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乾嘉年间,诗歌领域流派众多,门户之见盛行.张问陶面对当时诗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反对模拟,反对规唐模宋.他说:“文章体制本天性,只让通才有性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二绝句》)他的诗歌主张,主要反映在《论文八首》、《论诗十二绝句》、《颇有谓予诗学随园者笑而赋此》、《重检记日诗稿自题十绝句》等诗篇中(见《船山诗草》卷九、卷十一、卷十三).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先生对诗歌一向自称为“外行”,还说不喜欢作新诗,也不喜欢作古诗。其实他在这谦逊的态度之中,却隐藏着对诗歌高度的热爱:他从诗的创作到诗的理论,有着多面性的活动;特别是他的诗歌理论与批评,是他的文艺思想的一个构成部份,与他一生文学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始终是面对现实。鲁迅先生的诗论与诗评,是他认识现实与批判现实的一个方面。他不是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家,也不是自我陶醉的诗人。他的诗歌活动,也可说是整个文艺活动,是出自爱国主义的热情与改造世界的抱负,如他提到他最初论诗的意图:“‘介绍波兰诗人’,还在三十年前,始于我的摩罗诗力说。那时满清宰华,汉民受制,中国境遇,颇类波兰,读其诗歌,  相似文献   

3.
“九叶”诗派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一个高度自觉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本文从两个视角对“九叶”诗派进行分析:一、诗歌理论与文学批评;二、创作实践与艺术风格。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九叶”诗派之所以在时隔30余年后得以重新浮出历史地表为时代所认可,就在于它那高度自觉的现代主义意识与追求深度经验的先锋风格和新时期的诗歌期待视野产生了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4.
有宋一代,理学盛行。理学家们在经营道学之余,也常常吟咏一二,因此也形成了一个理学诗派。其中有一位特别喜欢写且产量也多的,就是《伊川击壤集》的作者,北宋理学大家邵雍(尧夫)。《伊川击壤集》20卷,存诗1583首,比朱熹还多200首,是宋代理学家中存诗最多的。《伊川击壤集》中有不少好诗,有的吟咏性情,描绘自然风光,真情感人;有的寓哲理于情景之中,富有理趣,并且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5.
一清代初年,文化思想上的斗争极显尖锐。处在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统治者为从思想文化两方面进行钳制,对文人学士镇压与怀柔并施,血腥的文字狱与冠冕堂皇的“博学鸿词科”双管齐下,致使不少文人学士或埋头故纸,从事于考据训诂,或尽量回避现实斗争风浪。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又大肆提倡程朱理学,极力遏止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出的一种跟封建传统观念相抵牾的文学创作新倾向,于是文坛生机凋零,复古主义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6.
张船山(1764——1814年)名问陶,字仲冶,四川遂宁人,出身名门世家,高祖张鹏翮系康熙朝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然中道衰落,家无恒产,船山出世后,家境相当贫寒,在他十五岁时,全家离开四川,寄居湖北汉阳。少年时期的张船山,过早忧患备尝,已有“拳曲乾坤窄”之叹了。 在厄运面前,船山知难而上,昂首高吟“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他奋发攻读,准备应试。在当时,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较之荫封或捐班,是一条比较正派的入仕途径。船山从二十一岁开始,三赴京师应考,“半肩行李半肩书”,伴着铃声、车尘、帆影,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相似文献   

7.
浙派诗歌理论及其渊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中期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以重“学”与重“清”为核心建构起了自己流派的诗歌理论,但其诗歌理论并非渊源于学界所常提及的“淅派文艺源头”——黄宗羲与查慎行.而是源于常因“反宋”而被摈之浙派诗歌发展流程之外的朱彝尊。  相似文献   

8.
陈子昂认识到文学的教化作用,重视文学内容对社会的影响,针对南朝绮丽柔靡的诗风,鲜明地提出了以兴寄、风骨为中心的文学革新理论,并在创作上实践了这种新的理论,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梦阳诗歌的艺术渊源,以往学者多从理论上进行了辨析和考论,正本清源,还原了李梦阳诗学理论的本来面目.本文拟从创作实践角度对李梦阳诗歌艺术渊源再行探讨.本文认为,李梦阳的诗歌是对前朝历代诗歌艺术传统的全面继承和学习.在情感内涵上表现出对<诗经>抒情言志传统和"风雅"精神的有力继承;在创作思想上表现出对乐府诗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格外倾慕和青睐;就具体字句运用来讲则主要是对唐诗字句技巧的学习和摹仿,但在学习摹仿具体技巧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唐诗、杜诗的内容、风格和精神实质.李梦阳诗歌复古革新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复兴古诗的审美本性,二是复兴古诗的风教传统.  相似文献   

10.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诗在经历了浪漫主义的散漫,格律诗的僵化,象征主义的晦涩、怪异后,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融汇既往新诗优点和长处的现代主义诗歌诞生了,以戴望舒、梁宗岱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人大胆探索实践,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考察艾青的诗歌创作实践,对其诗歌意象理论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意境观是对中国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和自己诗词创作经验的正确的理论概括。意境理论是对中国诗歌创作创新的理论概括。“兴”中意象的独立性及其创造性组合,形成意象的虚实关系,是意境诞生的前提条件,是诗形成言外之意,韵味无穷的奥秘所在。毛泽东强调意境要高尚,从动态营造意象,写出事物的性格,使之“有变化”,“见出诗之波澜”。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善于营造意象,构成意境,因而意蕴丰富,意味无穷,富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威廉、华兹华斯的早期诗歌及特点和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原因,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能更好理解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印度近现代诗哲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曾经引起过世界轰动的画家。伴随着其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他还发表了许多独特的关于绘画艺术的真知灼见———以有限表达无限是泰戈尔对艺术的基本观点。泰戈尔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其艺术美观的具体展示,是"美在和谐、统一"的美学观在绘画艺术领域的演绎。  相似文献   

16.
柳梦寅是朝鲜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於于野谈》是研究李朝中期文化思想和文学、美学观点的可贵资料。《於于野谈》卷三《学艺篇》中论诗的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较集中地阐明了柳梦寅的诗歌理论,即在诗歌本质上强调“诗者言志”,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博学而后才可以作诗,在诗歌的功用方面认为诗关讽教、不平则鸣,而在诗歌的批评方面则以唐诗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选择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郁达夫及其小说创作,不仅因为道德思考是认识其人其文的焦点问题之一,还在于伦理精神是其人其文与民族文化关系的深层内容.而这两个方面,在郁达夫研究中都有待于继续开掘.  相似文献   

18.
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的总结者。  相似文献   

19.
论叶燮的《原诗》及其诗歌理论〔德〕卜松山(KarlHeinzPohl)著王文兵译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与文学理论的繁荣极少有巧合之时,通常是在诗歌繁荣之后才出现对诗歌的反应。如所周知,六朝后期文学批评的第一次繁荣就是对此前汉、魏、晋三朝诗歌兴盛所作...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的诗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对于文学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也常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在这方面遗留给我们的文字虽然不多,但若能细加分析,则无论是加深理解他的作品,还是全面了解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和文学批评,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刘禹锡看来,诗歌与政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说:“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所谓“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