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老约翰是中世纪欧洲流行不衰的传说人物,其传说盛行于欧洲十字军东征期间.它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方传说与真实历史混合的产物,是欧洲人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我需求臆想东方的结果.随着欧洲人对东方认识的不断加深,长老约翰的人物原型及其王国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勾勒出中世纪西方人对东方认知由想象到褪色、由模糊到清晰的演变过程.该传说诱发了欧洲人对未知领域的向往,激发了欧洲君主们对海外探险的兴趣,进而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十三世纪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大动荡的世纪。从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在大半个世纪中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远征,以雷霆之势扫除了无数封建壁垒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由于壁垒的扫除,欧亚之间在相当长期间的交通畅通,十三世纪时有不少欧洲人从西方来到东方,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而早于马可波罗二三十年就已有不少欧洲传教士曾从西方来到东方,其中有两位西欧传教士普兰·迦儿宾和鲁布鲁克曾分别于1246年和1253—54年来到蒙古地区,记载下了有关蒙古社会各方面情况的行记,是研究早期蒙古史的重要史籍。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最早的十四行诗发现于意大利,后来传到法国和英国等地。为什么十四行诗会首先在13世纪的欧洲意大利出现呢?当时西欧文化远比近东文化落后,十四行诗这种诗体在希腊尚且找不到,是不是大食即阿拉伯人传过去的呢?当时大食势力在地中海非常强大,西西里岛就曾经在大食的统治之下。可是在古代阿拉伯诗歌中至今也并没有发现十四行诗。然而,在大食帝国的另一边,也就是在东方的中国,我们却发现了最早的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4.
17世纪以后 ,中国与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的高潮。来华传教士们通过他们的书信、报告、著作、回忆录以及翻译中国典籍 ,把一幅关于中国的“肖像”展示在欧洲人面前 ,大大增加了欧洲人关于中国和东方的知识 ,开阔了欧洲人的世界图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文化对启蒙思想家的激励和影响 ,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评论 ,构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蔚为壮观而又意蕴无尽的文化景观。在启蒙时代 ,中国成了欧洲人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王国”的一个典范。这种典范或“乌托邦”发挥了巨大的参照系的功能 ,对他们的社会改造方案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的典范或“乌托邦”在启蒙时代激励了欧洲人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正> 在欧洲宗教改革史上,十四世纪英国著名的神学家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ffe,1320—1384)被誉为“宗教改革运动的晨星”。著名文化史家威尔·杜兰认为,欧洲的“宗教改革真正开始于十四世纪的约翰·威克利夫……,由十五世纪的约翰·胡司推波助澜,而到达十六世纪,在鲁莽的威登堡修士(指路德——引者)手中开始大放异彩。”作为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之先河的宗教改革家,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对欧洲后来长达二百年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进入20世纪,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强之列,进而在20世纪中期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左右国际格局,独霸世界.然而,在美国称霸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欧洲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而且关键的一环."统一、强大的欧洲"不仅是欧洲人的梦想,也是美国由世界一隅走向全球化的需要.因此美国全力以赴地经营着美欧关系,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调整着其对欧政策.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每一阶段都受到美国的对欧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寻求欧洲统一是大多数欧洲人的信念和愿望,它几乎贯穿于整个欧洲历史.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文化上的同一性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最终促成欧洲的联合,使欧洲一体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起步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明 《理论界》2010,(8):119-120
从13世纪中期到14世纪,随着东方商路的变迁和欧洲内部商人的竞争,引发了一系列剧烈的变革。海上运输工具的革新,资本形成渠道的更新,以及金融业务的发展,都使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革命,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后来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1500年葡萄牙人首航巴西将当地印第安人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也开启了欧洲人认识当地印第安人的过程。16世纪,欧洲人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葡萄牙人和法国人的书信、记录及回忆录等。通过这些媒介,欧洲人对巴西印第安人的认识始终徘徊于想象与现实之间,从原始人到野蛮人再到散漫人。本质上,欧洲人视野中印第安人形象的转变是巴西由印第安人社会向殖民地社会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史教学中,涉及到罗曼式美术。罗曼式美术也称作“罗马式”或“罗尼斯柯美术”。它盛行于欧洲封建社会的11、12世纪,与13、14世纪的哥特式美术共同构成了基督教美术最繁盛的历史时期。 长期以来,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对中世纪文化从否定角度观察,美术史上称作黑暗中世纪,因而对罗曼式美术的认识是有偏见或不足的。近代,欧洲人对中世纪文化有新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可是以科技新时代审美观,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还有必要重新审视。当然我们对这些艺术的分析是有很多条件限制的,只能通过幻灯或图片侧面了解,所以我们的重叙也只能是一窥一管之见了。  相似文献   

11.
