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子勉 《兰州学刊》2006,(1):98-100
对两宋词体派的界定,一般认为是始于明人张铤,后人多主此说。应该说论宋词之体派,始于南宋。南宋时期奢谈诗歌体派,而论词之体派,就是濡染这种风气的结果。自北宋以来,于《花间词》外溢出的词风不只其一,而析宗别派,叉是南宋文坛的风气,尤其是对诗派的论争,作为“诗之馀”、“诗之流”的小词,也就被包容其中了。南宋论词之体派,主要涉及有白石衣钵和传承东坡两家,而点击苏轼的频率较高,情形也要复杂得多。苏词的反传统性为南宋词坛所青睐,除此之外,词为亡国之音的诗教观、词的雅化运动、道学家的参与等,更是左右南宋词学体派观趋向于反传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南宋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三家的和清真词是南宋词坛尊奉清真的典型代表,其词堪为清真规范词律之功的可信参照,可供了解清真词的审音用字之法,并勘正清真词传刻中的舛误,也是词家在实际创作中接受清真词的直观样本,可俾研究清真词影响南宋词坛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3.
姜夔词风辨     
姜夔词风辨□朱绍秦姜夔是与辛弃疾并领南宋词坛风骚的重要词人,其词风,于南宋末至有清一代,继之者众多,几乎主宰了当时大半个词坛。宋代受姜词影响的词人比较多,张炎极力推崇姜词自不必说,其它如高观国、周密、陈允平、王沂孙等人亦步其后尘。至清代浙西词派崛起后...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词体发展成熟期,以靖康之变为分水岭,南、北宋词创作从主题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呈现出明显不同。南渡后,金兵南侵、朝廷乐禁以及文人心态的转变,使得传统词坛创作环境发生断裂,词体在主题、功能上产生新变,词集刊刻较为丰富,以陆游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对词体的态度也有所变化。词逐渐摆脱了北宋以来的"小道"地位,明显向诗靠拢。从词体发展史来看,南宋前中期是词风嬗变以及推尊词体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词坛,以辛弃疾为一代领袖,发扬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汇聚时代的风云,形成了以抗战爱国为宗旨的新流派.在气宇轩昂的辛派词家中,陈亮以其雄壮的《龙川词》,高举北伐之旗,鼓吹恢复之歌,与同调山呼响应,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璀灿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36-140
宋孝宗之有作为堪称南宋诸帝之首,他即位后为彻底扭转高宗时期对金屈辱的投降路线及文弱苟安的政治风尚,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拨乱反正、重整朝纲的改作,使孝宗朝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进取的"新气象"。此种"新气象"对于重振南宋士气和政风、重塑宋金关系及造就孝宗朝"乾淳之治"的局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叶梦得词     
李庚  李康 《北方论丛》2003,(2):57-60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裴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透气”三方面。叶梦得以爱国题材入词的创作指向也影响了当时的词风转变。叶梦得继承了苏以为词、融经史子集入词、拓展意境等多方面的成就,为日后辛弃疾更大规模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浙西词派是清词坛坫之上影响巨大的一个流派,其形成与《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有着重要关联。《浙西六家词》是朱彝尊等人相与交游唱和的阶段性总结,六家词的结集为词派作出定名。六家词序标举姜张,推尊南宋的共同倾向,奠定了浙西词派之理论基础。而其长于咏物的创作实践更对词派之形成与发展等问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标志着浙西词派作为一个词人群体从此正式登上清词坛坫之上。  相似文献   

9.
出自民间的词经由唐五代两宋的发展,在文人士大夫的一再推动下,至晚宋已确立骚雅精工的普遍倾向。姜白石和吴梦窗作为南宋后期双峰对峙的词坛大家,他们的创作在三个方面表现了晚宋词风的这一嬗变其一,提倡雅正的词学观念和精思的创作方式,代表了晚宋词人求雅求工、精思而作的普遍倾向和发展趋势;其二,在他们的笔下,“词主情”之情,从普泛化抒情转变为自传性抒情,词中充分表现男性自我情爱心理,体现了晚宋词坛注重抒写主观心态、内心情绪的重大转变;其三,作为词之“小类”的咏物词,出现了由感物言志到托物喻志、寄寓家国之感的转折,促成了晚宋咏物词的成熟。而梦窗词对白石词的继承和创新,更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词风嬗变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晚宋词学专论《乐府指迷》《词源》有着深刻的理论分歧:《乐府指迷》独尊清真,指向“质实”;《词源》专主白石,指向“清空”。文章在晚宋词学背景中,讨论了词学范畴“清空”、“质实”的蕴涵,结合南宋以来词论中出现的重要词人创作,对“清空”词风中的“意趣高远”、“古雅峭拔”,“情景交炼”、“骚雅”等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结论是《词源》的理论导向标志着词坛由清真时代转向白石时代的风气移易,也带来了晚宋词风的明显变趋。  相似文献   

