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对州县官的任职定有完备的制度。知州由现任官员升任、调任,知县则大部分由进士、举人、贡生、吏员和捐纳人员除授;通过划分题缺、调缺、选缺等实现吏部与各省督抚之间的权力划分;州县官出缺后,新官通过委代、委署和补授等三种方式继任,任职程序和资格均有定制。有清一代,督抚采取各种手段破坏定制,实际上主导了州县官的任用。通过清代州县官任职制度的运作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政治对于地方行政首脑的权力进行制约具有合理性,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地方分权制度,这种制约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2.
梁勇 《社会科学研究》2020,6(6):170-180
有清一代,地方督抚大员因特定事务临时差遣的办事人员称为委员,"事竣则裁"。咸同以后,州县各类型公局机构大量兴起,委员出现了"任期化"的趋势。通过对清代《巴县档案》《南部档案》等州县档案资料的梳理,详细考察州县委员的职位、薪水及委员的承充、卸任过程,并对州县行政事务中委员的职责、委员与州县官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清政府通过差遣委员,为候补官员提供了就职的"岗位",有助于州县新增行政事务的运行,更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皇权下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浙江为例,从吏治方面考察清末乡村民变蜂起的成因,认为胥吏的敲诈勒索及州县官忽视民瘼的敷衍态度加深了官府与乡民的对立,导致清末乡村民变频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整顿吏治,然效果甚微,其原因与不合理的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延珲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清朝祖先的发祥重地 清兵入关后将其划为禁山围场,置八旗军驻守,严禁汉人进入.建置经过,清初延珲地区隶属宁古塔将军管辖,后设协领衙门、副都统衙门.驻防八旗的组织系统及管理,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居民多为驻军后裔.旗制的哀落与州县制的诞生.八旗军素质的下降和清末的移民实边,旗制的变通,州县制诞生.  相似文献   

5.
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轶群 《兰州学刊》2007,(3):154-156
清统一新疆后,实施军府制统辖下多种行政机制并行的边疆管理体制,仅在东部地区实行与内省相同的道、府、州县制度,即镇迪道的建置及其管辖下的各府厅州县,对于清代新疆东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末新疆建省,设置四道,以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州县制度取代了"因俗施治"的军府制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的间接统治体制,使得新疆内部地方行政制度划一,并与内地省份划一.这同时也是与清政府加强边疆地方民政管理的需要是相适应的,对新疆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以及政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其他边疆地区的地方行政建置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6.
“置邮传命”与政治运转:清代“邮政”的传统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政"一词,其涵义在清末制度转型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转化过程。清代的"邮政",主要以"置邮传命"为宗旨,在朝廷的政治生活中担任传书递命以及作为维系朝政运转、训谕直省督抚及肃清州县吏治的政举。其重心,不在邮递之具体运转,而在于驿传的政治含义,亦即是其与朝政国命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之中,邮驿之"政"义未能给体制本身的顺利运转提供足够的支持,在清末改革的背景中逐步被"裕国便民"的新式邮政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唐代后期的重要职官吏部尚书在法理上具有应有的职能,与前期并无二致,但这时吏部制度已较成熟完备,而唐代官僚系统的中枢运行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尚书省职权与地位的也因之变动很大,吏部职能的体现并不如唐前期充分。在实际作为上,其担任者仍一定程度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有些吏部尚书发挥职权的影响颇值得关注。但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吏部尚书因承袭前期完事的制度职能,在本身制度建设上贡献不大,其与政治的关系更多与其担任者本身地位及时局变化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的中央职官,执掌人事权,负责铨选、考核官员等职责.在唐前期职权与地位不同寻常,且多兼任宰相,与唐代政局联系紧密,处于最高统治者关注的地位.吏部尚书对唐前期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受局势变动等影响很大.凡此,皆与其本身职能及担任者的不同地位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9.
李育华 《人文杂志》2005,(1):125-128
中国古代政治中,监察制度是较为健全的,其中对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古代监察官员的管理着重在三个方面。即强化选任标准、严格政绩考核、严惩职务犯罪。选官标准重介直、明律、有州县任职经历。考绩分为年度定期考绩和平时考察两种。职务犯罪有多种,惩处得最严厉的是失察罪、诬告罪、举非其人罪、贪赃罪等。这一系列制度值得今天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府厅州县改制是清末官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尽管各地进展参差,且不乏敷衍塞责,但与新政前比较,仍有不容置疑的变化:不少地区增加了佐治官,在倡导学堂教育、推动实业发展、普及巡警与加强治安方面均有所作为。为数不少的州县相继成立了议事会、董事会,对宪政知识的传播普及起到积极作用,移风易俗方面亦有成绩可观。清季官治与自治并举,一定程度上使府厅州县的绅权得到扩张、民权初步启蒙,为清季民初的政治活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元明时期,两王朝便采取“以蛮制蛮”的政策,在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也称土官制度),依照区划,其设土府州县和土巡检司等行政单位.延至清代,清王朝亦而因之。清末,广西全省计有土州25个,土县4个.土巡检司10个.这些土属州县,主要分布于左右江沿岸地区。其中  相似文献   

