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佛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初三年出守永嘉后 ,谢灵运开始潜心于佛理的探讨 ,这一时期也是他大力创作山水诗之始 ,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本文从两方面来探讨康乐山水诗的佛学意蕴 :(一 )其山水诗体现了触物起累、以理伏累、顿悟灭累而证得理体的修禅过程 ;(二 )以山水形象作为载体而表现所悟之理的方式深受玄学化佛教自然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与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关系,前此学界极少论及.本文详细考察了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创作情形,证明灵运之前的东晋僧徒不仅有着浓厚的山林好尚,而且创作了一批数量可观、风格独具的山水诗.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灵运的山水好尚及其创作的大量优秀的、清新静穆的山水佳作,多方面地受到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影响.这再一次昭示文学史上凡有建树的作家,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作为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谢灵运当然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山水诗辨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占着较为显著的地位,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都称扬他在山水诗开步上的杰出成就和积极作用。但是很少有人对其山水诗的哲学内涵作过深一层的探讨,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迄今还存在着浮光掠影甚至似是而非的认识。谢灵运毕生写了大量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以其新人耳目的艺术表现打出了山水诗的地盘,把山水诗推向一个蔚然成风的新局面,而逼迫“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把般若观照与山水审美活动相结合,是他取得这些成就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5.
慧远的净土信仰与谢灵运的山水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慧远是东晋名僧,从北土辗转到庐山弘扬净土法门.谢灵运是慧远的晚辈,年龄相差51岁,他们是忘年交.《佛祖统记》卷三六记载,慧远在庐山与刘遗民、雷次宗等18高贤及僧俗共123人结社念佛,“谢灵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以一生的时光架构、经营山水,山水不仅是诗人表现、渲染气氛的场域,也是他寄托、等待各式各样的生命情境的实现:或是重现家族风范的苑囿;或是释道玄理的证悟道场;或是理想世界(净土)的展现;或是守候赏心的约会场所。但可叹的是这些期望最终却全都落空,然而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看见诗人的不平凡与平凡。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和华兹华斯一生中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歌.他们的共同点一方面在于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孕育了山水诗生态思想的萌芽;另一方面,“归隐”的共同经历蕴含了山水诗自然生态思想的雏形,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一个不同点是两位诗人对山水诗生态思想不同视角的中西表达方式.从生态文学视角出发,透视两位诗人山水诗的自然生态思想,可以反思现代性的自然缺失,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后现代生态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时国强 《船山学刊》2010,(3):174-176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学语句,在结构上构成了起承转合的重要环节,在情感内容上使所表达的主旨意趣进一步具体明朗化,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玄学得意忘言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谢诗写景繁芜的特点。玄学的高远追求提升了山水诗的脱俗品格。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的性情与其山水诗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灵运的性情与其山水诗的成因朱新法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山水诗歌产生、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研究谢灵运文学创作抑或中国山水诗的发展,探讨其山水诗的成因是很有必要的。一谢灵运生长在“百年望族”的谢家,由于其祖父谢玄的功业,谢客很早就承袭了康乐公的...  相似文献   

