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隐蔽性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方式,掌握隐蔽性道德教育方法和艺术,将大大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隐蔽性道德教育途径有:以高校教师高尚的品格熏陶学生、以体验式道德实践模式触动学生、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充实学生、以创新的形式-微博吸引学生。探索隐蔽性道德教育途径,结合显性教育,教育对象将能更好的切实的感受到社会主义道德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本文仅就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教育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了一番整理,目的在于对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道德教育环境的培植 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更多的是一种生态环境的理论和实践,因而古代教育家尤其重视道德教育环境的培植。 (一)制订学规  相似文献   

3.
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学校加强和改进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包含多方面内容,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具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或个性品质,应当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则是它的基本途径。集体教育首先是由马卡连柯根据马列主义原理,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教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道德教育审视当前的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现状,通过孝教育、尊师道、修身律己的传统思想加强和提升当代未成年人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家风建设中非常注重道德教化,强调通过对家族成员的劝学勉学加强成员自身的立德修身进而实现道德要求;中国古代家风建设中亦重视"风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其强调通过上行下效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认同。当今的家风建设既要挖掘古代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要善于学习古代科学的道德教育方法,更加需要运用古代家风建设中的资源与方法去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积极实现其现代转化,以发挥其更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青少年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运用专题比较的方法,从道德教育的内容、特点以及教育途径等环节进行比照研究,力求辩证地剖析海峡两岸青少年道德教育在内容上各有其特点,在教育途径上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从而给大陆青少年道德教育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一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与创新,使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更加生活化;二是提倡隐性课程,重视德育课程的渗透性,提高心理辅导地位以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和谐配合,以此促进大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为中心、道德教育政治化以及崇古守常的文化保守性,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三种主要价值取向。它们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形成深刻影响,而且历史性预制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全国上下加强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这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学校作为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自然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对于我们的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道德教育 ,自古有之。我国古代以“立志力行 ,自省、自克 ,改过迁善 ,长虑顾后、补偏就中 ,示道与安仁”为主要方法的德育可以说是留给人类教育的宝贵遗产。在今天纷繁复杂、变幻无穷的信息时代 ,讲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德育…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道德失范、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的现象 ,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忧虑。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 ,可以看到 ,重视道德修养和童蒙教育的儒家伦理思想 ,在治理人心、导人向善方面确实略胜一筹。我们要学习、借鉴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宝贵经验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孔子和捷克的夸美纽斯对于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均有过精辟的见解,最早提出了正直持重的道德教育目标和践以养德的道德教育方法。作为当代道德教育思想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孔子、夸美纽斯有关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值得进一步思考与阐发。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发展与实现,在以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西方现代道德教育理论作为认识来源的基础上,既要进一步拓展道德教育的目标,也要不断开拓道德教育实践的途径;既要积极开展道德教育的考查评价,也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既要注重发挥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也要注重与个体性功能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试论乐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学是种愉快认知、学习的心态和行为,在从中国古代教育特别是西方教育学、心理学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突出学生主体、培养乐学心理、实施乐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发挥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中国历代教育家 ,无论是古代的孔子、荀子 ,还是近现代的蔡元培、徐特立 ,往往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要求出发 ,把道德教育置于整个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并且将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探讨 ,在中国道德教育史上留下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刻的论述。通过对中国道德教育史上典型师生关系模式的透视 ,不仅可以为我们分析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现实存在的师生关系提供一种评断优劣好坏的标准 ,更为重要的是 ,它对于我们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最佳的师生关系模式 ,提供了一面具有历史借鉴意义的镜子  相似文献   

13.
《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人才的专门论述,其中诸多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乃至公民道德教育不无启发.当下的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纠正.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应该切实把课程思政化落到实处,使教育现实化、精致化,关注到每一位受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防止学生走弯路甚至走上歧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所形成的宗法等级制社会,“家”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秩序的基础,也构成了社会精神文化的堡垒和道德生活的价值源泉。家庭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德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在理论、内容、方法诸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可供我国当前家庭美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是指针对于儿童的教育活动。它以"明人伦"为主要目的,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文化知识的传授。蒙养教育在古代属于私学,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要的奠基作用,后来受到了官方和朝廷的影响与控制,这样就造成了蒙养教育在提高全民族文化道德水平的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但其原则与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建立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为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民族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具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德育观,真实集中地反映在《论语》中。一孔子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论什么样的道德,都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可以这样说,在同一个社会中,往往有多少阶级、阶层就有多少种道德。道德是受历史条件限制的,是受经济基础制约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走进寻常百姓家,旅游业的发展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而效果显著的视角,使其二者可以相得益彰。旅游地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极佳的教育场所,生态道德教育会促进旅游地的保护和发展;旅游视角下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更加多样,包括环境学习中心、环境教育基地、旅游解说系统、学校、社会宣传等等;旅游视角下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观教育、生态审美教育和生命共同体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8.
儒家讲性善 ,法家讲性恶。性善性恶把儒法两家的教育思想从内容到形式区别开来 ,同时也把儒法两家教育思想的矛盾联系起来 ,正是这种区别和联系使儒法两家在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材、教育方法以及教师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从而构建了不同的教育理论体系 ,为封建道德教育取得成效提供了可能性 (性善 )和必要性 (性恶 ) ,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对后来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子德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在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民族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对于我们无产阶级道德教育理论的建设,加强学校中道德教育工作是有益的.但是,建国以来,对孔子教学思想研究较多,对其德育思想研究较少.特别是"四人帮"横行时期,孔子德育思想研究成为一个禁区.  相似文献   

20.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人文道德精神,将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与内化,增强人文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分析高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研究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践专业精神与人文道德精神教育融合内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