个战略目标,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动结构,为实现产值翻两番铺平道路。 产业结构,着重探讨重、轻工业间的发展比例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天津召开了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厦门、深圳等沿海八城市经济问题讨论会。会议对如何发挥沿海城市的作用,使它们在实现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中多作贡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现将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需要大量消费品满足多种多样的需要。因此,我认为上海的轻工业(大轻工)发展的战略恩想可以设想是三个并举:内外销并举、中高档产品并举、老产业改造与新产业建设并举。当然,讲并举并不是要同比例增长。理由有以下四条:  相似文献   

4.
从1991年到2000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国民经济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宏伟而艰巨的目标。要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际,必须进一步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特别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这是一个鼓午人心的宏伟战略目标,它展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灿烂前景。 党中央提出的这个宏伟战略目标,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和科学的测算后确定的。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它既不是急于求成,也不是无所作为,既切合实际,而又富有远见,它与过去“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的“高指标”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战略目标。 党中央提出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个宏伟的经济建设战略目标,在我区是否也能够实现呢?最近,我们根据三十多年来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情况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国家今后对我区经济建设的安排进行测算,认为到二○○○年,我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是有可能实现的。一九八○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为95亿元,到二○○○年,只要达到380亿元,就实现了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说,从一九八○年的今后二十年,我区工农业总产值如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大制定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纲领中,把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力争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并确定了实现这个目标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和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教育、科学问题的战略重点,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重大决策,振奋人心,非常正确。为实现这个宏伟战略目标而奋斗,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1996年──2010年是福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省六届党代会提出在这时期内要建立起比较完善、并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在1996年实现比1980年翻三番的基础上再翻两番,城乡居民生活接近或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成为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地区。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宏伟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是取决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先行工程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瓶颈”制约能否获得根本解…  相似文献   

8.
对无锡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陈璧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全党和全国人民有两大奋斗目标。一个是发展的目标,使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达到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另一个是改革的目标,要初...  相似文献   

9.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对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大确定,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的问题。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原则,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今后二十年战略目标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兰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又是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现在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一个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今后将建设成为一个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为了加速兰州城市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对兰州城市的崛起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简要的分析,看看它有那些适于发展的有利条件,以便进一步去利用它、发展它、从而实现兰州市总体规划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对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大文件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现代化经济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党中央制定了到本世纪末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有关战略全局的正确方针。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将保证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顺利地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国际化是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经过半个多世纪开发建设,大庆已处于现代化中期和国际化初期阶段,推进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大庆实际,从打牢体制的战略性保障、营造良好环境的战略性基础、突出政策导向的战略性优势和实现大事件引领的战略性驱动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现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沿海发达地区具有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明显优势,近期苏南地区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个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开启了现代化真正落在区域上的具体行动。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分析苏南地区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诊断新形势下苏南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全面引入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思想,据此从四个方面构建了苏南地区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是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固定资产的数量与日俱增。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折旧的经济意义,实事求是地解决目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实现党的十二大所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追求经济增长到加速体制转换──九十年代后期江苏经济发展的新思路陆家骝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有两个: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即以不变价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比1980年的水平翻两番,二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庄严宣布:“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中,我国经济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费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党中央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作出的战略决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实现战略目标要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同时又是十分艰巨的,要求我们积极奋斗,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要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通常是指部门结构,有时也包括产品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一幅宏伟的蓝图,确定了二十年内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点、步骤和措施。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十二大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指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这一宏伟目标,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把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列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点,紧接着又明确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把发展与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