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社科纵横》2015,(6):19-22
公众生态法律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和重要途径。要正确运用生态文明理论,整合法律精神的深刻内涵,积极开展生态法律实践活动。通过法治建设全面提升公众生态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吴黎宏 《社科纵横》2010,25(4):21-23
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顺应天常"、"仁民爱物"、"寡欲节用"的生态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符的,是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对当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晓宏 《社科纵横》2008,23(6):29-30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体现出的新特征和新问题,从实际出发分析了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琴茹 《社科纵横》2007,(10):14-15
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西部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西部农村地区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侧重分析如何提高农民在旅游业中的收益的角度,深入研究、阐述了西部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旅游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与海洋生态安全的战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我国海洋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威胁,实际上,有限而且脆弱的海洋资源正在应付着人类没有节制的利用,我们不断地从海洋索取有价值的资源以及向海洋抛弃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种累积的效应将毁掉海洋生态系统未来对人类能够做出的经济服务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开发活动会导致海洋生态的改变,意识到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意识到维持复杂且具有适应性的自然系统的多样性和恢复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3):30-33
海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足,对于海峡西岸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了阻碍。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现代服务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现代服务业可以容纳和稳定就业。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如今又迎来生态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在这个大战略背景下,继续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特别是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更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的提速发展。因此文章分析了目前海峡西岸现代服务业存在问题和比较优势,从生态建设的视角下提出了一些如何发展海峡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黄娟  董扣艳 《创新》2014,(2):21-26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环境与健康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成果很少。文章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要分析方法,从界定基本概念入手,阐明环境与健康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与健康的恶性循环,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与健康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企业的经营、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以及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实现旅游2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文明及生态文明并非在人类产生之前或与人类一同产生,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对长期以来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消极后果经过认真思索并为之付出了惨重代价的结果;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深刻的历史反省。就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而言,并非独立于其他文明之外,而是以其他文明为基础,渗透于其他文明之中。就它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关系而言,并非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下一个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生态幸福生态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李枥霖 《创新》2013,(5):27-31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因此,必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文章提出了生态幸福的概念,论述了生态幸福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人民生态幸福现状与问题,揭示了生态幸福缺失的实质是生态产品缺乏,重点探讨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孙芬 《阅江学刊》2012,4(5):57-6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制度是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制度规范的总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制度设计的经验为中国生态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我国应切实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化制度,完善促进生态和谐的法律,推动政府行为的生态化转向,促进全体公民的生态参与。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5):49-52
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促进我国经济长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能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开发利用进行法治和伦理思考,将法律治理与伦理约束相结合,有利于合法有序地进行能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福源  樊勇 《探求》2006,4(1):12-13,36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和谐社会要求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相统一。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产品价值相关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对生态产品价值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大多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参与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之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相对比较少见。首先,本文对当前“主流”生态产品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研究了自然生态系统参与价值创造的思想渊源。其次,基于马克思科学价值论分析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产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从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重性角度界定了生态产品的含义,研究了生态产品出现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生产和实现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和积极发挥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丽涛 《创新》2014,(1):46-49
面对当今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生产力观存在误读,站在"主体中心"立场审视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实质上,马克思生产力观蕴涵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应该科学解读和阐释马克思生产力观,并以此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3):60-63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风险也随之呈现出更大的潜在危害性。有效规避和预防生态环境风险,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三期叠加阶段,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面临紧迫性、艰巨性和持久性的挑战。因此,构建多元参与、层层推进、规范治理、智能监测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方向和实现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李卫东 《社科纵横》2009,24(2):33-34,59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而使其陷入发展的困境。由于人们对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转变,现代文明正经历着一场结构性的范式转型。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自觉选择,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必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构建生态文明,需要从思想观念到道德行为、从发展模式到生活方式、从人与自然关系到人与社会关系进行彻底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出发点,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鲜明的时代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自党的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愈加丰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