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扶贫是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生态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环保意识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影响农业发展、产业形式单一等主要问题.通过生态补偿扶贫、易地生态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等来优化和推动生态扶贫,这对于推进我国精准脱贫工作,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3.
4.
5.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折。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局。本文基于全国各地的精准扶贫正反案例,对我国现阶段精准扶贫政策的推演模式进行横向归纳;从精准识别、精准落实、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角度,对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困局进行纵向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激发贫困乡村发展活力和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对改善农村宜居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直接增加群众收入、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青海省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8.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从教育目标、主体关系、客体选择、介体形成、环体营造等方面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体系,以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精准扶贫的脱贫成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三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扶贫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扶贫资源边际效应递减,扶贫政策未能覆盖全部农户。贫困群体个体层面的自主脱贫能力不足,政府层面的扶贫政策、主体、方式碎片化,扶贫资源瞄准偏离和绩效考核动态机制不完善是扶贫绩效弱化的重要原因。应构建整体性贫困治理模式,完善扶贫绩效动态监测和考核机制,加大贫困群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12.
贾宁 《南方论刊》2021,(6):38-39,42
2020年是我国"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精准扶贫"这一理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互相结合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精准扶贫"这一理念在提出和实施的过程中,切实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之后中国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教育是提升乡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关键,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行之有效的重要保障.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杨 《人文杂志》2020,(10):109-117
产业扶贫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农村扶贫工作的特征和机制,是理解中国基层政策执行的有效经验样本。政策执行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及其所组成的外部环境缔造了政策生态。政策生态既包含影响政策过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因素,也包括执行主体所处的体制结构。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成为了"政治任务",政治压力下的政策执行呈现广泛的政治动员格局。农村产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资源匮乏、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类型单一等问题对产业扶贫形成了制约。政策执行体制具有复杂结构,体制内部的上下博弈和横向张力导致执行偏差的形成。应当从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行政生态三个方面改善政策执行,通过推动中心工作和常规治理的良性循环、改善政策执行的社会基础、调整政策执行体制的内部运行等方式建构具有整体性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17.
多元耦合:乡村振兴语境下的精准扶贫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阶段的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离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一步之遥。精准扶贫政策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在实际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形式主义。精准扶贫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精准识别不精确、精准干部识别、精准填表、数字扶贫、帮扶对象按供给分配、不切实际数字脱贫、手段置换目的等方面。其背后的原因既有压力型体制下的地方政治治理模式、农村贫困群体参与精准扶贫的程度较低、精细化治理方式与传统性农村社会匹配度较低、监督考核机制的偏差等制度性原因,又有部分扶贫干部能力不足,放松了自身的党性修养等主观上的原因。要去除精准扶贫中的形式主义,还需要从优化政策,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扶贫干部的能力建设和党性修养,构建多元参与的扶贫格局、突出贫困群体的参与权利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整治路径。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被看作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它将是藏区新时期扶贫面临的重大改革和工作要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方式探讨了藏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形式,探讨了藏区如何通过产业精准扶贫来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由"输血"转向"造血"的转变,说明藏区完全可以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