10.
精雕细琢 穷形尽相──论谢灵运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在文学史上是一位较为特殊的人物,后人对他的为人和作品的评价众说纷经,甚至遇然不同。但不论褒贬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谢灵运是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二:-,谢客是一位由慷慨任气、沉郁悲凉的魏晋诗歌向清丽纤秀、精工雕琢的南朝诗歌过渡的一位关键性诗人;二,谢客山水之作的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山水诗歌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其历史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许多人不喜欢谢灵运的山水诗。清人潘德舆评谢灵运作品说:“六朝两名士,一陆机,一谢灵运。其诗皆吾所不喜——盖真性为词气所没,不待观其人而知其…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是我国古典山水诗的奠基人。他的山水诗不仅清新明朗、富丽典雅,而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理趣"。谢灵运虽然兼收并蓄儒释道三教思想,但是,其以佛教为旨归的思想倾向是相当明显的。佛教思想对谢灵运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佛教的般若性空、涅槃佛性以及弥陀净土等思想,在其诗歌表现形式和意境创造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金梅 《学术论坛》2006,(2):161-164
谢灵运的言意观是在先秦和魏晋哲学言意论玄奥思辨的启示下产生的,它不但与其人生行事密切关联,而且使其山水诗作饱含意蕴:“意实言表,而书不尽。遗迹索意,托之有赏”使诗人在(“言”)→(“象”)→“意”层面抒发了对生命运动的满腔热忱;“辞不足观,然意寄尽”、“词征理析,莫不精究”则使诗人在“言”→“意”层面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悲哀淡泊。前者是进取之心,后者是淡泊之志,既进取又淡泊构成了诗人山水诗的魅力之所在。而这反过来又契合了中国古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7):73-8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绘画和诗歌领域,山水作为创作题材,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山水审美成为主要审美意识。宗炳的《画山水序》是第一篇山水画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谢灵运是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作体现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山水审美范式。宗炳和谢灵运又都是修养精深的佛教徒,都有影响广泛的佛学论著。宗炳和谢灵运都和当时著名佛教领袖慧远有很深的关系,并且师事慧远。慧远作为"神不灭"论的代表人物,对宗炳和谢灵运都有颇深的影响。慧远所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本身就是山水审美的典范之作。宗炳山水画论中的"山水有灵"观念及谢灵运的"顿悟"都与佛教有深刻的联系。宗炳与谢灵运从慧远那里汲取了"神不灭"或"得性体极"的佛学观念,并在山水审美方面有了独具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叶燮在其《原诗》中曾经谈到: 游览诗(即指山水诗)切不可作应酬山水语。如一幅画图,名手各各自有笔法,不可错杂。又名山五岳,亦各各自有性情气象,不可移换。作诗者以此二种心法,默契神会,又须步步不忘我是游山人,然后山水之性情气象、种种状貌变态影响,皆从我目所见、耳所听、足所履而出,是之谓游览。且天地之生是山水也,其幽远奇险,天地亦不能一一自剖其妙,自有此人之耳目手足一一历之,而山水之妙始泄。如此方无愧于游览,方无愧乎游览之诗。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和谢胱文学成就都在山水诗上,但是成就各不相同.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描写山水老林;而谢胱则主要描写都邑宫殿或寻常庭园.谢灵运采用先景物描写结尾阐发玄理;而谢胱则达到了情景交融.谢灵运山水诗有“贵巧似”的特征;而谢胱的山水诗却流畅而无挂碍.  相似文献   

16.
论晋宋佛学对谢灵运山水审美观的影响范琦(河南财经学院文秘系)谢灵运是晋末宋初杰出的山水诗人,也是一位从清谈名士转型为佛教信徒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以佛教的观照方式追求禅悟,使得这一文学题材得到独立和兴起。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次革新创造的大事,具有广大...  相似文献   

17.
许芳红 《河北学刊》2008,28(3):116-1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时人评及谢灵运山水诗往往以其"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尾巴"为憾,似已成为公论。本文旨在挖掘谢灵运山水诗之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在与同时期文坛山水诗创作的比照中,论证谢灵运山水诗之玄理与山水之景在诗人生命情感的统摄中交融统一,而非牵强累赘之物。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六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 ,其“田园诗”、“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其各自的生活经历、写作的出发点及玄理的阐发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其艺术风格之成因。  相似文献   

19.
张伟 《船山学刊》2012,(2):145-149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社会政治比较混乱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文精神成果比较丰富的时期。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兴起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状况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相关性。从谢灵运的山水诗与宗炳的山水画论的比较研究中,可以推究出一条阐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状况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路。  相似文献   

20.
<正>刘勰认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刘的论断显然与事实不符。事实是:玄风炽烈之时,山水已滋;而山水大盛之际,玄风犹存。确切地说,东晋文人在“山水以形媚道”的观点指导下,把山水题材引进了玄言诗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