12.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在制度上并无较大变化,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表现在职能发挥上,后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吏部尚书在制度建设上不如前期,由于前期吏部尚书职权较大,对吏部建设出力较多,因此,后期时吏部职能相对完善或定型,其担任者情况略有不同,后期更多选拔有人事职官历练者担任.无论如何,唐代吏部尚书的职能在法理上,属于吏部长官,这点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13.
监察官吏的选拔制度古已有之。在封建监察制度建立初始的秦汉时期,封建王朝是制定了监察官吏的选拔、任用、奖惩等办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增设了一批如校事刺奸、丞相左丞等新的监察职官。唐代对以卑察尊的体制作了重大改革,泛监察官吏分为高、中、低三类。对于高级监察官员,提高他们的官等。如御史大夫,其官等起初为从三品,提高到正三品。宋朝建立以后,在吏部之外另设一个考课院(后改为审宫院)“以分中书之权”,与此同时,废除了唐代宰相推任御史的制度,改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的官吏铨选机构大都是都察院和吏部共同管理,台官的任用则主要由都察院掌握。清承明制,制定了《钦定台规》,对严格选拔监察官吏有了很大发展。由此观之,历代监察官吏的领导体制虽  相似文献   

14.
娜鹤雅 《中州学刊》2014,(4):138-143
清末关于审判制度的改革并不彻底,在审判厅完全设置地区,审判程序按照四级三审制进行;审判厅部分设置地区是由州县行政长官负责初审,但第二审改由审判厅进行,府、按察使司以及督抚的司法机能完全丧失,实现了司法和行政的分离;在审判厅未设置地区仍使用逐级审转复核制。行政兼理司法与四级三审制的并用反映出清末司法改革的不彻底性,但当时的清政府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试图通过程序的制定弱化制度间的不兼容,通过四级三审制的审判程序对逐级审转复核制审判程序下的案件加以司法救济,力图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郗鹏  李新 《北方论丛》2008,(2):74-77
清代前期,对于国子监行政官员的任用制度屡有变化。管理监事大臣一直由皇帝特简,满汉祭酒一般为科甲人员,但亦有例外,由上级官员推荐后经皇帝钦定。司业作为祭酒的副职,满员、蒙员、汉员的铨选制度颇有差异,亦须由皇帝选用。监丞、典簿等中下级行政官员则由吏部铨选产生。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皇权高度膨胀,成为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轴心。皇权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在行政人事、尤其是处分官员方面反映更为突出,清代则更为明显。清朝统治者成功地制定了处分法规,创立了处分制度,赋予吏部、兵部处分大权,但是皇权在官员处分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渗透于处分的各个环节当中。运用档案资料,诸如《吏部处分则例》、《上谕档》、《宫中档》、《惩贪档》、《会典》等,可以比较全面地研究清代皇权在官员处分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高度重视命案的处理,并通过自动覆转、秋审等予以保证,但是私和却广泛地存在。究其原因,与王朝州县官员权力的外溢有关。在清代的官僚体制下,州县官等基层官员不可能真正地掌控全局,其权力的一部分必然要被胥吏、乡保、宗族、乡绅等分享,权力的运作态势决定了法律实践与表达的背离。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代“官箴书”的代表作品之一,《钦颁州县事宜》一书在内容上基本涉及到州县衙门日常事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部权威性的“州县指南”.该书是在雍正皇帝的积极推动下,由具有丰富行政经验的官员编撰而成;并经雍正审定后,谕令刊刻、颁发给全国的州县官员,是典型的通过皇权自上而下推行的“官箴书”.这既与雍正厉行整饬吏治的意图有关,也与他希望藉此弥补州县官的法律知识与从政经验之不足有关.在皇权的力量之下,《钦颁州县事宜》不仅传播范围广泛,而且在清代的州县行政与司法实践中持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前期云南羁縻州县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唐书·地理志》说:“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就是有唐一代在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推行的羁縻州县制度。 唐代前期,云南也广泛实行羁縻州县制度,并在云南历史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本文打算对唐代前期云南羁縻州制度作一粗浅的探索,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0.
董劭伟 《兰州学刊》2011,(7):141-149
唐代中央职官制度继承了前此演变数百年至隋基本定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是唐代中央行政执行部门,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一职官设置对唐及其以后各代的制度皆有深远影响。吏部尚书作为吏部长官,其地位不同寻常,在仕途中多与宰相有重要关系,随政局变化,政治制度发生变化,更多吏部尚书担任者的仕途衰退期亦反映了其职权与地位的衰退,这与唐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内在的联系。吏部尚书职掌在法理上虽并无根本性变化,但职能发挥却与前期有所不同,呈式微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