前近代的日本的社会实态,与中世纪欧洲相似,与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特征相似,日本的幕藩制是东洋版的封建制度。这是19世纪中叶以降旅日欧洲人、欧洲学者以及旅欧日本人的共同发现。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文明,其文化源于欧洲,主要是英国。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移民。明显晚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的殖民。然而,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远远领先于南美,并超越欧洲列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体,其优势一直延续了整个20世纪,直至今日。一种欧洲文明是如何在北美旷野中演变为一种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13.
满街都是兵     
瑞士是欧洲富国之一,然而只有4.1万多平方公里。瑞士人认为,一个小小国家,即使再富裕,也须有强大的国防。 这个19世纪就宣称中立的瑞士,今日军事之强大,欧洲人有句话形容得相当恰当,“瑞士没有军队,但它是个武装国家。” 瑞士公民兵役虽只有短短4个月,但这之后政府规定,每年都必须回营服役数星期,一直到50岁。据估计,今天有200  相似文献   

14.
误读的正面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些中国人和中国学者 ,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以为欧洲人和汉学家不可能理解中国 ,他们免不了用东方的思想方式歪曲和误解中国。可是 ,中国学者难道不曾误读欧洲吗 ?中国有理由要求欧洲人按照中国方式来解释中国吗 ?欧洲学者出于政治正确性的考虑 ,屈从于中国建议的解释中国的中国方式 ,果真有助于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吗 ?误读全然是消极的吗 ?这仅仅是本文打算回答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巫术文化曾长期影响着欧洲人的社会生活,到近代早期随着理性的增长和科学的进步才被边缘化,但现代社会的弊端在20世纪暴露无疑,欧洲文化出现重大转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展开了猛烈批判,《哈利.波特》正是借用被理性和科学边缘化的巫术文化对现代社会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女性自我身份探索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旻 《东岳论丛》2003,24(2):135-137
一早在上个世纪 70年代末 ,美国巴勒斯坦裔著名学者爱德华·塞义德 (EdwardSaid)在他的《东方主义》(Orien talism)一书中指出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 ,东方 (以欧洲为中心 ,向东依次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历来是一个虚幻的、神秘的、被扭曲了的“他者” ,而并非仅仅是一个地理方位。“东方”是一个不断添加了广泛意义、联想、引申之意的概念 ,并不一定指真正的东方。这些关于东方的观念往往出自许多人的经验。因此 ,可以确切无误地说 ,每一个欧洲人在讲述东方的时候 ,必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帝国主义者 ,差不多完全的种族…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心论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它的兴起与欧洲认同的建构密切相关,是欧洲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为论证欧洲优越而想象的一套体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其影响波及全世界.从古代到17世纪"欧洲"对自我和他者的界定中,寻求欧洲中心思想的最初迹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欧洲和俄国史学中都存在着大量有关东方文化的僵化特征.俄国文化理论是在欧洲学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其中的东方形象并不和欧洲观点完全一致.19世纪俄国学者试图打破僵化模式的尝试为未来有关东方文化的评价和它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的重要转变奠定了基础.文化平等的观点在20世纪开始发挥效力,它为创造复杂、多面的东方形象,以及修正现代的有关停滞的传统观念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小引 当欧洲人还在原始森林中与猿猴为伍,“人猿相揖别”的历史进化过程尚未完成的时候,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强劲的一支——中国北方民族便已经开始捕捉、驯化、豢养一种被后来的欧洲人惊恐地称为“四足坦克”的叫做马的驮兽。中世纪,北方民族的最强悍的马背民族在他们杰出的首领成吉思汗的率领下,驾驭着这种暴烈疼速的四足坦克驰骋欧亚大陆…… 然而,随着历史的流逝,欧洲人迅速地强大起来,他们发明了真正的坦克和坚船利炮,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泰柬关系,依其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与特征各不相同,因而评论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这三个阶段依次为: 13—14世纪初的泰柬关系中南半岛上两股强大势力的交锋13世纪的真腊(柬埔寨)依然保持着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繁荣和帝国的尊严,是中南半岛上一个强大的国家。13世纪初,当泰族人出现在半岛上,一些泰族人的国家在半岛北部兴起时,真腊还保持着对半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