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道武帝晚年,长子拓跋嗣与次子拓跋绍间为争夺皇权发生了战争。从表面上看,这一战争根源于道武帝制定的"子贵母死"制度。但从本质上分析,此战是"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的鲜卑传统和"母强子立"部落继任模式的延续。"子贵母死"制度的出现只是将战争爆发的时间有所提前,战争的性质也由皇位继承战转变为平叛战,但从本质上分析,该战争乃是鲜卑旧俗对汉族新制的反抗。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后期宦官势力不断膨胀进而形成专权的政治背景下,出身低微、没有强大外戚势力的后妃的皇子更能够得到宦官的广泛认同、支持,从而在皇位继承的过程中取得优势。生母出身高贵的穆宗能够即位则与当时宦官内争激烈的政治背景有关。后妃与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的关系折射的是宦官在唐代后期皇位继承过程中的影响。以"泾师之变"为界,拥立拥立生母出身低微、缺乏外戚势力的皇子即位有着不同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隋唐的太子亲王与皇位继承制度谢元鲁隋唐构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位继承制度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由于皇位继承冲突而导致的宫廷政变与统治集团内部的诛杀,几乎贯芽于隋唐至五代近四百年的历史。因此,与皇位继承制度有直接联系的太子与诸王同样经历了权力与地位的升...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皇位继承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不同的阶段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同时也折射出相应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意义。所谓的唐代皇位继承之不固定只是表面现象,稳定才是实质。从整体上而言,嫡长子继承制在唐代是受到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继承赡养协议采用利益激励机制,将履行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份额联系起来,鼓励赡养义务人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协议充分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满足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需要,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调动了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的积极性.继承赡养协议减少了赡养纠纷的发生,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应该得到立法的明确承认. 相似文献
6.
六镇豪强酋帅主要由拥有权势和世代受军镇压迫的两类不同政治地位的豪强酋帅构成,双方有着尖锐的矛盾。其群体无法依靠父祖官爵进入门阀体制,社会地位并不高。孝文帝迁都洛阳导致两类豪强酋帅之间政治经济矛盾的激化,是引发六镇暴动的主要原因。六镇暴动主要是由在六镇没有政治地位、面临生存危机的匈奴、高车酋帅领导,反抗军镇压迫和求生存的抗暴斗争。有权势的豪强酋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成为北魏镇压暴动的主要力量。两类豪强酋帅在迁到河北后,面对共同的生存危机,一度联合掀起河北暴动,但由于其群体内部矛盾重重、组织松散,又无法立足河北解决生存问题,从而在尔朱荣的进攻下一败即溃。 相似文献
7.
清末关于审判制度的改革并不彻底,在审判厅完全设置地区,审判程序按照四级三审制进行;审判厅部分设置地区是由州县行政长官负责初审,但第二审改由审判厅进行,府、按察使司以及督抚的司法机能完全丧失,实现了司法和行政的分离;在审判厅未设置地区仍使用逐级审转复核制。行政兼理司法与四级三审制的并用反映出清末司法改革的不彻底性,但当时的清政府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试图通过程序的制定弱化制度间的不兼容,通过四级三审制的审判程序对逐级审转复核制审判程序下的案件加以司法救济,力图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 ,中原士民为避兵燹 ,开始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南迁。孙吴统治的扬州、刘表经营的荆州及远僻岭南的交州 ,较之战乱不已的中原尚处于相对安宁的状态 ,因此成为中原士民南迁过程中重要的栖止地。大量中原士民的南迁 ,对江南地区政区的建置、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成分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探讨客家的源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村落文化传统因而面临着不断消亡的严峻挑战。作为挽救村落文化遗产,避免其自生自灭的有效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村落旅游开发在我国蓬勃发展。本研究以我国清朝发祥地——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探讨了旅游开发给民族村落文化传统保护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做好民族村落文化传统保护与继承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旅游开发是民族村落一条特殊的现代化路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的互惠共赢,就需要寻求一种科学的民族村落旅游开发模式。而这需要明晰文化产权,完善文化保护性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监督,运用"分离法"杜绝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同时加强对文化传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13.
法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这种魅力在于法律概念与法律规则的表述是严谨的逻辑与生动的语词的完美结合体。然而,这种结合体的特性也势必会提高人们对于法律理解的难度,关于证据的定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围绕这个问题殚精竭虑,提出种种不同的观点,但迄今为止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12年3月14日,睽达16年的《刑事诉讼法》,这部与公民权利息息相关、与打击犯罪密切相连的国家之大法终于迎来了自1979年创设起的第二次大修改,这在中国的司法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改非常全面,其有关证据的法规自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第48条对刑事证据的定义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借此契机,笔者运用逻辑理论工具,分析与论证刑事证据新定义逻辑上的正确性,并对新定义背景下的证据属性问题进行辨析,以期对证据法学的繁荣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新实践美学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及其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体系及其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意象论美学成为被关注的重点。意象范畴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中,源远流长,含义丰富,研究成果丰厚,显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审美意象为中心,建设意象论美学,是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切实可行的路径。意象论美学的美论应该以符号化的意象为美,区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与意象的不同关系;意象论美学的美感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审美意象构成中的心理要素及其整体构成;意象论美学的艺术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艺术形象的构成,分辨抒情性艺术中的意象(意境)、叙事性艺术中的意象(典型)、论说性艺术中的意象(寓意);意象论美学的美育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培养以及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广泛路径,明确美育以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造就自然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信任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来阐述社会信任问题,第一部分指出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关键性测量指标,一个社会的信任度高低决定了它的社会资本的多少;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中国的信任问题,一些学者和社会观察家分别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的信任问题,尤其是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损失;第三部分探讨社会资本和信任如何可能的问题。就笔者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从社会和政府两方面双管齐下,来创造和维持社会资本和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的芝加哥学派在当今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至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界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则是该学派的现代奠基者、旗手和领袖.尽管作为现代芝加哥学派领袖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自由市场和自由理念忠实的信仰者、支持者和保卫者,但是,在具体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想方法方面,他和如今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却存在差异,甚至是"对立的".有鉴于此,我们在对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进行研究和认识的时候,就有必要对他的理论和思想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李扬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9,11(1):38-43,19
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存在以诉权为核心的英美法系和以司法权为核心的大陆法系两种不同模式。我国现行的起诉制度采行了具有刚性特征的大陆法系模式。为了顺应刑事司法发展的国际趋势,有必要对我国的检察官起诉裁量权制度进行诉权化改革,以柔化现行起诉制度,扩大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五言律诗定型时间尚存争议。《次苏州》是李父现存诗作写作年代最早的五言律诗。考察其声律特点之后进而发现,他的41首近体诗都完全符合格律,因此这一首诗就有了声律研究的不寻常的意义,可以推定五言律诗的声律形式在此之前已经确定。再将它与写作年代相当的其他诗人的作品加以联系,便形成了高宗朝后期至武则天朝前期大量的诗歌完全符合格律的连环论据。还可得知彼时的诗歌声律理论不仅对宫廷诗人有影响,而且已经扩展到京城之外,格律已经成为诗人群体共同遵循的固定格式,因而可以论定这一时段为五言律诗定型的时间,而不是迟至武则天朝后期。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发展权实现问题研究——以乡村旅游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对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合理构建农地发展权是对农民通过乡村旅游获得分享、取得收益的根本保障,而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却对此造成重大妨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