11.
乔力 《天府新论》1997,(2):71-75
若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体自身运动规律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着主体创作意识共作品间显示的审美特征去考察唐宋词萌生、发展乃至嬗变的整个进程,那么,自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约略为1068—1207)的140年,可以视为其鼎盛阶殷,名家蜂起、诸体人备而众美咸集,由之将曲子词推向辉煌的颠峰。不过,两宋词如春兰秋菊,风貌格调各具胜境,形成鲜明差异,追踪这中间的转变轨迹,则正在于北南宋之交的一段时期,即自北宋钦宗靖康初(1126)到南宋高宗绍兴末(1162)的大约三十余年间。回顾北宋中后期词,先是苏轼全面革新词风,复归诗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一、姜词当属于清雅派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词划分为豪放、婉约两派,有些论者还把姜词划入婉约派。这种“两分法”对于南宋以前的词派也许是适用的,对于南宋及其以后的词派就很难适用了。其原因就在于南宋词坛上出现了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姜夔,又出现了一批姜氏词风的后继者。他们的词分明是在豪放、婉约两派之外别树一帜,自成另一新的词派。 早在南宋末期,柴望在《凉州鼓吹》(即《秋堂诗余》)的自序中,就把词分为三类、三等,认为“大抵词以隽永委婉为尚,组织涂泽  相似文献   

13.
康熙九年,京师词坛上演了"赠柳词唱和",此为"秋水轩唱和"之前的一次重要的稼轩风词学唱和活动.它是在江南词坛稼轩风唱和的影响下发生的,标志着京师词坛对稼轩风接受的扩大和深化,是"秋水轩唱和"能够发生的重要前提,表明清初稼轩风运动的方向是江南一京师,在清初稼轩风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辛昕 《北方论丛》2015,(1):23-26
张之翰是元初北方重要文人,存词70首。其词在风格上显示出南北融合的特色。北方生人张之翰继承了苏、辛、元为代表的质朴清刚的文化传统,又融汇了南人温润清秀之审美品格,其相关作品既有南方山水之清丽,又展示了北人豪迈潇洒的气度,从而表现出清丽娴雅风格。这种南北融合风格的形成与词坛背景、词学渊源及自身的经历有关。研究张之翰南北融合的词风,对研究元代词风的发展演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域性是清词的一大特征.就清词的整体格局而言,江苏、浙江两地为绝对中心,江浙以外则为边缘区.江浙与词学边缘区的关系概言之有两方面:一方面,清词中心江浙具有强大的文化向心力,边缘区之词常会汲取其营养;另一方面,某些边缘地区之词也会对江浙词产生一定的逆向影响.不过,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地域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就江浙与广东而言,近代以前,江浙词风已经波及广东,但影响还不大.近代以来,广东词坛先接受浙西词派,后崇奉常州词派,粤词之嬗变则与江浙词风息息相关.另外,广东词在全国词坛的地位也受到江浙词坛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除了宏观的考察,还应该关注某一区域内部中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曹尔堪是清初一位重要词人,其词作风格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曹尔堪词作的认识研究明显不足,对曹尔堪所论较多的是他在清初三次大型词作唱和活动中所起的组织倡导作用,而对于其词作本身对当时词坛的影响则所论甚少。其实,曹尔堪词作风格对明末清初词风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在他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词中,有三十多首是描写农村的。数量虽然不多,在词坛上却别开生面,不容忽视。近年来研究者对这部分词在评价上分歧很大。本文拟就辛弃疾农村词的成就、局限性及其在词坛上的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论者常以“骚雅”品评姜词。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北宋后期一代词宗周邦彦曾以其词的瘦劲清雅,一改词坛崇尚华艳的审美取向,从此,“诗庄词媚”不再是分野俨然而是重新整合。周词的导向作用,使词坛复雅之声鹊起。周邦彦之后的词作几乎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趋于典雅的倾向,但只有姜夔词被公认为是周词在南宋的嗣响;并且,从南宋室清朝,姜词的美誉历久不衰。这无疑是姜词艺术风格即骚雅化的魅力所在。姜词骚雅风格的内涵是什么?姜词为何出现骚雅化现象?惜乎前人对此大多语焉不详,本文拟联系宋代文化的背…  相似文献   

19.
融化唐代诗歌是金元词坛上的一种风气,此风当肇自金初"吴蔡体",至元好问始有集大成之意味,并在元代词坛一直延续.金元词人从用字、用句、用意等方面融化唐诗,具有灵动自如、多样活脱、自然浑成等特色.在词体曲化的大趋势下,金元词人的融化唐诗,对于增加词篇的雅化程度、使词更具诗情等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他们的融化唐诗又有所选择,尊杜崇白似乎又成为当时词坛共同的创作宗尚.这种风尚的形成,与金元词创作的时代特征、诗词曲体式特质的互相融解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定、明昌时代,金代社会进入承平时期,其词坛创作主体是吮吸着金朝本土文化乳汁而成长起来的"国朝文派"词家,其词风特征是:审美风格上豪放与婉媚并重;词家主体精神上追求隐逸与自适;词体特征上典雅与浅俗共存。这主要源于此时期多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首先,世、章二帝偃武修文,推行汉文化与保持女真旧俗两相并行的文化政策;其次,受世、章二帝的创作风尚与喜好的影响;再次,北方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女真民族质实、勇武等民族心性对词文学雄健亢爽、率直俚俗风格的影响;第四,在词体发展上,"苏学行于北"以及北宋绮丽艳冶之词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