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已高调到来,它以迅猛的节奏深刻重构着现代人的存在方式,但当前对它的人本主义审视尚处于缺位状态。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框架是我们理解大数据时代人的生存处境的一把重要钥匙,有助于使事实的意义逐层展开,呈现出全新存在方式的生存论内涵。在大数据时代,人的异化被扩展到了更加普遍的维度,大数据革命推动了人的全面异化。但这一观点背后的价值取向并不悲观,因为全面异化具有历史合理性,全面异化本身就是对异化的全面扬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在持续发展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在发挥促进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呈现出消费行为被大数据诱导,人的真实需求被遮蔽等消费异化的新特征,其负面效应和深层次危害日益凸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数据霸权、消费者主体性的消解以及数据治理困境等方面深入探讨消费异化产生的深层根源,通过企业、消费者、政府三维主体共同发力,最大限度降低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实现健康消费,使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3.
段鹏 《东岳论丛》2020,(5):110-117+192
在高度数据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平台经济时代,智能算法以其精准的解析和控制能力逐渐成为各互联网平台实现其以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的权力代理人,而基于算法工具的权力操纵与滥用却给用户个人和民主社会带来了潜在威胁。对此,研究者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治理主体在算法权力问题上的治理实践,指明并阐述了在限制算法权力滥用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三个关键性问题——透明性问题、规范性问题和责任认定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构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现实的算法权力治理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媒介权力作为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权力属性.媒介权力异化是权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的激化,是权力走向对立面的哲学抽象.异化是内在倾向,规制是外在要求.正确认识媒介权力异化的表现及原因,科学设置权力边界和规制,是促进媒介正确行使职能、实现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权力终结与公共决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策的本质是权力博弈,大数据对信息与知识生产、扩散的重新塑造,强化了数量革命、迁移革命和心态革命,冲击着并削弱了传统权力壁垒,微权力行为体大量涌现,权力运行失灵,民众因为权力祛魅而变得理性,传统权力走向了“终结”,进而演化为公共决策的创新,如决策结构的开放化、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决策理念的民主化等。但“大数据—权力”逻辑本就是双向的,如何趋利避害、走向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决策?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挖掘的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分析与遏制之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茵 《兰州学刊》2003,(4):22-23,7
公共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会产生异化现象 ,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 ,既有公共权力内在属性的因素 ,又有公共权力主体的因素 ,更有制度的因素。公共权力的异化有很大的危害性 ,因此 ,必须针对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 ,在公共权力内部实行合理的分权与制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公共权力异化的成本等方面 ,对公共权力异化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7.
张维新撰文指出,公共权力异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它的危害性、违法性和为私性。公共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权力来源异化、权力主体异化和权力功能异化。公共权力异化的治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合理地设立权力,紧控公共权力异化的源头。要加强立法的思想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维新撰文指出,公共权力异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它的危害性、违法性和为私性。公共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权力来源异化、权力主体异化和权力功能异化。公共权力异化的治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合理地设立权力,紧控公共权力异化的源头。要加强立法的思想统一,  相似文献   

9.
试析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权力的异化与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公共权力异化的两种主要表现——公共悖论与权力腐败,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异化现象,不仅仅有人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垄断性。公共权力的异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公共管理的满意程度,动摇了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因此必须动用权力、权利和市场的力量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调整和高校转型发展的时期,高校权力出现了异化现象,即行政权力的扩张、学术权力的退化和高校权力的商品化等.从干部监督的角度来看,高校干部监督工作的泛化和“共同体”建设的缺失,是加剧高校权力异化的原因.因此,应当从完善高校干部监督的结构入手,来完善他律监督,以制度建设对在监督对象进行分类监督,以防止高校权力性质的异化;要完善自律监督,以“共同体”的道德伦理建设,防止高校权力异化的利益驱动.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引发了新的社会变革,尤以新兴权利和权力新形态为主要标志。数字技术开辟了新的政治空间,产生了新的权力基础。在数字技术与权利和权力的深度融合中,数字权力作为一种新的权力形态得以诞生,并进一步改变了原有权力的组织形态和法律形态。权力天然具有扩张性,数字权力具有高度私人化、高度弥散性与监管脆弱性的特性,相较于传统权力形态,其扩张倾向更为显著,由此引发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危机。数字权力扩张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需要在把握数字社会权力动态的基础上重塑权力格局,以新的治理方式应对当下的权力变化与扩张后果。。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实践中法院民事受案范围的模糊不清及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差异 ,不仅使公民的诉讼权和民事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而且已严重地影响了法制的权威与统一。因此 ,明确法院民事受案的范围 ,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法院民事主管的权力 ,便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公共权力的本质是为社会大众谋取公共利益。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公共权力却被异化与其本质相分离,被用来谋求私利。这要求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本文在分析公共权力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应以权利制约权力,重视公民权利意识的培育、健全公民参政机制、健全政务公开的权力运行机制、实现权力和权利的法制化,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公共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变革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一种生产力,将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政党的重要标准。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重视数据的价值,并尝试将"大数据"应用于党的建设之中,有利于增强党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本文首先阐释外部环境的大数据技术发展态势,为党建工作奠定技术基础,其次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党建工作的"三大转变",最后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互联网+党建"技术平台建设,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类腐败案件的频频曝光 ,时下无论是学界还是公众都把抑制腐败的目光放在推进民主方面。但民主政治并非抑制腐败的唯一选择。从公共权力异化的视角来分析 ,腐败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外部行为的表现形式。公共权力异化主要是由于公共权力和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异化而引起的。当代中国的公共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第二层次 ,即公职人员的以权谋私。遏制公共权力异化 ,主要是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公共权力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隐私权是公民一项基本的人格权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的隐私数据不可避免地进入公共领域,随时存在被他人"知晓"的状态,成为一个"透明人"。社会治理者在实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监控手段收集公民包括隐私数据在内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同时,电商企业也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公民大量的隐私数据以求谋取商业利益。在隐私数据不可避免被收集的大数据时代,公民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寻找有效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区组织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力量,不同的社区组织具有不同的权源性质,对社区资源的控制与争夺使得社区组织权责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与异化。为达成社区和谐、安宁的治理目标,实现社区组织合作、共治,必须以自治与服务为理念、在强化业委会独立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组织的权责配置,限制公权对居委会自治的侵蚀,剔除资本势力对业委会的侵凌。  相似文献   

19.
1932—1935年间蒋介石个人权力扩张的过程,是民国政治由寡头政体向独裁政体转变的过程,也是现代国家权力发生异化的过程。蒋介石利用“剿总”、“委员长行营”等军事指挥机构对各级政权的渗透和扩张,凸显了军事集团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强化了蒋介石的个人权威,使得民国政治重新返回“军政”状态。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干扰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权正常的政治运作,阻碍了自晚清“新政”以来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进程,而且还扼杀了处在萌芽状态的地方自治运动,造成“国家权力”的畸形扩张和“民权”的萎缩。他通过对许多地方各级政权党政军事务的牢固控制,架空了汪精卫领导下的中央党政机构,最终在1935年实现了建立个人军事独裁统治的政治目标。其代价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逆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政府权力从受限制到扩张再到适度收缩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洞察了其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构筑我国政府权力良性运行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