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迎春 《阴山学刊》2003,16(6):37-39
宗炳绘画理论是道佛相融的思想。自魏晋以来,统一政权瓦解,战争不断,佛教被迅速传播并与 道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成为宗炳绘画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 得以充分的体现。他的道佛相融思想对后世绘画反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过去曾被某些论者誉为“诗佛”。他事实上也真是一位佛门弟子,连名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却过着世俗地主的奢华生活,王维是亦官、亦隐、亦居士,和他相差不多。这位诗人随着人生态度日益消极和佛教信仰日益虔诚,就日益欣赏生活中和自然中那种与佛教的寂灭思想、隐士的闲适心情相适应的幽静的情趣。静的美简直成了他后期山水诗、也是他大多数山水诗的共同的境界,《鸟鸣涧》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一、《目连变文》的生成    目连(Mahamaudgalyayana),全称“摩诃目犍连”,即大目犍连,目犍连(目乾连)。他是中国古代戏剧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因入地狱救母名闻于世。他的孝行故事,自晋迄今久传不绝。溯其故事来源,西晋竺法护译于太安二年(303)的《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首先称目连为孝子。该经《摩诃图犍连品第三》有云:“是故当悦心,至孝事父母。”而有关他入地狱救母的故事则见于《佛说盂兰盆经》及《佛说报恩奉盆经》。兹引前者如下: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大目犍…  相似文献   

4.
雷蒙德·卡佛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美国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之时.因而,他的作品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如女性视角的选取和诸多女性形象的塑造等等.而这些女性主义倾向在过去的卡佛研究中乏人问津.如以卡佛的代表作《大教堂》中的短篇小说《发烧》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四位女性形象,可见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也可进一步理解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卡佛本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林希逸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从三教会通的视角出发,广泛引用《孟子》、《周易》、《庄子》和禅宗等经典解释《老子》,完成了《老子鬳斋口义》一书,使该书成为中国老学史上一部有特色的著作。从形式上看,他广泛引用儒佛道三教思想注老、解老,显示出平等对待三教的态度。但从实质上看,他是立足于儒家思想本位,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老子》语义进行训释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儒佛道三教在《老子》解释中的会通。  相似文献   

6.
盛唐诗人王维出生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是一个颇有修养的佛教徒。在母亲的熏陶下,他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菜,不茹荤血”,二十几岁就已受教于名僧。《旧唐书·王维传》说他“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王维丧妻时当三十岁左右,那时他就已被佛教浸润身心。从他写的《赞佛文》、《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绣如意轮像赞》等诗文也可以看出,他深谙禅宗教义,对佛学有很高造诣。  相似文献   

7.
<正>盛唐诗人王维出生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是一个颇有修养的佛教徒。在母亲的熏陶下,他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菜,不茹荤血”,二十几岁就已受教于名僧。《旧唐书·王维传》说他“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王维丧妻时当三十岁左右,那时他就已被佛教浸润身心。从他写的《赞佛文》、《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绣如意轮像赞》等诗文也可以看出,他深谙禅宗教义,对佛学有很高造诣。  相似文献   

8.
略论《空山灵雨》与印度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佛学的佛义是许地山创作《空山灵雨》选择性接受的第一个对象,是他探索生命、思考人生的一个工具。“多苦”、“虚空”使他试图从佛教信仰中推演出一套立身处世之道。他想通过佛教研究而找到人生希望。《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对人生进行探索而写下的一份独特的答卷,它的文本充满了许地山研究佛学而不迷信佛学的质疑,在质疑中,他由“谈佛”走向了“反佛”之路,由信士而斗士。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以史学而著称,同时在民国时期对朱熹也有颇深的研究,尤其是他对朱熹从学于道谦的研究,着重于从佛书之外得到证据,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他不仅以李侗《与罗博文书》说朱熹“初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证明朱熹从道谦学佛,而且最早以朱熹《游密庵》说明朱熹青少年时多次游盘于道谦所居的密庵.他的这一研究对于论证朱熹从学于道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他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他的著作中,既有大量论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文章,也有不少尊崇佛教的文章,这说明他的世界观是非常矛盾的。那么它的基本倾向是什么呢?怎样正确对待这个矛盾?在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根本未提柳宗元尊佛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的四大名剧,展示出“至情”的世界观,其理论源于泰州学派,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其业师罗汝芬、师友达观和尚、思想家李贽对他有深刻影响。《牡丹亭》艺术成就最高,是一部复合戏,有特殊的文化警示意义,与《紫钗记》同属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汤显祖剧作既有强烈的社会文化影响,又有深远的文学史意义,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2.
明末著名思想家李卓吾深受佛学,尤其是《维摩住经》的影响,这全面表现在他的思想、行为及文学批评之中。《维摩诘经》对其人生方式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恣意任性,游戏人间的狂放态度;二是怀入世之心,言出世之语,行世间之事一是强烈的教主情结。而卓吾思想与《维摩诘经》的联系,较为显裕的有:“佛、魔不二”论及“人间净土”论两点。在文学批评上,卓吾的批评活动同样深深带有《维摩信经》的印痕,这从《水许》批评中的“游戏”说,“佛、魔”税及《杂税》等论述文艺的有关内容中可略见一斑。本文认为劳分析李卓吾思想性格的形成及其文学批评的特点,从《维摩诘经》的影响入手,是一个最为直接而切近的着手处。  相似文献   

