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弱胜强败的战争。“在美洲的英国人村落”打败了大不列颠帝国,其结局颇出人意外。华盛顿在战争结束之初甚至预言:“如果历史学家费尽心血把我们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中所取得的优势载入史册,并力图说明这种优势是在灾难重重的情况下获得的,那么,很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会说他们的著作是杜撰的、虚构的。”历史不能杜撰与虚构,应该揭示出独立战争进程与弱胜强败结局之间的必然联系,说明战争进程怎样按照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的逻辑步骤逐步朝它的结局发展。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尝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清军在此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亦是近代清朝对外战争中唯一取得过的胜利),但是最终仍是以清政府屈辱妥协议和签约为结局。故历来史著皆称这场中法战争,是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不胜而胜”,并指责清廷议和是卖国投降云云。笔者认为,综合当时的军事战略与战场局势、国际政治外交与清朝内外形势进行客观辩证地认真分析,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并非是出于主观激愤情绪的“不败而败”和“不胜而胜”了。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在胜利的条件下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战争。从战争整个过程来看,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战争中有和谈、和谈中有战争。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中国在取得战争连战连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之所以是这样的一种场面和结局,纠其原因是由中法双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决定的。尤其是中国清廷方面的战略指导思想,耐人寻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切战争有结局,一切结局都是战争中某种可能性的现实化,一切可能性都是战争任务运动的不同趋向。因此,研究古代农民战争的结局,就是要以是否完成了当时历史赋予的使命为标准,完成者胜,反之为败。  相似文献   

5.
一百年前的中法战争,由于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实行投降妥协政策,结果铸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历史大错。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之事。在中法战争中,中国除了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等战役不败外,我们认为台湾保卫战也是基本不败的。台湾保卫战在中法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战的胜利,对整个中法战争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战争结局最终取决于交战双方之间力量的对比,强者胜而弱者败。作为一种概括性的结论自然是对的。但是,力量本身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所谓力量强弱是否就是指军队在数量上的简单对比?实际上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仅包括军队的数量,还包括与它相联系的诸如士气、整体战略部署、战役战术的应用、军事技术水平、武器性能以及后勤保障;甚至物资资源、地理和人口条件,对战争均有直接影响。本文拟就二次大战中军事技术与兵器的作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引起更多同志来研究它。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正处在渐进式社会结构转型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背景和条件可归结为“四强四弱”,即外强内弱、上强下弱、整强个弱及政强经弱。这一阶段既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三大优势──赶超、有序和自主,也对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应当辩证地看待在这一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术界对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战役中的功过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否定,一是肯定他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我认为后一种比较确切,符合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特别是对在近代史上十分显赫的僧格林沁,更应遵循这一原则。天津大沽口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震惊世界的抗击外国武装进攻的反侵略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战争有胜有败,败多胜  相似文献   

9.
城市在两次美国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这两次革命中,城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独立战争期间,城市仅扮演了次要角色,而在内战中,城市对战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水平有密切关系。这些说明:在经济落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国家,进行革命或战争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则只能采取夺取中心城市的通路。本文从城市这个角度对这两次革命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这两次革命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战国末年,秦胜楚亡的结局给历史提出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史家们论及秦胜楚亡的原因,一般都以为秦具备了统一六国的主客观条件,是大势所趋,如荀子就评论道:“故(秦)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从秦来说,这是有道理的。但胜与败是双方的,仅考察胜者胜之原因,而不探究败者败之原因,显然无益于认识和总结历史。楚国历史悠久,“居楚而楚,居夏而夏”,先秦时期,楚夏对称,以区分夏夷两大阵营。秦是后起之国,当它逐步削弱中原  相似文献   

11.
楚汉相争,“刘胜项败”,不仅有客观原因,其个性心理中的优势倾向、人生理想目标的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差异,也是造成这一结局的重要方面,它是刘邦、项羽不同的个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结局,同时,也是当时的社会心理需要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2.
独立战争与美国人民争取民主改革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下半期的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是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美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也在于美国人民在与英国殖民者英勇作战的时候,也进行了争取民主改革的斗争,并且赢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国内出版的世界史教材,在美国独立战争一章里一般地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的形成,国际政治中的战争引火物比比皆是,1898年美西战争的硝烟未散,1899—1902年,在非洲大陆的南部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英布战争。英布双方为什么会火并起来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着分歧。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把英布战争的真相歪曲得面目全非,他们称英布战争为“布尔战争”(即布尔人发动的不义战争)。布尔史学家则把英布战争称为“英国战争”(即英国侵略布尔人的战争)、“独立战争”。苏联史学界认为英布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是争夺剥削非洲人的优先权的战争”,但同时,又称布尔人对英  相似文献   

14.
裘影萍 《社区》2012,(35):9-9
“杜撰”这一词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语与姓杜的人有关,而且还是姓杜的人撰写出来的东西。“杜撰”这一词起源于唐五代。与杜光庭有关。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对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  相似文献   

15.
论谢司起义     
持续八年之久的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资产阶级、种植园主同农民、工人、以及小资产阶级建立了广泛的联盟。资产阶级和地主掌握着领导权。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战争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控制政府,攫取财富,而浴血奋战的广大劳动人民却饱尝战争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以洗练的文风和其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著称。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独树一帜,在灵与肉,胜与败,强与弱,苦与乐,生与死等一系列问题上,硬汉自有自己的精辟的见解。《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提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胜一负”有的注曰:“胜负各半”.此注释不确.战争中,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方情况去作战,战争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怎么能够预言胜负各半呢?这显然与作者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用意是相违背的.另外“一”作“各”解在词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一”无“各”意.句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做为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运筹帷幄,指挥大陆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八年英勇奋战,终于打败了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军事大国英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北美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除了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和国际支援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华盛顿通过军事改革,把一支以民兵为主的军队改造成一支新型的正规军队,这支军队就成了打败英国的基本力量。以往学术界对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作用,曾发表过众多的文章,但对华盛顿如何对军队改革,这一改革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谈得较少,本文着重从军事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  相似文献   

19.
恩古吉一直是有关非洲身份、文化在政治中的作用、后殖民社会的危机、语言及历史记忆的性质和意义等问题的重要论者。20世纪80年代,他回望新独立后的肯尼亚社会,创作了第二部吉库尤语小说《马蒂加里》。小说通过三组悖论反讽性地刻画了新殖民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如何通过萨义德所谓的“虚构传统”混淆民众有关社会真实历史的记忆。小说描绘了新殖民政府如何抹黑独立战争,虚构非洲人拥有土地及“茅茅”战士的历史,旨在探索统治当局“虚构历史”背后的真相,解构西方的话语权威,继而为非洲的历史发声。  相似文献   

20.
1904——1905年日俄战争以日胜俄败而告终,这一重大国际事件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日胜俄败之由,企图从中探寻到中国摆脱外来侵略、奴役的强国之路。一日俄战争爆发以后,尽管清廷朝谕宣告“局外中立”,但是清王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