13.
李翱,字习之,今甘肃渭源县人,是唐代与韩愈齐名的思想家。中国哲学自隋唐起。开始了儒,佛、道三教既斗争、又融合的大势.李翱是从儒学的立场为对抗佛、道,面又阴取佛、道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复性说,就是其理论表现.一、虚构与现实李翱为了给他的复性说提供历史根据,虚构了一个以孔子为起点,而自秦废缺的圣人之道。他在《复性书》中说,这个圣人之道最先由孔子传给颜渊等弟子,其后被授给孔子之孙子思,子思于是著为《中庸》47篇,再由孟子承继,孟子又传授弟子公孙丑等.遭秦始皇焚书,《中庸》被毁掉46篇,残  相似文献   

14.
论谢灵运与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开创山水诗而著名的南朝诗人谢灵运,因一生好佛,而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谢灵运礼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积极从事并参与各种佛教活动,诸如欲拜慧远为师、改编北本《大般涅槃经》、为《金刚经》作注等;(二)旗帜鲜明地赞许并支持竺道生提出的“顿悟成佛论”。谢灵运频繁的崇佛活动及其佛教信仰,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变化与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司马承祯,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兼佛、道二家,著有《天隐子》、《服气精义》、《坐忘论》等养生学专著。长期在天台山(今浙江天台东)修炼。史载“承祯住天台山百余年,容貌一直像三十岁人”。武则天数次召他进京,他拒绝应召。唐睿宗、唐玄宗也先后召他进宫讲道,并欲留他在宫中,他却无心仕途,执意回天台山炼养。  相似文献   

16.
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韩愈,在唐代后期的知识界曾起过领袖的作用。现仅就韩愈的反对佛、道的斗争问题,略加论述如下。 一、韩愈反佛、道斗争内容的剖视 佛道二教自从汉代传入和产生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提倡,发展到了隋、唐,势力达到了新的高峰。特别是佛寺,占有大量土地、农户,自征租税,自立法统,俨然成了一些独立的宗教王国。这样既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又侵蚀了国家的财政,从而也激化了朝廷和宗教、世俗地主和僧侣地主之间的矛盾。于是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便纷起揭露佛、道(主要是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付奕、辛替否、姚崇、李叔明、彭偃、裴伯言、李吉甫等,从唐初到中叶,相继向皇帝剀切陈词,疾呼佛道危害的严重性。这些人就是韩愈反佛道斗争的先驱。韩愈的反佛、道斗争,正是有唐二百年来反佛、道斗争的继续发展。他的反佛、道,系以反佛为主,而反道次之。对于佛,他是“讼言攻之,嫉之如仇”的(《栾城集》卷20《试进士策向二十八首》)。反道则比较一般化。推其原因则为:  相似文献   

17.
熊十力融通中、印与西方之学,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新唯识论”的思想体系,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他曾入于佛,后又归于儒,佛儒融会,中西贯通,其哲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新唯识论》、《体用论》等著作中,而“物用不二”、“翕辟成变”则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考察他的一生的学术成就时,人们应当反思的是:要如何正确地评价作为学术思想的唯心主义,如何正确对待持有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做到把学术思想与政治态度不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反佛斗士 ,但在思想和精神上却仍受佛教影响 ,其名篇《师说》就称得上是佛教文化影响和孕育的结晶 ,如文中关于教师职能救迷解惑的见解、师生关系上的平等观念、学生智慧过师的不凡识见以及他勇为人师的精神气度等 ,都闪耀着佛教思想与精神的火花与光芒  相似文献   

19.
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净土宗的经典主张他力往生,侧重在依靠报身佛、化身佛而自证法身佛。因为所针对的根机不同,所以方法有别,彼此合则双美,分则皆损。  相似文献   

20.
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净土宗的经典主张他力往生,侧重在依靠报身佛、化身佛而自证法身佛。因为所针对的根机不同,所以方法有别,彼此合则双美,分则皆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